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26篇
儿科学   16篇
妇产科学   8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71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20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探讨髓鞘碱性蛋白(myelin-basic protein,MBP)能否作为脑损伤早期诊断生化指标。【方法】给予孕第181、9 d的实验组孕鼠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500μg/(kg.d),连续两天腹腔注射,制备脑损伤动物模型;取脑组织皮质、海马、内囊、胼胝体进行电镜观察;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清和脑组织中MBP含量。【结果】实验组仔鼠脑组织有明显的损伤改变;实验组血清中MBP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脑组织中MBP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MBP可以作为脑损伤早期诊断的指标。  相似文献   
72.
目的 探讨胆红素对黑质—纹状体系神经元的毒性作用及损伤程度。方法 30只纯系日产大耳白仔兔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C组,6只)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m1,注射后6小时灌杀;模型1组(N1组,12只)腹腔注射胆红素100mg/kg,分别于给药后6小时(N1α组,6只)、16小时(N1b组,6只)灌杀;模型2组(N2组,12只)腹腔注射胆红素200mg/kg,分别于给药后6小时(N2a组,6只)、16小时(N2b组,6只)灌杀。用图像分析仪进行细胞计数,电镜分析超微结构变化。结果 N1b组黑质神经元数少于C组、N1a组(P<0.05),N2b组黑质神经元数明显少于N1b、N2a组(P<0.05)的黑质—纹状体系神经元数量减少,神经元超微结构有不同程度的改变。结论 胆红素能减少黑质—纹状体系神经元数量,且剂量越大、时间越长,减少越明显;胆红素脑病时黑质、纹状体系神经元超微结构改变明显,且剂量越大、时间越长损伤越重;黑质、纹状体系的形态、计量学变化呈现一致性。  相似文献   
73.
脑瘫兔血清及脑组织中髓鞘碱性蛋白含量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髓鞘碱性蛋白 (MBP)能否作为脑瘫早期诊断生物学指标及反映各脑区损伤情况。方法 :出生后 3d仔兔腹腔分次注射胆红素 (总量 30 0mg/kg)制备出兔脑瘫动物模型 ,观察脑组织不同区域病理变化 ;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清和脑组织中MBP含量。结果 :仔兔注药后 12h血清中MBP含量实验组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 <0 .0 5 ) ,而脑瘫仔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脑组织中MBP含量脑瘫仔兔海马、基底节区较对照组减少(P <0 .0 5 ) ,脑干、小脑、皮层区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血清MBP含量可作为胆红素致脑损伤早期诊断的敏感指标 ;胆红素致脑瘫兔脑海马、基底神经节区髓鞘脱失 ,但在脑干、小脑、皮层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74.
背景孕期危险因素作用于发育中的胎儿,使得胎儿在出生后出现脑性瘫痪的表现.因此,应把脑性瘫痪病因学的研究转入胚胎发育生物学领域,重视对孕期孕母所处相关的环境、遗传因素及相关疾病等多种因素的分析.目的分析引起小儿脑性瘫痪的主要发病危险因素.设计12配对设计,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单位佳木斯大学预防医学教研室和哈尔滨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教研室.对象选择2002-12/2003-09在佳木斯脑瘫疗育中心、沈阳儿童医院及青岛儿童医院收治的103例脑性瘫痪患儿,男68例,女35例.监护人对调查项目知情同意.采用12配对原则,选择同期本院就诊的非患脑性瘫痪及神经系统疾病的患儿和健康儿童206例作为对照.选择对照的匹配条件为同性别,同民族,年龄相差±3个月.方法①自拟脑性瘫痪患儿和健康儿童调查表,调查因素主要包括分娩前因素(遗传因素类似疾病家族史;母亲因素一般情况如职业、学历、分娩时年龄;生育行为因素包括孕次、产次、异常产史;孕期保健和营养如产前检查、各类食物摄入情况;孕期患病或异常表现包括病原体感染、妊娠综合征、阴道出血等;孕期服药情况;胎儿胎盘因素如脐带绕颈、出生质量、双胎妊娠等)、分娩过程因素(产时并发症、分娩方式等)和新生儿期因素(新生儿期所患各类疾病).通过查阅医疗记录和询问知情人来完成调查问卷.②进行单因素、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对单因素分析具有统计学意义,差异有显著性(P<0.05)和P值接近于0.05的因素,建立脑性瘫痪主要危险因素的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主要观察指标影响脑性瘫痪发病的孕期分娩前、分娩过程和新生儿期因素分析.结果脑性瘫痪患儿103例,健康及非脑性瘫痪患儿206例均进入结果分析.①母亲因素母亲职业因素与脑性瘫痪有联系,母亲职业为工人与年龄≥34岁为脑性瘫痪危险因素(OR=13.333,2.864,P<0.05).②产前因素孕早期呕吐、孕期吃鱼及海产品、产前体温、出生体质量>4000g、孕周37~42周为脑性瘫痪保护因素(OR =0.028~0.576,P<0.05~0.01);异常产史、孕期阴道出血为脑性瘫痪危险因素(OR=2.313~4.095,P<0.05~0.01).③产时因素Apgar评分和剖宫产是脑性瘫痪保护因素(OR=0.458,0.343,P<0.01);产钳助产和应用催产素是脑性瘫痪危险因素(OR=16.338,2.116,P<0.01,0.05).④新生儿期因素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窒息和新生儿颅内出血是脑性瘫痪危险因素(OR=3.586,20.667,32.247,P<0.01).⑤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产钳助产最危险(OR=70.668),其他危险因素由高到低依次为新生儿窒息、母亲妊娠年龄偏大、孕期阴道出血和出生体质量异常(OR=19.083~4.138,P<0.05~0.01),孕期吃鱼和海产品与剖宫产是保护因素(OR=0.324,0.262,P<0.01,0.05).结论脑性瘫痪的危险因素主要集中在孕期和围产期,应积极预防和消除各种产前、产时、产后脑性瘫痪危险因素(如产钳助产、新生儿窒息、母亲妊娠年龄偏大、孕期阴道出血和出生体质量异常),降低脑性瘫痪发病率.  相似文献   
75.
梳理、归纳历代中医古籍对五软的论述,明确五软是指小儿头项软、口软、手软、足软、肌肉软,属于小儿生长发育障碍类疾病,发病的主要原因是先天禀赋不足所致,与脾肾二脏密切相关,方剂多选用六味地黄丸以补先天,补中益气汤以益后天.中医古籍对五软的成因、临床表现的论述与现代医学的小儿脑瘫十分相似,故被认为是该病的中医范畴之一,由此为应用中医药防治小儿脑瘫提供了理论依据,开拓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76.
通过解读《改善脑性瘫痪儿童和青少年身体功能的干预措施国际临床实践指南》(简称指南),为改善儿童和青少年脑性瘫痪(脑瘫)患者身体功能的干预措施提供基于循证医学依据的建议。该指南通过系统搜索截至2018年11月Cochrane图书馆、CINAHL、Embase MEDLINE相关文献,使用推荐等级评估,发育和评估分级方法,...  相似文献   
77.
作业治疗学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院自2001年开设康复治疗学专业,2004年、2009年两次修订培养方案、教学大纲和课程设置,尤其是在2009年的教学改革中,将康复治疗学专业分成物理治疗学、作业治疗学两个方向培养,在大学本科三年级时课程设置各有侧重点,增加作业治疗学相关课程。  相似文献   
78.
儿童感觉统合失调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姜志梅  李林 《现代康复》2000,4(5):759-759
  相似文献   
79.
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以社交障碍、限制性刻板行为和兴趣狭窄为核心症状.目前,ASD患病率高达1/59,但病因尚不明确.近年来,相关研究发现UBE3A的过度表达会改变突触功能和可塑性,使UBE3A成为易患ASD的重要候选基因.为进一步系统全面地探索及实践这一新发现,根据相关文献总结UBE3A的...  相似文献   
80.
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是一组起病于儿童早期的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是遗传学、免疫学、表观遗传学和环境等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近年来,环境因素成为国内外ASD发病机制研究的热点,故本文对与ASD发病相关的环境因素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