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9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20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13篇
外科学   77篇
综合类   31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7篇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资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本组18例,男性6例,女性12例,4例转内地医院就诊,术前放弃4例就诊时均超过72h,术后因并发症放弃治疗2例。体重1790g-3800g,平均(2255±)g,入院就诊时间从出生1—12d,其中生后24h内就诊2例,24—72h就诊4例,72h后转诊就诊我院12例。所有病例入院后均给予插胃管,拍食道碘油造影X线片,没有误诊。  相似文献   
52.
目的 观察颈椎转移瘤的围术期并发症,探讨其可能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6年1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57例颈椎转移瘤患者的病例资料,术后随访≥12个月或随访至患者死亡.观察患者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Karnofsky评分、Frankel分级、围术期并发症和术后死亡率等.结果 与术前相比,57例患者术后3个月VAS评分下降(P<0.00l),Frankel分级改善(P=0.025),Karnofsky评分增加(P<0.00l).局部复发率为12.3%.围术期死亡率为3.5%,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为24.6%.单因素分析显示,术前合并症、Karnofsky评分<60分、多节段切除、术中出血>300ml为围术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术中出血>300ml和Karnofsky评分<60分为围术期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颈椎转移瘤经手术治疗可有效缓解疼痛,改善神经功能和体力状态,但手术风险较高.该手术的围术期并发症与术前Karnofsk评分、术中出血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53.
<正>1935年Jaffe[1]对骨样骨瘤进行了最早的报道,这是一类良性成骨性肿瘤,病变由中心瘤巢及周围硬化骨组成,瘤巢直径通常小于15mm[2]。发病年龄多在5~25岁,男女患者的比例为2~3∶1。仅有10%~20%的病变位于脊柱,多位于胸腰椎,上颈椎病例少见,在诊治方面存在一定的争议[3~5]。我院收治1例成人枢椎骨样骨瘤患者,采用非甾体抗炎药物(NSAIDs)保守治疗,整体疗效满意,报告如下。患者女,22岁,学生。主诉"颈痛伴斜颈1年"于2011年2月18日入院。患者无明显诱因发病,夜间或晨起时颈  相似文献   
54.
<正>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生物影像医学已成为医疗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e,MRI)和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r tomography,CT)等医学影像技术已成为脊柱外科影像诊断的基础。脊柱由骨结构及周围脊髓、血管、韧带等组织组成,解剖结构极为复杂,因此如何清晰地显示临床所需观察的部位是对影像学检查方法以及临床医师技术水平、体力、精  相似文献   
55.
目的 探讨不同解剖节段颈椎转移瘤外科治疗术式选择策略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8月至2009年接受手术治疗的31例颈椎转移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将颈椎按照解剖特点分为上颈椎(C1,C2)和下颈椎及颈胸段(C3~T1).分别对患者的疼痛程度、神经功能、预期生存时间和一般状态进行评价.分析患者术后的症状改善、生存时间及术式选择的特点.结果 31例患者中24例获得随访,患者颈痛症状和生活质量明显改善,术后中位生存时间为45个月.依解剖特点不同采用不同的术式:C1,C2转移瘤患者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后路枕颈固定联合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组(粒子植入组)和其他外科治疗组,粒子植入组术后中位生存时间(48.0±27.0)个月长于其他外科治疗组(22.0±8.3)个月.C3~T1转移瘤患者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前路椎体切除组和前后路联合切除组,前后路联合切除组术后中位生存时间45.0个月长于前路椎体切除组18.0个月.结论 外科治疗能有效地缓解颈椎转移瘤患者的疼痛症状、维持或改善神经功能、提高生活质量.上颈椎转移瘤外科治疗以稳定为主,常选择后路枕颈固定术,联合放射性粒子植入有助于局部病灶的控制.下颈椎及颈胸段转移瘤外科治疗以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内固定为主,满足相应条件者可行前后联合入路全脊椎切除术.  相似文献   
56.
目的观察脊柱成骨细胞瘤^99 Tc^m-MDP骨显像表现,探讨骨显像用于术后评估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4例病理证实的脊柱成骨细胞瘤影像学及临床资料,分析其术前、术后骨显像及同期CT特点,对比骨显像及CT诊断成骨细胞瘤术后复发的价值。结果14例接受术前骨显像,病灶均呈显著浓聚,其中13例后位像显示较前位像清晰;11例接受同期CT扫描,病变长径1.3~4.2 cm,9例见膨胀性溶骨性破坏,内部可见钙化或骨样密度影;2例呈单纯骨样密度。12例接受术后骨显像,6例显示病变复发,其中5例呈显著浓聚、1例轻度浓聚,5例接受同期CT,其中4例呈骨样密度影,1例软组织密度影伴钙化;6例未见复发,3例骨显像呈放射性减低伴周围浓聚,1例轻度浓聚、1例放射性减低、1例未见异常,5例接受同期CT,1例示术区软组织影、2例碎骨片影、2例未见异常。结论原发及复发性脊柱成骨细胞瘤骨显像多呈显著放射性浓聚。骨显像可用于脊柱成骨细胞瘤术后评估及指导临床决策,术后骨显像阴性可排除肿瘤复发。  相似文献   
57.
目的评估寰枢椎浆细胞瘤的外科治疗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北医三院1999~2015年期间骨科住院治疗且病理诊断明确的12例寰枢椎浆细胞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评估患者脊柱的稳定性、疼痛程度、神经功能状态和生活质量,分析患者的外科治疗疗效及分析可能影响患者生存期的相关因素(年龄、化疗、放疗、手术、血红蛋白、白蛋白、血钙)。结果 9例脊柱肿瘤稳定性评分(spinal instability of neoplasm score,SINS)中位数为13分,显示明显不稳定。8例获得随访,末次随访4例仍存活。患者的疼痛程度和生活质量明显好转。中位视觉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由7分降低至1分(Z=2.371,P0.05),中位Karnorfsky评分由55分升高至80分(Z=2.375,P0.05)。有神经功能障碍的3例中,2例有明显恢复。单因素分析的结果表明化疗、血红蛋白和年龄是影响寰枢椎浆细胞瘤患者生存期的关键因素。结论寰枢椎浆细胞瘤患者疼痛程度重,生活质量低,多数就诊时寰枢椎关节稳定性较差,部分有神经功能障碍。恰当的外科治疗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程度、提高生活质量、改善神经功能。化疗、血色素和年龄是影响寰枢椎浆细胞瘤患者生存期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58.
59.
关节镜治疗膝关节损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关节镜治疗膝关节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00年1月~2006年2月我科在关节镜下治疗的膝关节损伤病例资料125例。男性83例,女性42例;年龄16~48岁,平均年龄32岁。其中单纯半月板损伤51例;单纯前交叉韧带损伤22例;单纯后交叉韧带损伤9例;半月板合并前交叉韧带损伤15例;半月板合并后交叉韧带损伤7例;胫骨棘骨折合并前交叉韧带损伤8例;前、后交叉韧带同时损伤5例;胫骨平台骨折6例;股骨髁骨折2例。均通过关节镜进行膝关节检查,在镜下进行半月板缝合、成形、次全切除;关节镜下骨-髌腱-骨.丰腱肌,股薄肌腱结嵌入固定重建前,后交叉韧带;关节镜下胫骨棘骨折撬拨复位内固定;关节镜监视下经皮撬拨复位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股骨髁骨折。结果:术后5年随访,优80例,占64%;良35例,占28%;中10例,占8%;差0例。疗效评定标准:优,术后膝关节活动正常,能进行日常工作生活;良,术后膝关节活动基本正常,偶有疼痛,能进行日常工作生活;中,术后膝关节活动略受限,时有疼痛,能进行日常工作生活;差,术后膝关节活动受限,持续疼痛,不能进行日常工作生活。结论:膝关节镜可有效治疗膝关节的各种损伤,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关节功能满意。  相似文献   
60.
颈性眩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颈性眩晕(Cervical Vertigo)是指颈部各种病变所引起的眩晕综合征.系因颈椎退行性改变或外伤使脊椎内外平衡失调,引起颈动脉颅外段即椎-基底动脉供血不全以眩晕为主要症状的临床综合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