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49篇 |
免费 | 3篇 |
国内免费 | 9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2篇 |
儿科学 | 2篇 |
临床医学 | 20篇 |
内科学 | 2篇 |
特种医学 | 13篇 |
外科学 | 77篇 |
综合类 | 31篇 |
预防医学 | 2篇 |
药学 | 7篇 |
1篇 | |
中国医学 | 1篇 |
肿瘤学 | 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5篇 |
2022年 | 6篇 |
2021年 | 12篇 |
2020年 | 6篇 |
2019年 | 8篇 |
2018年 | 6篇 |
2017年 | 9篇 |
2016年 | 8篇 |
2015年 | 8篇 |
2014年 | 13篇 |
2013年 | 10篇 |
2012年 | 15篇 |
2011年 | 10篇 |
2010年 | 17篇 |
2009年 | 8篇 |
2008年 | 4篇 |
2007年 | 2篇 |
2006年 | 5篇 |
2005年 | 1篇 |
2004年 | 1篇 |
2003年 | 1篇 |
2002年 | 1篇 |
2001年 | 2篇 |
199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正颈椎肿瘤常累及重要解剖结构如椎动脉、脊髓和神经根等,手术风险高,常伴有较高的并发症率和死亡率~([1~4])。托马斯杰斐逊大学医院的一项前瞻性研究报道[5],颈椎疾病(121例)手术总的早期并发症率为47.1%,其中肿瘤(10例)、创伤(31例)、退变性疾病(75例)和感染(5例)的手术并发症率分别为70.0%、48.4%、44.0%和40.0%,颈椎肿瘤并发症率最高。笔者针对颈椎肿瘤手术的常见并发症及 相似文献
22.
目的应用多模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灌注加权成像分析急性脑梗死不同治疗方法的影像学表现特征。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10例,所有患者均行多模磁共振检查,记录其影像学表现、临床资料和实验室常规检查,并根据结果行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分型及急性卒中治疗Org 10172试验(trial of org 10172 in acute stroke treatment,TOAST)分型,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静脉溶栓组(43例)、动脉取栓组(34例)及保守治疗组(33例),并对3组的影像学及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动脉取栓组患者存在半暗带及血管高信号征的比率均高于静脉溶栓组及保守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3.713,P=0.001;F=8.108,P=0.017)。(2)在DWI分型构成比方面,静脉溶栓组以小穿支梗死及单侧前循环梗死所占比率较大(25.58%、23.26%),动脉取栓组和保守治疗组以单侧前循环及前-后循环所占比率较大(52.94%、21.43%;30.30%、30.30%)。(3)在TOAST分型构成比方面,静脉溶栓组以大动脉粥样硬化型(largeartery atherosclerosis,LAA)所占比率最高(39.53%),动脉取栓组以不明原因型(undetermined etiology,UND)所占比率最高(73.53%),保守治疗组以小动脉闭塞型(small artery occlusion,SAO)所占比率最高(48.48%)。(4)在磁共振血管造影(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影像学表现上,静脉溶栓组及保守治疗组MRA表现正常所占比率最高(72.09%、51.52%),而动脉取栓组MRA表现为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所占比率最高(41.18%)。(5)3组间比较,动脉取栓组的出血转化率最高(26.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462,P=0.040)。(6)入院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及高血脂症在3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209,P=0.003;F=6.176,P=0.046)。(7)保守治疗组发病时间(6.55±4.70)长于静脉溶栓组(2.93±1.05)及动脉取栓组(3.07±2.51),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246,P=0.000)。结论了解不同治疗方法患者的影像学表现特征,可帮助临床医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实现个性化治疗。 相似文献
23.
24.
目的 探讨基于扩散加权成像(DWI)的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DWI-ASPECTS)对急性前循环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远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将99例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纳入研究对象进行前瞻性研究.搜集患者入院的一般临床资料、DWI-ASPECTS评分、3个月后改良Rankin量表(mRS)和欧洲五维健康量表(EQ-5D)评分.根据患者3个月后改良Rankin量表(mRS)分为良好转归组(0~2分)和不良转归组(3~6分).比较2组患者间临床和影像学指标差异,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上述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并进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最后将有独立预测因素的变量与EQ-5D进行The Spearman相关检验.结果 本组研究共99例患者,良好转归组68例,不良转归组31例.与不良转归组比较,良好转归组患者年龄更年轻(61.51vs 68.69;P =0.001),入院至MRI检查时间更长(13.4 vs 10.16;P=0.000),入院时NIHSS分值更低(7.31 vs13.10;P =0.000),DWI-ASPECTS分值更高(7.72 vs 3.94;P =0.000),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 1.083,95% CI 1.013~1.158,P=0.020)、入院时NIHSS分值(OR 1.296,95% CI 1.106~1.520,P=0.001)、DWI-ASPECTS分值(OR 0.697,95% CI 0.553 ~0.879,P=0.002)均是不良转归发生的独立预测因素.经ROC曲线进一步分析显示DWI-ASPECTS分值曲线下面积为0.878(95% CI 0.784 ~0.971),DWI-ASPECTS分值预测不良转归的最佳临界点为6.50,敏感度为77.8%,特异度为81.3%.Spearman相关检验示DWI-ASPECTS评分与EQ-5D效应值、EQ视觉模拟量表(EQ-VAS)均呈正相关(r=0.65、r=0.60,P<0.01).结论 DWI-AS-PECTS评分是评估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预后转归的一种重要标志物. 相似文献
25.
脊柱原发恶性外周神经鞘膜瘤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脊柱原发恶性外周神经鞘膜瘤(malignant peripheral nerve sheat tumor,MPNST)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1998年1月~2008年1月我科收治3例表现为椎体内病变的脊柱MPNST患者,均为女性,年龄分别为24、41、42岁。从出现症状到临床确诊的时间1~12个月,平均5个月。累及胸椎1例,腰椎2例。术前均行CT引导下病灶穿刺活检明确诊断为MPNST。均采用肿瘤包膜外分离、分块切除术。结果:3例患者术中平均出血4000ml,平均手术时间482min,2例患者肿物完全切除,1例患者肿物次全切除。术后症状均缓解。分别于术后3、4、30个月复发,2例复发后未再行手术治疗,其中1例行序贯放疗,分别于术后5个月、11个月死亡;1例复发后3次行肿瘤刮除术,末次术后行肿瘤疫苗治疗,末次术后随访20个月无复发。结论:脊柱原发MPNST罕见,影像学表现缺乏特异性,病灶穿刺取活组织行组织学及免疫组化检查是术前诊断的主要方法。手术可以缓解症状,但易复发,放疗对控制肿瘤复发效果不确切。 相似文献
26.
27.
28.
桡骨远端骨折并发前臂急性骨筋膜间隔综合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桡骨远端骨折并发前臂急性骨筋膜间隔综合征少见 ,国外文献虽已有报道 ,但国内罕见。我科于 2 0 0 1年 7月 17日收治 1例 ,现报告如下。临 床 资 料患者 ,男 ,30岁 ,建筑工人。 2 .5m高处坠下 ,右手撑地。检查发现右腕部肿痛 ,诊断为Colles骨折 ,给予闭合复位石膏外固定。 2 3h后局部疼痛严重 ,药物不能缓解。拆除石膏后见腕横纹处散在张力性水疱 ,但症状仍不缓解 ,且出现手指麻木 ,被动牵拉痛。骨折后 2 6h ,麻醉后由肘下 2cm至腕横纹处切开减压 ,见指浅屈肌部分断裂 ,肌肉水肿充血。术后行外固定。 9d后逐步缝合伤口。术后… 相似文献
29.
【摘要】 目的:观察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CSM)患者颈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后3个月时椎间盘突出程度的变化。方法:收集2017年1月~2019年9月在我院行颈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的多节段CSM患者的临床资料,排除伴后纵韧带骨化患者,共纳入67例患者,男44例,女23例;年龄31~78岁(56.5±9.9岁)。在术前及术后3个月的颈椎矢状面MRI T1加权像上测量各节段颈椎椎间盘突出的大小,术前椎间盘突出≥2.0mm定义为较大椎间盘突出;术后3个月时突出大小较术前变化≤0.5mm定义为无明显变化,>0.5mm定义缩小或增大,统计缩小、无明显变化和增大的椎间盘数,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及非参数检验比较手术前后较大椎间盘突出大小。结果:共测量335个椎间盘,术前314个椎间盘存在突出,C2/3 57个,C3/4 64个,C4/5 66个,C5/6 65个,C6/7 62个;中位突出大小为2.09(1.43,2.69)mm。其中163个突出≥2.0mm,C2/3 9个,C3/4 42个,C4/5 38个,C5/6 41个,C6/7 33个。术后3个月时313个椎间盘存在突出,中位突出大小为1.97(1.35,2.76)mm。314个术前存在突出的椎间盘中,83个(26.4%)椎间盘突出较术前缩小,175个(55.7%)无明显变化,56个(17.8%)增大。其中163个术前突出≥2.0mm的椎间盘术后3个月时54个(33.1%)椎间盘突出缩小,86个(52.8%)无明显变化,23个(14.1%)增大;C2/3、C3/4、C4/5、C5/6、C6/7较大椎间盘突出缩小、无明显变化和增大的患者分别为2、5、14、19、14例,5、28、20、19、14例和2、9、4、3、5例,其中C2/3、C3/4节段椎间盘突出大小与术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C4/5、C5/6、C6/7节段椎间盘突出大小与术前比较有显著性缩小(P<0.05)。3例(4.5%)患者因椎间盘突出较大或术后突出增大,症状缓解不明显而行二期颈前路手术。结论:多节段CSM患者行颈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后3个月内较大椎间盘突出程度可发生变化,约1/3的椎间盘突出可发生缩小,多见于C4/5、C5/6、C6/7节段;椎间盘突出增大的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