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46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1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治疗现状随着人口老龄化及生活方式的改变,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已成为我国常见的血管疾病。由于动脉硬化闭塞,肢体长期血供不足,患者常出现跛行症状,一些患者甚至进展为严重的慢性肢体缺血(critical limb ischemia,CLI)。据报道约有3%~10%的人受到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相关症状的影响,年龄  相似文献   
2.
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目前已成为大部分肾下型腹主动脉瘤患者的首选治疗,但对于近端瘤颈较短的近肾腹主动脉瘤,需要涉及内脏分支重建,常规的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疗效并不满意。近年来,烟囱支架技术、开窗支架技术、分支支架技术、八爪鱼技术等创新性技术的使用为近肾腹主动脉瘤患者的腔内治疗提供了多种解决方案,本文回顾并总结当前腔内治疗技术的进展,以期对目前各种技术的应用难点加以分析思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MVT)致透壁性肠坏死(TIN)的临床危险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7年1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经急诊收治最终诊断为急性MVT的患者102例。根据肠切除术后的病理观察及随访结果,将患者分为TIN组(35例)和非TIN组(67例)。收集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生命体征、腹部体征、急诊首次实验室检查及CT等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急性MVT致TIN的临床危险因素,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危险因素预测TIN的价值。结果 102例急性MVT患者中,男性77例(75.5%),年龄(42.9±14.9)岁,中位随访时间40(3~84)个月。41例于首次入院后行剖腹探查,其中40例(39.21%)行肠切除术,术后病理分析31例发生TIN,9例为小肠黏膜及黏膜下坏死;剩余61例于首次入院后行非手术治疗,其中2例因广泛肠坏死无法行肠切除病死,2例在3个月的随访期内因发生肠坏死行肠切除术。62例(60.8%)存在MVT的继发性病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白细胞(WBC)计数>14....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急性下肢动脉缺血(ALLI)的治疗策略和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ALLI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ALLI 130例,包括急性动脉栓塞82例和急性动脉血栓形成48例.单纯全身溶栓和抗凝治疗12例,Fogarty导管取栓81例,行取栓及动脉旁路术15例,9例行导管性溶栓,骨筋膜室切开减压27例.一期截肢13例;死亡9例,死亡率为6.9%,二期截肢8例;总体截肢率为19.3%(21/109).吸烟史、合并糖尿病和起病时间超过24小时是影响保肢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尽早开始治疗ALLI和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法有助于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5.
分化型甲状腺癌外科手术方式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不同条件下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手术方式的选择与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DTC患者325例的临床资料,采用分层Cox回归分析的方法 ,回顾性分析其影响预后的因素。校正其他因素后,评价不同的手术方式与分化型甲状腺癌预后的关系。结果患者性别、年龄、复发与否、临床病理分期、肿瘤大小、手术治疗方式均为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Cox多因素分析表明,年龄、治疗方式和临床病理分期对其预后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年龄分层分析表明,与甲状腺全切组比较,高龄组单侧腺叶或加峡部切除为最佳手术方式(OR=0.320),低龄组不同手术方式OR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根据临床病理分期分层,Ⅰ期采用单侧腺叶切除预后较好(OR=0.228),高分化期患者甲状腺次全切预后较好(OR=0.561)。结论年龄、治疗方式和临床病理分期是影响分化型甲状腺癌预后的主要因素,针对患者不同年龄、临床病理分期及患者耐受情况,采取最优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6.
乳腺癌保乳手术的若干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乳腺癌的保乳手术(BCS)即在保持满意的乳房外观的前提下,完整切除乳腺肿瘤(浸润性乳腺癌或导管原位癌)及其周围一定范围的正常乳腺组织,已成为当今广泛开展治疗乳腺癌的手术方式.其实早在1954年Mustakallio就报道了肿瘤切除术后加放射治疗,对临床未扪及腋窝淋巴结的乳腺癌病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但直至20世纪80年代才逐渐被人们广泛接受 [1].  相似文献   
7.
乳腺癌诊断和治疗研究的热点与方向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乳腺癌是妇女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占全身各种恶性肿瘤的7%~10%.近年来,乳腺癌的发病率不断上升,并呈现年轻化趋势.有报告,美国女性乳腺癌的发病率已跃升至1/7,而我国乳腺癌发病率在过去10年中也上升了27%.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主动脉弓部病变杂交手术后常见并发症的发生原因进行分析.方法 对2001年1月至2008年12月接受杂交手术的34例主动脉弓部病变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性28例,女性6例,年龄34~75岁,平均年龄56.7岁.主动脉央层27例,其中A型21例,B型6例;主动脉弓部真性动脉瘤7例.杂交手术包括升主动脉-无名动脉-左颈总动脉Y形旁路3例,升主动脉-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Y形旁路2例,升主动脉-左颈总动脉旁路连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1例,左颈总动脉-右颈总动脉旁路13例,右颈总动脉-左颈总动脉及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旁路3例,左锁骨下动脉-左颈总动脉-右颈总动脉Y形旁路2例,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旁路9例.一期行腔内修复26例,分期行腔内修复8例.结果 总的并发症发生率为32.4%(11/34),其中致死性并发症发生率11.8%(4/34).并发症包括主动脉央层破裂1例,脑卒中2例,吻合口漏并假件动脉瘤2例,心肌梗死1例,肺栓塞1例,颈部血肿1例,内漏3例.除4例围手术期死亡外,其余病例随访6~50个月,平均28.6个月,均健康生存.结论 肤主动脉弓部病变杂交手术后的并发症较一般腔内修复术更为多见,降低致死性并发症的发生率是该手术获得进一步推广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superior mesenteric vein thrombosis,SMVT)是肠缺血疾病中的一种,临床上较为少见,然而通常是致命性的。由于SMVT发病率较低及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早期诊断难度较大,病死率较高。影像学检查的进展使得SMVT早期诊断成为可能,其中CT由于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应作为临床首选检查手段。SMVT一经诊断,应立即予以抗凝治疗,以抗凝治疗为基础的保守治疗无效时,可考虑进一步行腔内治疗及手术治疗。任何时候,一旦出现疑似肠坏死的情况,应立即予以外科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0.
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是血管外科的常见病,目前在治疗上多采用血管移植旁路术进行动脉重建。自体大隐静脉是较常用的旁路材料,主要用于腹股沟以远的动脉重建。由于其取材上的独特优势,在人造材料研制日新月异的今天,仍占有重要地位,并已成为评价其他材料疗效的标准。最早的自体静脉移植试验是由Gluck在1894年报告的,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