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3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1.
【目的】改进脑室腹腔分流术式,以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创伤,提高医疗安全性。【方法】使用腹腔镜行高血压脑室出血后脑积水脑室腹腔分流术中腹腔端的操作,结合文献总结经验。[结果]26例预后良好;2例出现术后并发症;1例突发心肌梗死而死亡。【结论】高血压脑室出血后脑积水行腹腔镜下脑室腹腔分流术操作方便,手术时间缩短,创伤小,为中老年脑积水患者行分流术提供了简单、便捷、创伤小、较安全的术式。  相似文献   
12.
颅脑损伤是临床上常见的创伤,现代颅脑损伤的患者大幅度增加,损伤程度更严莺,受伤机制更复杂,救治困难更大,致残严重,死亡率高,预后不良。受伤瞬间的脑损伤多因暴力震荡、挤压、机械撕裂、负压抽吸所致,损伤程度难以控制。而伤后数小时所发生的继发性脑缺血是促使脑组织进一步弥漫性损害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术中回收式自体输血与异体输血对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行开颅手术后并发症及转归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月至2016年6月行急诊开颅手术的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199例,男161例,女38例,ASAⅠ~Ⅳ级,按是否使用自体输血分为自体血组(n=108)和异体血组(n=91)。均采用限制性输血策略,术中及术后通过回输自体血和/或输注RBC以维持Hb 70~100g/L。记录手术后并发症和输血不良反应,并根据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lasgow outcome score,GOS)判断患者临床转归情况。结果自体血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异体血组(33%vs.56%,P0.01),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异体血组(5%vs.14%,P0.05),GOS=4分的比例明显高于异体血组(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异体输血是术后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OR=1.953,95%CI1.381~2.529)。结论自体输血能减少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降低输血风险,改善患者的临床转归。  相似文献   
14.
粘多糖病(mucopolysaccharidosis,MPS)是一类遗传性代谢性疾病,对机体的损害广,临床表现复杂。其临床表现、骨骼系统的影像学变化已研究较为明确,而粘多糖病神经系统临床表现、现代神经影像学变化以及病情的演变、发展、转归报道甚少。  相似文献   
15.
脑胶质瘤中P53、Bcl—2、Bax蛋白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P53、Bcl-2、Bax蛋白在脑胶质瘤表达水平以及和细胞凋亡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染色法检测47例脑胶质瘤组织中P53、Bcl-2、Bax蛋白的表达民情况。结果:在47例脑胶质瘤中,P53、Bcl-2、Bax蛋白的阳性率分别为48.9%(23/47),57.4%(27/47),17.02%(8/47)(p〈0.05);发现GBM的P53蛋白阳性水平要高于AS;Bcl-2蛋白  相似文献   
16.
陈俭  魏风  卢科  朱晟  姚洁民  谢华 《微创医学》2008,3(1):57-58
自CT问世后,极大简化了高血压脑出血的诊断,而且对出血可以准确定位、定量,使外科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趋向微创化.2001~2006年我院采用CT定位,应用微创血肿吸引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67例,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侧裂区脑挫裂伤并薄层硬膜下血肿的临床特点及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风  姚洁民  朱晟  陈俭  卢科  谢华 《广西医学》2007,29(10):1534-1535
目的 探讨侧裂区脑挫裂伤并薄层硬膜下血肿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42例侧裂区脑挫裂伤并薄层硬膜下血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保守治疗28例,手术治疗14例.伤后6月GOS评分恢复良好20例,中残8例,重残4例,植物生存3例,死亡7例.结论 及时注意侧裂损伤区的病理演变过程,把握手术指征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8.
颅内动静脉畸形治疗新进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脑动静脉畸形(AVM)是一堆结构变异的动脉和静脉交错缠绕在一起的血管团块,动静脉之间形成一至数个瘘道而无毛细血管,血液可由动脉通过动静脉瘘直人静脉,再回流到静脉窦,这种异常的脑血管结构和脑血流改变可导致脑出血、脑盗血等而引起一系列脑功能障碍,因此必须进行积极治疗[1]。依据AVM的不同级别,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采用栓塞、放射神经外科和显微外科相结合的多种方法,连同适当的围手术期处理,多数脑AVM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1决定治疗的因素1.1血管构筑供血动脉AVM的供血动脉可来自皮质支和或穿支。超选择造影及栓塞后AVM的病…  相似文献   
19.
陈俭  姚洁民  卢科  魏风  朱晟  谢华 《微创医学》2005,24(1):54-55
和平时期非火器开放性颅脑损伤临床较为常见并有其独特的临床特点.我科1996年1月至2003年5月共收治需行手术清创的非火器所致开放性颅脑损伤病人67例,就其临床救治体会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20.
老年人颅脑损伤后大面积脑梗死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风  朱晟  卢科  谢华  姚洁民  陈俭 《医学临床研究》2006,23(8):1313-1315
【目的】探讨老年人颅脑损伤后大面积脑梗死的致病因素。【方法】对28例老年人颅脑损伤后出现大面积脑梗死进行临床动态观察、综合治疗分析。【结果】按GOS判断预后,恢复良好4例(14.29%),中-重度残疾9例(32.14%),植物生存3例(10.71%),死亡12例(42.86%)。【结论】颅脑外伤后脑血管痉挛、血管内膜损害、血液高凝状态、颅内压增高、颅内低灌注、医原性因素、脂肪栓塞等是颅脑损伤后大面积脑梗死发生的原因,早期预防、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是提高疗效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