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9篇
基础医学   12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9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45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1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目的探讨18F-脱氧葡萄糖(18F-FDG)结合CT扫描融合显像(PET-CT)对肝恶性肿瘤诊断与分期的价值。方法对24例肝癌患者(原发性肝癌16例、肝转移癌8例)进行术前18F-FDG PET-CT显像。分析原发病灶的影像学特点,测定其标准摄取值;观察转移病灶18F-FDG的异常代谢情况,然后通过CT图像进行准确定位。结果1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中,6例患者PET-CT阳性(占37.5%)。8例肝转移癌患者PET均示阳性。16例原发性肝癌中5例发现转移,找到转移结节14个。其中,肺部转移2例、腹腔转移3例。结论18F-FDG结合PET-CT显像对原发性肝癌的检出率仅为37.5%,在诊断原发性肝癌的使用中应当慎重,而对肝转移癌则敏感性较高,可作为一种较好的检查手段,尤其对原发性肝癌的分期有很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62.
目的探讨肺癌组织11C-胆碱PET的显像及代谢的基本机制。方法收集肺部结节或团块样病变患者84例,术前均行11C-胆碱PET显像,采用目测法及半定量法分析显像结果,计算标准摄取值(SUV)。将术后取得的病变组织及正常对照组织用RT-PCR法检测胆碱激酶(Chok)及胆碱磷酸胞苷转移酶(PCYT)基因的表达水平,并分析两种关键酶基因表达强度与SUV值的相关性。结果 56例11C-胆碱PET/CT阳性的肺癌组织中有78.57%和71.43%的病例分别存在Chok和PCYT基因的过表达(P均<0.01),两种酶都过表达者占64.29%;9例PET/CT阴性的肺癌组织中Chok、PCYT基因均表达正常;19例良性病变中Chok、PCYT基因分别存在10.53%和15.79%的病例过表达(P=0.07,P=0.08);56例PET/CT阳性的肺癌患者中,Chok、PCYT基因的相对表达强度与SUVmean均存在正相关性(r=0.51,r=0.50,P均<0.01)。结论肺癌的11C-胆碱显像与肿瘤细胞中磷脂酰胆碱水平的异常升高有关,而磷脂酰胆碱水平的升高是由Chok及PCYT基因的过度表达引起的。  相似文献   
63.
目的:探讨18F 脱氧葡萄糖(FDG)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摄影(PET)与CT(PET CT)显像在肺癌治疗后随访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使 用PET CT显像对42例肺癌患者(28例经手术治疗、8例化学治疗、6例放射治疗)进行疗效随访观察,随访时间为治疗后6个月~3年。并将PET CT与CT扫描结果进行比较。结果:42例中有16例在原发肿瘤病灶区域发现复发,其中有8例PET CT显示肿瘤原发灶区域复发而CT未能检出。复 发灶的标准摄取值(SUV)平均值为6.43,其周围纤维灶SUV平均值为1.6。18例检出不同程度的转移,其中,全身多发性转移有12例,局限性单 发性转移有6例。在18例转移患者中,有4个纵隔转移淋巴结,CT显示其大小在正常范围,有3处远处骨转移,CT未能检出。结论:FDG PET CT 显像在肺癌治疗后病灶的复发或转移的监测中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4.
目的:探讨SPECT对多囊肾诊断价值、对病程发展进行监测,以确定有效的治疗时机,同时可以对疗效进行观察。方法:用常规SPECT肾动态显像检测分肾功能,对58例临床确诊的多囊肾患者术前检测,并对其中的32例I、Ⅱ、Ⅲ期多囊肾患者术后复查,对动态图像、清除曲线、肾小球滤过率(GFR)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多囊肾图像可见多个放射性减低区,曲线可呈多种类型,GFR随疾病程度不同而有不同程度的降低,GFR随病程不同在手术后也有不同的表现。结论:肾动态功能显像对了解分肾功能、了解病情进展、对选择有效的治疗时机与治疗方法有很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65.
自身免疫性脑炎(autoimmune encephalitis, AE)泛指一类由自身免疫介导的脑炎,可导致严重残疾甚至死亡,近十年来逐渐被发现并广为所知。早期诊断并及时治疗可有效改善该病的预后。但该病临床表现的特异性差,抗神经元抗体不易检测,早期诊断困难,方便快捷的影像学检查有望提供更大帮助。MRI和PET都是临床常用的辅助检查方法,本文主要对MRI和PET在自身免疫性脑炎神经成像中的应用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6.
为探讨1 8-氟- 2氟- 2 -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扫描与CT扫描融合图像( 18F- FDG PET- CT)对肺部病变的诊断价值,2 0 0 2年8月至2 0 0 3年5月,我们对38例肺部良恶性病变患者进行了全身18 F- FDG PET- CT显像检测。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本组临床病理诊断肺恶性肿瘤2 3例,其中男1 9例,女4例;年龄36~83岁,平均( 5 1 .4±1 5 .6)岁;原发性肺癌2 0例,肺转移癌3例。肺良性病变1 5例,男1 0例,女5例;年龄5 0~85岁,平均( 62 .3±2 0 .5 )岁;肺结核6例,肺炎9例。1 .2 方法 采用美国通用电器医疗仪器公司Ddis-…  相似文献   
67.
Objective Malignant pleural mesothelioma (MPM) is an uncommon neoplasm arising from mesothelial cells of the pleura. The prognosis is poor with median survival of 4- 12 months.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evaluate the clinic value of 18F-fluorodeoxyglucose (FDG) PET/CT imaging in the diagno-sis and to staging of MPM and to determine if the mean standardized uptake value (SUVmax) of primary tumor correlates with staging and prognosis. Methods Study was conducted retrospectively including 17 pa-tients with clinical suspicion of MPM from 2002 to 2008. Twelve cases of MPM and 5 cases benign pleural pa-thology were proven by histopathology and clinical follow-up. 18F-FDG PET/CT imaging was performed 1 h af-ter injection of 7.4 MBq/kg 18F-FDG. Patients with MPM confirmed by histopatholagy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with and without metastasis. PET/CT findings were analyzed to determine if SUVmax of primary tumor correlates with staging and prognosis.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 curve of SUVmax of primary tumor was evaluated to determine if it was a predictor of metastasis and survival time. Results The difference in SUVmax between MPM and benign pleural were statistical significant (5.78±1.81 vs 2.72± 2.51, t = 2. 8, P < 0.05). The diagnostic sensitivity, specificity and accuracy of 18F-FDG PET/CT imaging for MPM were 100% (12/12) , 4/5 and 94% (16/17). All 7 cases of bone and lymph node metastases were detected by 18F-FDG PET/CT imaging. Area under the curve (AUC) was 0.80. Conclusions 18F-FDG PET/CT imaging is useful in the diagnosis and staging of MPM. High SUVmax in the primary tumor correlates well with prognosis and predication of a greater propensity to have nodal and distant metastasis.  相似文献   
68.
PET/CT与增强CT检测乳腺癌及其腋淋巴结转移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18F-脱氧葡萄糖(FDG)PET/CT显像与螺旋CT增强扫描检测乳腺癌及其腋淋巴结转移的临床价值。方法27例乳腺肿块患者于同日行^18F—FDG PET/CT显像与CT增强扫描。患者俯卧于乳腺专用泡沫垫上接受检查,前者图像由3位核医学科医师采用目测法结合半定量法进行诊断,后者图像由3位影像科医师分析诊断;最后与病理检查结果对照。结果27例患者PET/CT与增强CT均发现31个乳腺肿块,病理检查证实其中21个为乳腺癌,10个为良性病变;发现腋淋巴结91个,共有66个转移(1例有双侧腋淋巴结转移);PET/CT显像检测乳腺癌原发灶的灵敏度为80.95%,特异性为90%,阳性预测值为94.44%;检测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为89.39%,特异性为88%,阳性预测值为95.16%。增强CT检测乳腺癌原发灶的灵敏度为90.48%,特异性为60%,阳性预测值为82.61%;检测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为86.36%,特异性为52%,阳性预测值为82.61%。^18F—FDG PET/CT和增强CT对腋淋巴结状态的诊断与病理检查结果的列联系数分别为0.64和0.37;两者对乳腺癌及其腋淋巴结转移的诊断特异性差异有显著性(P〈0.05);对直径〈2cm的病灶,^18F—FDG PET/CT诊断准确性明显高于增强CT(P〈0.05)。结论^18F—FDG PET/CT对诊断乳腺癌及其腋淋巴结转移的特异性均高于增强CT。  相似文献   
69.
血清神经肽VIP的动态测定对神经根性痛的鉴别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拟通过从比较神经根压迫组患者和炎症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神经肽水平变化来探讨神经根炎症与压迫的异同 ,观察神经肽 VIP结合临床可否成为鉴别神经根炎症与压迫的手段。方法 将实验组患者分为 A组 (压迫组 ) ,B组 (炎症组 )。 A组患者经临床、影像学诊断及手术证实有神经根压迫存在 ;B组为有腰腿痛症状 ,但症状、体征不典型 ,影像学观察可有椎间盘突出 ,但非直接压迫神经根 ,且保守治疗有效者 ;正常组为非腰腿痛者。 A组在术前、术后 ,B组在治疗前、后分别取其空腹周围静脉血 ,用放免疫方法测得神经肽 VIP值 ,并用统计学方法处理所测值。结果 发现 A组术前及 B组治疗前均高于正常 ,且 A组均值高于 B组 (P <0 .0 5 ) ,A组术后与 B组治疗后与正常组无显著差异。三组患者均无免疫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及其他神经系统急慢性疾病。结论 通过实验证实了压迫与炎症在引起血清 VIP升高水平上存在差异 ,并可以此作为鉴别二者的辅助手段 ,术后检测 VIP可作为评价手术效果、患者恢复情况的客观指标。 VIP可作为神经根损害程度的指标 ,并有助于判断予后  相似文献   
70.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CT对肺癌的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18氟-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PET)-CT对肺癌诊断、分期、治疗及疗效监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80例肺癌患者,其中66例为术前诊断分期,14例为治疗后复查患者。均行^18F-FDG PET-CT检查,23例行胸部检查,57例行全身检查。所有病例均在PET-CT检查前后加做薄层螺旋CT扫描。最后诊断均经手术病理、纤维支气管镜或穿刺活检病理证实。分析不同病理类型肺癌的^18F-FDG摄取能力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按照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肺癌的TNM分期标准对病变分别行CT、PET-CT分期,并将组织病理结果作为参照标准。结果 (1)所有原发性肺癌均示异常放射性高摄取。不同组织学类型的肺癌对^18F-FDG的摄取能力差异较大,以腺鳞癌和低分化鳞癌的摄取能力最强。(2)66例术前诊断分期的患者中,与病理符合的肺癌N分期,PET-CT61例,CT48例。PET-CT对肺癌的N分期与CT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89,P〈0.01)。对肺癌N分期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PET-CT分别为80.09%、97.14%、96.11%、84.70%;CT分别为56.48%、71.02%、63.21%、64.93%。CT发现了11例患者的17处转移,PET-CT发现了16例患者的39处转移。PET-CT与CT相比,改变了18例患者的治疗计划。(3)对14例治疗后复查的患者PET-CT能显示其在早期评价治疗疗效、区别手术瘢痕与复发提供了指导临床治疗等方面的信息。结论 ^18F-FDG PET-CT对肺癌的诊断、分期有较高的诊断效能,对治疗及预后监测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