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62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 研究肾上腺素预处理对大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并探索其与剂量的关系。方法 大鼠随机分为 3组 ,每组 8只。A组 :即对照组 ,予静脉输注生理盐水 1ml/kg ,持续 3min ;B组 :静脉输注较低剂量肾上腺素 2 μg/kg ,持续 3min ;C组 :静脉输注较高剂量肾上腺素 2 0 μg/kg ,持续 3min。大鼠心脏稳定后 ,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 ,在Langendorff灌流模型下缺血 40min、再灌注 90min。 结果 B组缺血后心脏功能恢复良好 ,左心室压差为 ( 82 .96± 5 .60 )mmHg ,左室舒张末压为 ( 4.95± 0 .96)mmHg ,A组心脏功能恢复较差 ,左心室压差为 ( 70 .16± 5 .0 7)mmHg ,左室舒张末压为 ( 6.60± 1.0 4)mmHg ,B组较A组明显增高 (P <0 .0 5 ) ;B组灌注流出液中肌酸激酶值较低 ,B组梗死面积为 ( 2 8.70± 3 .41) % ,较A组的 ( 3 7.90± 6.2 9) %明显下降 (P <0 .0 5 )。结论 低剂量肾上腺素预处理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具有心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2.
白细胞在创伤后心功能不全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创伤后心肌组织是否存在着白细胞浸润 ,并研究白细胞在心脏功能不全中的作用。方法 麻醉后的雄性小鼠被随机分为创伤组和对照组 (2 5只 /组 ) ,在创伤后 6h测定两组小鼠平均动脉压(MAP)、心脏功能指标和心肌组织髓过氧化物酶 (MPO)活性。结果 创伤组小鼠出现了明显的低血压和心脏功能不全 [创伤组平均动脉压 (MAP)、等容收缩期室内压最大变化速率 (+dp dtmax) ,心脏指数(CI)分别为 (70± 9)mmHg ,(3492± 2 76 )mmHg/s ,(6 2± 6 )ml/min/ 10 0g ;对照组分别为 (90± 8)mmHg ,(474 5± 2 19)mmHg/s,(72± 7)ml/min/ 10 0g ,P <0 0 5 ];创伤组小鼠心肌组织MPO活性明显增高 [创伤组为 (8 4 6± 1 70 )U/ 10 0mg ,对照组为 (4 5 2± 0 94 )U/ 10 0mg,P <0 0 5 ],且MPO活性与心脏功能呈明显负相关。结论 创伤后心肌组织的炎症反应是导致创伤后心功能不全的一个重要因素 ,提示抗炎治疗对于改善创伤后心功能不全具有潜在的治疗价值  相似文献   
73.
目的通过观察冷生理盐水灌注全身性亚低温对大鼠生存率及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丙二醛、乳酸含量的改变,探索全身性亚低温对复苏效果的影响。方法采用改良的窒息法制备大鼠复苏模型,62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常温组和亚低温组。分别观察各组24h生存率,并于自主循环恢复(ROSC)后1.5h、3h、6h、12h测定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丙二醛、乳酸含量。结果冷生理盐水灌注全身性亚低温组生存时间明显短于常温组(P<0.05)。亚低温1.5h、6h时脑组织含水量明显低于常温组(78.59%±0.62%,78.91%±0.13%vs.79.41%±0.39%,80.52%±0.87%,P<0.05)。和常温组相比,亚低温组1.5h时超氧化物歧化酶明显升高[(148.53±17.05)U/mlvs.(123.98±12.72)U/ml,P<0.05]、丙二醛及乳酸明显下降[(3.47±0.17)nmol/Lvs.(4.36±0.41)nmol/L;(2.26±0.06)nmol/Lvs.(5.72±2.79)nmol/L,P<0.05],但ROSC后3h、6h、12h时亚低温组和常温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短时间的冷生理盐水灌注全身性亚低温具有一定的脑保护作用;但是过长时间的全身性亚低温是有害的。  相似文献   
74.
硫酸镁对离体大鼠缺血-再灌流心脏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硫酸镁对缺血 再灌流心肌损伤的治疗作用 ,探讨更有效减轻再灌流心肌损伤的治疗措施。方法 采用Langendorff离体大鼠心脏灌流模型 ,心脏缺血 (停灌 ) 30min、再灌流 12 0min ,2 4只大鼠随机分成 3组 ,A组 :给Krebs-Henseleix (NKH)灌注液为对照组 ;B组 :再灌流开始至结束给予硫酸镁 ( 1 5mM)治疗 ;C组 :缺血前 5min及再灌流全程给予硫酸镁( 1 5mM)治疗。结果 B组、C组心脏功能 (LV +dp/dtmax,LV -dp/dtmax,LVDP)恢复显著优于A组 (P <0 0 5 ) ;C组再灌流后 2h心肌梗死范围减小 ,C组为 ( 2 8 75± 5 0 1) %、A组为( 38 98± 9 0 8) % ,P <0 0 5 ;C组肌酸激酶 (CK)活性增加 ,C组为 ( 1 0 1± 0 31)IU/mg蛋白、A组为 ( 0 75± 0 0 9)IU/mg蛋白 ,P <0 0 5 ;此外心律失常发生C组亦明显减少 ,C组 ( 0 81±0 5 3)次、A组 ( 2 31± 1 5 5 )次 ,P <0 0 5。结论 硫酸镁对缺血 再灌流损伤有保护作用 ,并与给药时间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5.
361例主动脉夹层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特征,减少急诊诊疗过程中的误诊.方法 回顾性收集361例主动脉夹层住院患者的病历资料,分析其临床特征以及诊疗手段.结果 主动脉夹层发病年龄呈正态分布,临床以疼痛为主要表现(87.8%),非疼痛症状12.2%;首次阳性检查:冠脉造影0.8%,胸片4.7%,超声心动图19.9%,CT 66.8%,MRI 7.8%.胸片阳性率77.1%,超声心动图阳性率97.9%,CTA和MRI阳性率100%.异常心电图70.1%.结论 主动脉夹层可发生于成人任何年龄段,临床以疼痛为主要表现,超声心动图可以作为初筛方法,CTA和MRI可以确诊.  相似文献   
76.
目的 分析探讨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手术后死亡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08年6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共185例,其中男性144例(77.8%),女性41例(22.2%);年龄(49.46±11.04)岁.对该组患者术后转归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术后30 d内总死亡率9.1%,单因素分析或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术前神经系统表现阳性(单因素OR=5.084,CI=1.792~14.426,P=0.002;多因素OR=5.538,CI=1.834~16.721,P=0.002),低血压(单因素OR=6.986,CI=1.510~32.323,P=0.013;多因素OR=1.998,CI=0.315~12.679,P=0.463),肾功能不全(单因素OR=3.594,CI=1.237~10.438,P=0.019;多因素OR=3.254,CI=1.034~10.242,P=0.044).结论 术前神经系统表现阳性、肾功能不全是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手术后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7.
食管血肿, 又称食管壁内血肿(intramural esophageal hematoma, IHE), 是一种罕见的食管急危重病变。目前关于IHE文献报道及文献总结较少。本病例经治疗后好转出院, 对临床诊治工作有一定指导意义, 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8.
目的:探讨脓毒症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凋亡与病情严重程度、预后的关系及其可能的机理.方法:将30例脓毒症患者根据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评分,分为APACHEⅡ≥12组(n=10)和<12组(n=20);根据预后分为存活组(n=22)和死亡组(n=8).同时设立正常对照组(n=15).测定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PMN)凋亡率,检测血清可溶性Fas(sFas)水平,并分析中性粒细胞凋亡率与血清sFas浓度及预后的关系.结果:APACHEⅡ≥12组PMN凋亡率较APACHEⅡ<12组明显下降(P<0.0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APACHEⅡ≥12组及APACHEⅡ<12组PMN凋亡率均明显下降(P<0.01).APACHEⅡ≥12组血清sFas浓度较APACHEⅡ<12组明显升高(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APACHEⅡ≥12组及APACHEⅡ<12组血清sFas浓度明显升高(P<0.01).存活组和死亡组PMN凋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MN凋亡率与血清sFas浓度呈负相关(r=-0.897,P =0.019 <0.05).结论:脓毒症时外周血PMN凋亡率减少,且与脓毒症严重程度相关,脓毒症病情较严重时PMN凋亡率下降更加明显,其机制可能与脓毒症时血清sFas浓度增加有关,脓毒症时PMN凋亡减少可能对脓毒症预后无预示作用.  相似文献   
79.
 Ⅶ因子激活蛋白酶(factor Ⅶ activating protease,FSAP)是近年发现的一种存在于外周循环血浆中的丝氨酸蛋白酶。初始FSAP是无活性的酶原,它可由阴离子聚合物如肝素、右旋糖酐硫酸盐、钙离子等细胞内成分激活,也可由细胞外RNA、组蛋白激活,单链无活性的酶原变为双链有活性的酶。FSAP的生物学功能也可被多种物质抑制,如TFPI、C1-抑制剂、α2抗纤维蛋白溶酶等。FSAP基因含有13个外显子,长35 kb,位于染色体10q25-q26,两个主要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是G534E(MⅠ)和E393Q(MⅡ)。前者为当前研究热点,与血管栓塞性疾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