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85篇 |
免费 | 0篇 |
国内免费 | 2篇 |
专业分类
基础医学 | 4篇 |
临床医学 | 23篇 |
皮肤病学 | 1篇 |
神经病学 | 2篇 |
特种医学 | 84篇 |
外科学 | 23篇 |
综合类 | 43篇 |
预防医学 | 5篇 |
药学 | 2篇 |
出版年
2017年 | 1篇 |
2016年 | 4篇 |
2015年 | 2篇 |
2014年 | 3篇 |
2013年 | 3篇 |
2012年 | 13篇 |
2011年 | 12篇 |
2010年 | 15篇 |
2009年 | 17篇 |
2008年 | 29篇 |
2007年 | 19篇 |
2006年 | 7篇 |
2005年 | 6篇 |
2004年 | 11篇 |
2003年 | 17篇 |
2002年 | 6篇 |
2001年 | 8篇 |
2000年 | 9篇 |
1999年 | 3篇 |
1997年 | 1篇 |
199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1.
�պ��Ը������˵�Ӱ��ѧ��ϼ�ֵ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目的 探讨影像学检查(image examination,IE)对闭合性腹部损伤(closed abdominal injuries,CAI)的诊断价值。方法 1997—2003年间对142例血流动力学稳定的闭合性腹部损伤病人行影像学检查,结合术中所见,分析比较IE的准确性和差异。结果 IE阳性112例病人中,104例经剖腹探查术证实有腹腔脏器损伤,8例假阳性;30例IE阴性病人,真阴性19例,假阴性11例;敏感性为90.4%,特异性为70.4%,准确性为86.7%。结论 IE具有早期诊断价值,IE阳性对判断腹腔内实质性脏器损伤的特异性最高,IE阴性,需行进一步检查排除其他隐匿性损伤;结合临床表现及其他辅助检查综合分析,准确性会更高。 相似文献
12.
醋酸精氨酸对创烧伤患者预后的影响及安全性分析——86例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服用醋酸精氨酸对创烧伤患者预后的影响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的研究方法,将96例创烧伤患者(实际完成8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1例,服用醋酸精氨酸0.4 g·kg-1·d-1;对照组45例,服用安慰剂酪氨酸,剂量同前,均连用7 d。两组患者采用等氮、等热量的营养支持疗法。比较患者创面(切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创伤患者治疗组(29例)创面(切口)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分别为(11.1±2.8)、(19±6)d,明显短于对照组(13.2±5.5)、(22±6)d(33例,P< 0.05);烧伤患者治疗组(12例)创面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各为(20±5)、(28±6)d,与对照组(22±8)、(29±8)d(12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整个试验过程中,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为恶心、腹泻,其中治疗组1例占2.44%,对照组1例占2.2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1.000)。以上不良反应停药后消失。结论服用醋酸精氨酸能显著促进创伤患者创面(切口)愈合,缩短住院时间,且无明显不良反应,但对烧伤患者的预后无明显改善,这可能与病例数较少有关,其确切疗效有待于通过大样本的临床试验予以确定。 相似文献
13.
选取城区和郊区医院从事创伤急救工作人员进行问卷调查,了解重庆市院内创伤急救医疗队伍、工作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为制定创伤医学学科发展规划和完善创伤急救体系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15.
积极探讨细胞粘附分子在创伤后白细胞与内皮细胞相互作用中的地位,与创伤严重程度、创伤后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关系,对进一步解释创伤后白细胞活化引起的白细胞与内皮细胞的粘附现象,为创伤并发症的诊断、顶后及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17.
18.
几种严重创伤早期并发症的防治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2
目的:总结严重创伤早期并发症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1985年5月-2000年12月收治847例严重创伤中282例主要并发症病例资料。其中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115例,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89例,应激性溃疡伴出血78例,对诊断治疗方法及疗效进行了分析。结果:ARDS治愈率68.7%(79/115),MODS治愈率57.3%(51/89),应激性溃疡治愈率67.9%(53/78),结论:MODS的治疗主要以脏器支持为主,减轻早期应激反应,积极抗休克及感染,ARDS的治疗应及时正确采用呼吸机通气,尽快纠正低氧血症,积极处理原发病,应激性溃疡以非手术治疗为主,对严重大出血非手术治疗无效者应积极手段治疗。 相似文献
19.
严重胸腹部血管损伤的早期诊治(附8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严重胸腹部血管损伤的早期诊治方法。方法2000年1月-2007年10月收治的严重胸腹部血管损伤患者81例,其中22例到达急救部时表现为明显失血性休克,经胸或腹腔穿刺抽出较多不凝血,立即送手术室紧急手术确诊,38例经64排螺旋CT及血管造影(CTA)检查确诊,21例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确诊。45例行手术治疗,其中36例行血管损伤缝合修补,手术前12例行血管造影后球囊血管阻断;9例行人造血管吻合,其中3例患者因伤情太重而行损害控制,即严重破损血管临时插管分流,术后于ICU复苏,待全身情况改善后于术后48h内再手术行血管吻合。36例行动脉栓塞治疗(盆腔腹膜后血管损伤31例,其他5例)。结果73例救治成功,救治成功率90.1%。发生严重并发症35例,其中脓毒症6例、ARDS8例、MODS23例(其中MODS伴发脓毒症2例)。8例死亡,其中6例于伤后12h内死亡,主要原因为多脏器严重损伤及失血性休克;2例于创伤后8d及16d死亡,主要原因为脓毒症及MODS。结论胸腹部血管严重损伤后应快速完成检查及诊断,紧急手术行血管修复或吻合,部分腹部血管损伤及盆骨骨折引起的腹膜后血管损伤可用动脉栓塞治疗。 相似文献
20.
严重创伤病人行PICC的临床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严重创伤病人常合并有创伤性失血性休克,围手术期最为重要的救治措施之一是快速补充血容量,需要大量、较长时间的输液以补充血容量.传统给药途径为浅静脉穿刺及需多条外周静脉通道,这种方法不可避免地给病人造成痛苦及一些特殊药物对血管的损害,同时,不可能在较短时间内补足有效血容量.中心静脉置管(PICC)术是较好的解决办法,锁骨下、颈内静脉及股静脉置管术等操作技术难度大,静脉解剖复杂,操作中可能会引起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使这些方法的临床应用受到限制[1].我科2000年1月~2003年12月,开展PICC置管技术,应用于339例严重创伤并失血性休克病人,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