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0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7篇
耳鼻咽喉   14篇
儿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26篇
内科学   17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83篇
预防医学   39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5篇
  1篇
中国医学   14篇
肿瘤学   8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7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 探讨区域性缓释化疗在胃肠道恶性肿瘤中的疗效.方法 60例行胃肠道恶性肿瘤手术患者,按患者意愿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在手术结束关腹前在瘤床和沿淋巴引流途径分多点植入缓释氟尿嘧啶,对照组手术后不植入药物.两组术后均行全身化疗.观察两组术后切口愈合情况,有无吻合口漏、肠梗阻、腹膜炎、腹腔化疗的不良反应、腹腔复发和转移等.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化学性腹膜炎、切口感染、吻合口漏、肠梗阻及胃排空障碍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治疗组2、3年生存率分别为60.0%(18/30)和43.3%(13/30),优于对照组的40.0%(12/30)和30.0%(9/30)(P<0.05),且治疗组复发率和转移率分别为10.0%(3/30)和6.7%(2/30),低于对照组的23.3%(7/30)和23.3%(7/30)(P<0.05).结论 缓释氟尿嘧啶进行区域性化疗具有缓释和靶点的双重特性,体现了显著的药效学效果,患者耐受性良好.  相似文献   
52.
[目的]对荷泽地区1998年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监测情况进行分析。初步评价该区消灭脊髓炎质炎(脊灰)工作进展,为消柬2灰工作及其验证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菏泽地区脊灰监测中心提供的疫情资料,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资料,临床诊断和实验室病毒分离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荷泽地区1998年共报告AFP42例,无脊灰确诊病例,有1例脊灰监床符合病例,有5例临床脊灰(高度怀疑疫苗相关病例);42例AFP分布于全区的9县市,呈散发,15岁以下儿童非脊灰AFP报告发病率为1.42/10万;AFP病例48h内调查率为94.7%,14d内合格粪便标本采集率为82.3%;从AFP病例及接触者粪便标本中从未分离出脊灰野病毒,而分离出脊灰疫苗病毒和COX(柯萨奇)病毒,ECHO(人肠道细胞病变孤儿病毒)等其他肠道病毒,AFP标本脊灰疫苗病毒和其他肠道病毒阳性率均为15.79%,引起AFP靳原因是多种的。[结论]该区AFP监测及消灭脊灰工作取得了很大进展,但仍有不足之处,加就诊48h内及时报告完成率等仍较低。建议仍应强加AFP监测和诊断,消灭脊灰工作仍需努力。  相似文献   
53.
伊托必利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估伊托必利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开放随机对照试验,将8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予伊托必利50 mg口服,每天3次;对照组予莫沙必利5 mg口服,每天3次。疗程均为2周。结果2组患者症状均显著缓解,疗效相近,但餐后饱胀的改善作用试验组优于对照组。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盐酸伊托必利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有效而安全的促胃肠动力药物。  相似文献   
54.
李辉  蔡定萍  姚俊 《海南医学》2022,(24):3225-3228
目的 分析1.5T核磁共振成像(MRI)扫描灌注加权(PWI)成像评估脑星形细胞瘤WHO分级诊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3月至2022年1月安康市中心医院收治且经手术病理确诊的125例脑星形细胞瘤为研究对象,根据组织病理分级,其中低级别组(WHOⅠ~Ⅱ级) 61例,高级别组(WHOⅢ~Ⅳ级) 64例。比较不同级别星形细胞瘤的血流灌注参数变化;采用Pearson相关评估相对脑血容量(rCBV)值、相对脑血流量(rCBF)值、相对平均通过时间(rMTT)与病理分级相关性;以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应用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析灌注参数的诊断价值。结果 高级别组患者的rCBV、rCBF分别为4.26±2.17、2.34±1.34,明显高于低级别组的1.42±0.38、1.23±0.2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的r MT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rCBV、rCBF与病理分级呈正相关(r=0.426、0.563,P<0.05),而rMTT与病理分级无相关性(r=0.006,P>...  相似文献   
55.
目的构建人源Fab噬菌体抗体库,筛选抗hPRLR抗体片段并进行初步鉴定。方法从乳腺癌患者外周血提取总RNA,通过RT-PCR扩增人抗体轻链和重链基因,构建抗hPRLR人源Fab抗体库。分别以His-hPRLR融合蛋白、BSA-hPRLR表位多肽融合蛋白和GST-hPRLR融合蛋白作为抗原包板,经过3轮循环的吸附-洗脱-扩增的筛选及1轮交叉筛选,挑单克隆用Phage-ELISA、DNA测序筛选阳性克隆,将筛选到的阳性克隆FabG2转化至Top10’受体菌,诱导表达可溶性Fab抗体,通过Western blot和ELISA进行特异性的鉴定。结果构建的人源Fab库容为1.0×109,4轮的筛选,获得6株能与hPRLR结合的人源抗体克隆。选取的FabG2能够进行可溶性Fab抗体蛋白的表达,ELISA初步鉴定,能够与hPRLR进行特异性地结合。结论成功构建了人源Fab噬菌体抗体库,筛选并鉴定了1株抗hPRLR Fab抗体的克隆。hPRLR特异性Fab抗体的获得将为高表达hPRLR乳腺癌的生物免疫治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6.
吴晓辉  姚俊 《抗感染药学》2019,16(7):1177-1179
目的:探究射频消融术疗法(radiofrequency ablation,以下简称RFA)对肝脏肿瘤患者治疗后致肝内感染的影响因素及其对策。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9年2月期间收治的肝脏肿瘤患者80例资料,探究其RFA治疗后患者术后肝内感染发生情况和影响肝内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经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类型、肿瘤个数、腹部手术类型和RFA方式等均能影响肝内感染的发生率(P<0.05);经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类型、肿瘤个数、腹部手术类型和RFA方式均为影响RFA治疗后肝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采用RFA治疗肝脏肿瘤患者应加强术前评估和相应预防性抗感染治疗,以避免或减少其术后肝内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57.
丁燕  冯俊  姚俊 《中国肿瘤》2018,27(9):652-655
摘 要:[目的]分析浙江省温岭市大肠癌筛查和早诊早治工作开展情况。[方法]根据《大肠癌早诊早治项目技术方案》,采用危险度评估问卷调查和免疫法大便隐血试验(FOBT)检查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大肠癌初筛,对初筛结果阳性的高危人群采用电子肠镜作进一步检查。[结果]2011年12月1日~2016年6月30日对温岭市296个村进行筛查,完成初筛36 757人,初筛顺应性为46.34%(36757/79314) 。初筛阳性2673例,其中1039人接受肠镜检查,肠镜检查顺应性为38.87%(1039/2673)。共检出早期大肠癌14例(乙状结肠癌7例,直肠癌7例),检出率为1.35%(14/1039)。肠道腺瘤287例,增生性息肉68例,结肠溃疡3例,检出率分别为27.62%(287/1039)、6.54%(68/1039)和0.29%(3/1039)。男性大肠肿瘤的检出率高于女性(P<0.01)。随着年龄增长,早期大肠癌的检出率明显增加(P<0.01)。[结论] 开展大肠癌早诊早治筛查,有利于早期发现大肠癌及癌前病变。  相似文献   
58.
Potter分型将儿童肾囊性疾病分为4型: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多囊性肾病、多囊性肾发育不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多囊性肾病、梗阻性囊性发育不良肾.此外,单纯性肾囊肿、发生在肾肿瘤及其他伴囊性肾病的综合征也可引起肾脏呈囊性改变.这类病由于其发病机制和病理基础不同,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案选择亦不同,要正确诊断这类疾病,需要仔细分类并查明病因.该文就儿童常见的肾囊性疾病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9.
目的 探讨胆囊结石引起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手术时机.方法 选取我院2008年8月—2016年12月107例单纯胆囊结石引起胆源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76例轻型患者因单纯胆囊结石、胆囊炎急性发作入院,2 d~3 d行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9例因多次出现腹痛入院查胰腺假性囊肿形成保守治疗后出院观察;22例因转氨酶高合并淀粉酶高,保守治疗1周~2周后症状缓解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其中2例炎症重,结构不清中转开腹胆囊切除术).结果 全组107例无1例死亡.98例经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治疗后痊愈出院.9例因合并胰腺假性囊肿出院观察,未在此手术范围内.结论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应采用个体化治疗方案,积极保守治疗,待胰腺炎症状控制稳定后尽早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避免再次胰腺炎发作.炎症发作早期尤其72 h内,急诊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不必过分限制手术时间.  相似文献   
60.
目的:探究载脂蛋白E(apolipoprotein E,ApoE)基因缺陷引起小鼠耳蜗螺旋神经节处听神经损伤的可能机制。方法:对ApoE基因敲除(ApoE-/-)小鼠进行听性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BR)检测,并分析波群振幅及延迟期。免疫荧光及HE染色分析耳蜗螺旋神经节内听神经及带状突触的病理损伤情况。蛋白质印迹、qRT-PCR等实验检测Lim激酶1 (LIM domain kinase 1,Limk1)、丝切蛋白1(cofilin1)蛋白表达及磷酸化水平,并检测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ide 3- kinases,PI3K)通路激活情况。结果:ApoE-/-小鼠ABR检测中波Ⅰ的振幅缩短,延迟期延长。螺旋神经节处染色结果显示ApoE-/-小鼠带状突触及听神经纤维数量减少,并伴随结构受损。Western blot、qRT-PCR及免疫荧光染色发现Limk1与cofilin1在ApoE 敲除后蛋白磷酸化水平出现显著性下降,同时PI3K通路激活被抑制。结论:ApoE基因缺陷会引起耳蜗螺旋神经节处带状突触及听神经损伤,并可能与神经元肌动蛋白细胞骨架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