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13篇
神经病学   42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71.
自2000年以来,我院多次派员参加及保障海军部队的海上训练,实践使我们体会到,必须大力提高对海上伤病员的救治水平,方能保证海上训练及作战任务的圆满完成。1海上颅脑损伤的主要特点1.1致伤因素及致伤方式在一组480例海上重度创伤致伤原因的研究中,颅脑伤发生率占40.21%(193/48  相似文献   
72.
GM1在流体冲击致大鼠脑损伤后的保护作用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评价单唾液酸西己糖神经糖甙脂钠盐(mONOSIALOTERAHEXOSYLGANGLIOSIDE,gm1)在流体冲击致大鼠脑损伤(Fluid-percussion brain injury,FBPI)后急性期对大脑的保护作用,以期为脑损伤的临床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流体冲击致大鼠闭合型脑损伤后,用干湿法测定脑组织水含量、氢清除法观测局部脑血流量的改变,以及病理改变。结果大鼠脑损伤后GM1能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73.
难治性癫痫的智力及适应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难治性癫痫患者智力及社会适应能力的损害。方法:对11例难治性癫痫患者进行中国修订韦氏智力量表及社会适应能力测试,其中8例3—12岁患者进行儿童适应行为评定量表,3例16岁及以上患者进行成人智残评定。结果:韦氏智力量表评得8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异常,其言语智商(VIQ)平均为56,操作智商(PIQ)57,总智商(FIQ)52;其中总智商处于边界水平1例、轻度智力缺损4例、中度智力缺损2例、重度智力缺损1例,另有3例因不能说话未完成此测验。社会适应行为正常2例,轻度缺损4例,中度缺损3例,重度缺损2例。结论:难治性癫痫患者存在明显的智力及社会适应行为损害。  相似文献   
74.
大鼠颅脑损伤后局部血流量变化和神经节苷脂GM1的作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我们通过检测大鼠中度颅脑损伤后皮质局部血流量 (rCBF)和水含量的变化 ,探讨神经节苷脂GM 1对颅脑损伤后rCBF变化的作用。一、材料与方法1.动物分组与模型 :成年Wistar大鼠 ,体重 (2 0 0± 30 ) g ,雌雄不拘 ,随机分为假手术组、颅脑损伤组、治疗对照组和GM 1治疗组共 4组。损伤组伤后观察 7个时相点 ,即伤后 0 .5、1、2、3、6、2 4、48h ,治疗对照组和GM 1治疗组伤后观察 3个时相点 ,即 1、2 4、48h。采用中度液压颅脑损伤模型 ,冲击力为单峰 ,压力峰值 (2 .0 0± 0 .42 )atm ,波宽 (17.8± 1.3)ms ,由此产生…  相似文献   
75.
打哈欠是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常见的一种生理性动作,与警觉性降低有关。病理情况下也可以出现打哈欠,称之为病理性打哈欠,意义和价值尚未明确。癫痫围发作期打哈欠罕见,多为病例报道,仅有一项颞叶癫痫的系统性回顾。癫痫类型方面,近半数患者类型不明或者未提及,提及的患者中以颞叶癫痫最常见,其次可见于额叶癫痫、特发性癫痫、婴儿痉挛症等。病因方面,以肿瘤和皮质发育不良常见。脑电图方面,发作间期和发作期脑电图提示颞叶最常受累,发作期脑电图模式以慢波活动多见。围发作期打哈欠在颞叶癫痫中可能具有定侧价值,定侧价值不统一,非优势半球的可能性大。发病机制上,人类电刺激壳核产生了打哈欠动作,动物实验方面证实杏仁核中央核和下丘脑室旁核神经元在打哈欠动作完成上发挥了作用。我们推测,癫痫患者出现围发作期打哈欠的机制,可能与边缘系统受累有关。癫痫围发作期打哈欠罕见,特点尚未完全认识。未来还需要更多的病例进行系统性研究,也期望更多的同行能够关注癫痫围发作期打哈欠。  相似文献   
76.
目的探讨新型颅内血肿穿刺引流系统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CSDH的治疗经验。血肿量75~200ml,根据CT确定穿刺点,局麻下采用自行研制的颅内血肿粉碎引流器经皮穿刺,缓慢引出部分血肿液后,生理盐水冲洗、置换,直至引流液清亮,接引流袋并持续引流。结果本组无不良事件和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症状均明显改善。术后第1天复查CT显示:血肿清除率达90%~95%,3~5d拔针,7~10d病人出院。结论新型颅内血肿穿刺引流系统治疗CSDH具有微创、安全、有效的优点。  相似文献   
77.
目的探讨枕骨大孔区脑膜瘤(FMM)的手术策略和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椎动脉骑跨型FMM的临床资料并全面复习文献,对FMM的诊断分型、手术策略、手术结果、术后并发症等进行分析讨论。结果本例FMM在显微镜下手术完全切除,术后无永久并发症,恢复良好。结论大部分FMM可通过手术获得全切,但手术创伤大、暴露难,并发症多样。  相似文献   
78.
目的:探讨外侧裂脑动静脉畸形的手术策略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伴发癫痫的优势半球外侧裂动静脉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复习,对外侧裂动静脉畸形的解剖特点、临床解剖分型、术前功能评估、术中辅助技术的应用以及治疗策略等进行分析讨论。结果本例患者在唤醒麻醉下完整切除,术后言语及运动功能无加重,随访10个月,无癫痫发作,EngelⅠ级。结论外侧裂脑动静脉畸形术前功能评估及术中功能保护极其重要,唤醒麻醉下结合皮层电刺激可以有效保护脑功能区。神经导航辅助下,经皮层功能哑区脑沟入路优先阻断深部供血动脉,可有效控制术中出血。  相似文献   
79.
对冲性双额叶脑挫裂伤3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2,自引:6,他引:16  
对冲性双额叶脑挫裂伤患者入院时意识障碍程度相对较轻,但在治疗过程中病情多变,甚至病情迅速恶化,导致死亡.我科于1997年至2002年收治此类患者32例,现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0.
高鹏  蔡铁良  姚一  沈七襄 《实用医学杂志》2008,24(21):3707-3709
目的:探讨涉及中央区难治性癫痫的外科手术治疗的麻醉方案。方法:3例患者在全麻下行功能区内致痫灶切除术.术中以异丙酚+瑞芬太尼+阿曲库铵全凭静脉维持麻醉,根据手术需要适时地减浅或加深麻醉,便于术中进行皮质脑电图(EcoG)、体感诱发电位(SEP)和皮质电刺激(CS)监测和(或)术中唤醒,精确定位皮质运动区和感觉区.勾画出运动区范围进行手术治疗。结果:通过适时的麻醉深度调控,顺利完成EcoG、SEP和CS等脑电生理监测.其中2例唤醒成功.指令应答准确,颅内压正常,3例患者非功能区的致痫灶给予彻底切除,功能区的致痫灶行软脑膜下横行纤维切断术(MST)。有效地避免了对功能区的损伤,术后癫痫得到控制。结论:精确定位皮质功能区是功能区癫痫手术成功的关键,本组采用异丙酚+瑞芬太尼+阿曲库铵全凭静脉麻醉的方案,用于涉及中央区难治性癫痫手术中准确定位皮质功能区是安全可靠的。[著者文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