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2篇
  免费   191篇
  国内免费   3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3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104篇
内科学   17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347篇
外科学   23篇
综合类   80篇
预防医学   14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0篇
中国医学   27篇
肿瘤学   14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49篇
  2007年   53篇
  2006年   55篇
  2005年   59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561.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MR扩散加权成像(DWI)在足月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应用价值。方法:以9例无窒息史的健康新生儿作对照,对临床确诊的46例HIE患儿(轻度15例,中度11例,重度10例)行常规MRI及DWI检查,并对比分析。结果:DWI发现HIE脑损伤的敏感度为26%(12/46);DWI显示HIE所致脑梗死优于常规MRI。对于弥漫性对称性脑损伤病变,1例病程在1天以内者,DWI显示病变范围较T2WI更广泛;病程较长者,DWI低估病变范围及程度。重度HIE组双侧顶叶白质、左侧额叶白质及胼胝体压部ADC值与轻、中度HIE组相比明显降低(P<0.05),而内囊后肢、豆状核、丘脑、小脑及桥脑ADC值在轻、中、重度HIE组间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反映了脑损伤的不均匀性。基底节区ADC值与HIE预后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DWI在HIE的应用可作为常规MRI的补充。  相似文献   
562.
磁共振成像对输尿管病变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MRI对输尿管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输尿管病变19例的MRI资料(均行平扫T1WI、T2WI,其中行增强扫描7例,行MRU检查11例),MRI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19例输尿管病变中原发性输尿管癌7例,膀胱癌侵及输尿管3例,肾结核累及输尿管4例,输尿管畸形4例,输尿管息肉1例。MRI对输尿管病变诊断的定位准确率为100%,定性准确率为94.7%。结论:MRI是用于输尿管疾病的一种很好的诊断方法,对肿瘤与炎症和良性与恶性肿瘤的鉴别、恶性肿瘤的TNM分期及输尿管畸形的详细情形可提供更全面的信息。  相似文献   
563.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治疗癌症患者恶病质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癌症恶病质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营养支持治疗,治疗组予以中药八珍汤基础上辨证治疗。治疗前后分别对60例患者进行体重、生活质量、实验室检查(血清蛋白、前白蛋白)。结果:治疗后2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各个功能领域评分较前均有升高;治疗组在各个领域(除外腹泻、经济困难)有效率均比对照组高;治疗组在躯体功能、情绪功能、总健康状况、疲乏、恶心呕吐、纳差、失眠领域的疗效较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白蛋白及前白蛋白均较前升高(P0.05),治疗组血清白蛋白及前白蛋白均较对照组升高(P0.05)。结论:中医辨证治疗癌症恶病质有助于增加体重,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从而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564.
纵向弛豫时间成像(T1 Mapping)技术能定量显示心肌组织的T1值,从而准确评价多种心肌病变的心肌组织特征。T1 Mapping现在已有多种采集技术,其中初始T1值可重复性高,能反映心肌纤维化,通过测量初始T1值与增强后T1值还能显示心肌弥漫性病变。作者就T1 Mapping技术及其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65.
高血压性心脏病是全球范围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以左心室结构及功能变化为特征性表现,主要包括心脏舒张功能障碍,左心室肥厚及弥漫性心肌纤维化。心脏磁共振成像作为一种无创性影像学检查方法,在心血管疾病诊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作者就心脏磁共振成像在评价高血压性心脏病的左心室心功能、心脏重塑、心肌纤维化、心外膜脂肪组织及预后评估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66.
氢质子波谱在骨肌系统肿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骨肌系统良、恶性肿瘤的1H-MRS特点,探讨1H-MRS用于骨肌系统肿瘤诊断与鉴别诊断的可行性及价值。材料与方法:本组研究共40例,良性肿瘤组12例,恶性肿瘤组28例。均行常规MRI扫描及在体1H-MRS检查。26例肿瘤新鲜手术标本行离体1H-MRS检查。观察良、恶性肿瘤组织及正常肌肉在体1H-MRS表现,并与肿瘤标本离体1H-MRS检查结果对照,在工作站上测量Cho/Cr及Lipid/Cr比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分析36例肿瘤的细胞密度,并与肿瘤组织Cho/Cr值作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恶性肿瘤组织Cho/Cr比值明显高于良性肿瘤,Lipid/Cr比值低于良性肿瘤,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离体波谱研究显示,与良性肿瘤组织相比,18例恶性肿瘤组织的Cho、Lac与mI峰都明显升高,而Lip、Glc则明显下降,12例恶性肿瘤Ala、Glu、PC、Gly峰增高。在体波谱Cho峰及Lipid峰变化趋势与离体波谱具有较高的一致性。恶性肿瘤平均细胞密度为150/视野,良性肿瘤平均细胞密度为61/视野,两者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肿瘤细胞密度与Cho/Cr值呈明显正相关(r=0.882,P<0.001)。结论:良、恶性骨肌系统肿瘤1H-MRS表现明显不同,在体与离体1H-MRS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在体1H-MRS对骨肌系统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567.
目的:运用新的MR技术-动态Gd增强MR成像,观察髋关节极度外展固定仅30min时股骨头骨骺血流灌注的变化;观察在骨骺的供养血管被阻塞时,干骺端血管对骨骺软骨及生长板软骨的血供所起的作用。材料与方法:本项实验包括16例两周龄大小的乳猪。在正常对照组,6例乳猪按自然体位进行双侧髋关节MR扫描,主要扫描序列为Gd增强MR成像,即包括动态Gd增强成像和SE T1WI。在外展固定组,将10例乳猪的双侧髋关节持续外展固定30min,进行相同序列的MR扫描,扫描完毕后允许乳猪自由行走,24h后按双侧髋关节自然体位进行MR重复扫描。将外展固定时股骨头各个不同解剖区域的增强率与自然体位时的增强率进行比较对照,并作相应组织学观察研究。结果:外展固定时股骨头的生长板、干骺端的Spongiosa、股骨头前部及后部增强率明显低于自然体位时各相应部位的增强率(P<0.05),且强化时间显著减慢(P<0.05),但在Gd增强SE T1WI却无异常发现。24h后MR成像显示血液的再灌注已恢复,且相应组织学研究显示,未见股骨头的损伤及坏死。同时在缺血组,强化的顺序是从干骺端开始,然后到生长板和骨骺,所有缺血性股骨头的组织学研究显示了生长板内较正常股骨头更多的穿通血管。结论:髋关节极度外展固定仅30min即可引起股骨头骨骺缺血,动态Gd增强MR技术能够检出这种股骨头骨骺的超早期缺血。在骨骺血管阻塞时,干骺端的血管提供骨骺和生长板的血供。  相似文献   
568.
目的将自行研发的USPIO用于动物行3DCE-MRA,并与Gd-DTPA增强MRA比较,评估USPIO增强MRA成像质量,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实验证据。方法14只健康雄性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USPIO和Gd-DTPA行3D-CEMRA扫描,1周后,待对比剂完全排泄,两组交换行相应对比剂增强扫描。所有扫描在1.5T磁共振扫描仪上完成,采用Cardiac线圈,行3DSPGR序列冠位扫描。使用高压注射器由耳缘静脉注入对比剂。给药前扫描1次观察扫描范围(蒙片),打药同时开始行扫描,共连续扫描9个时相,再分别于5、10、15、20、25、30min重复扫描1次。USPIO使用剂量为0。1mmol/kg体重,Gd-DTPA为0.5mmol/kg体重。结果所有动物均能顺利完成扫描,图像质量显示清楚,通常在第2个时相可得到较好动脉期时相。USPIO和Gd-DTPA均可得到明显的血管增强效果。SI主动脉(t),曲线显示USPIO在血管内信号强度达峰时间与Gd-DTPA相似,但持续时间比后者长,峰值信号强度弱于后者(P〈0.05)。SNR(t)和CNRm曲线显示,USPIO与Gd-DTPA有交叉,但峰值相近,在后期(10min)USPIO明显高于Gd-DTPA(P〈0.05)。两种对比剂对主动脉及其一级分支显示率并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USPIO增强较晚时期,实验动物的静脉及门脉显示较Gd-DTPA增强同时期更加清楚。结论USPIO在安全性,采集时间窗以及可同时动静脉,门脉显影上优于Gd-DT-PA,更适于用作CE-MRA。自制USPIO作为血管对比增强剂具有良好的显像效果。  相似文献   
569.
目的:探讨MR三维扰相梯度回波序列(3 dimension-spoiled gradient recalled echo,3D-SPGR)冠状位快速动态增强对肝脏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对26例B超、CT未明确诊断的不同大小肝占位性病变病例进行常规单次激励快速自旋回波(SS-FSE)定位、轴位自旋回波(SE)T1WI及快速自旋回波(FSE)T2WI平扫后,用3D-SPGR序列冠状位对病灶定位,行冠状位3D-SPGR序列快速动态增强扫描,分别描出病灶和正常肝实质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分析其强化特征并与临床、手术病理结果对照。结果:本组肝脏不同占位性病变的肿块,3D-SPGR冠状位动态增强后的强化方式、时间-信号强度曲线不同。结论:3D-SPGR冠状位动态增强对肝脏不同占位性病变具有重要的定性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570.
目的探讨磁共振胆管成像(MRC)和十二指肠液引流对婴儿期胆道闭锁(EHBA)与婴儿肝炎综合征(IHS)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应用磁共振和婴儿十二指肠引流管对52例婴儿期持续性阻塞性黄疸行MRC和十二指肠液检查,以胆总管、肝总管显影和十二指肠液检查有胆汁(胆汁酸阳性)并经随访黄疸消退诊断为婴儿肝炎综合征;以胆总管、肝总管未显示,十二指肠液检查无胆汁(胆汁酸阴性)且经外科手术探查诊断为胆道闭锁;并将胆道闭锁MRC及十二指肠检查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对比分析。结果52例患儿中最后有34例确诊为婴儿肝炎综合征,18例确诊为胆道闭锁。34例婴儿肝炎综合征中30例MRC能清楚显示胆总管、肝总管结构,2例显示较小胆囊,2例胆总管、肝总管未显示。首次十二指肠液检查有胆汁31例,3例无胆汁。18例胆道闭锁中13例胆囊、胆总管和肝总管未显示,4例仅显示较小胆囊,1例仅显示较大胆囊,十二指肠液检查均无胆汁。18例确诊为胆道闭锁的患儿中,17例与MRC及十二指肠引流诊断相符。结论十二指肠引流液检查能直接观察有无胆汁,诊断胆道闭锁的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91.1%;MRC能显示肝外胆道结构,诊断胆道闭锁的敏感性为94.4%,特异性88.24%;十二指肠与MRC联合诊断胆道闭锁的敏感性94.4%,特异性97.06%,因此二者结合应用能较准确鉴别诊断婴儿肝炎与胆道闭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