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73篇 |
免费 | 22篇 |
专业分类
儿科学 | 6篇 |
妇产科学 | 1篇 |
基础医学 | 11篇 |
口腔科学 | 6篇 |
临床医学 | 49篇 |
内科学 | 21篇 |
皮肤病学 | 3篇 |
神经病学 | 4篇 |
特种医学 | 8篇 |
外科学 | 12篇 |
综合类 | 59篇 |
预防医学 | 56篇 |
药学 | 22篇 |
中国医学 | 35篇 |
肿瘤学 | 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0篇 |
2023年 | 28篇 |
2022年 | 19篇 |
2021年 | 17篇 |
2020年 | 14篇 |
2019年 | 11篇 |
2018年 | 11篇 |
2017年 | 12篇 |
2016年 | 7篇 |
2015年 | 2篇 |
2014年 | 2篇 |
2013年 | 3篇 |
2012年 | 13篇 |
2011年 | 19篇 |
2010年 | 13篇 |
2009年 | 4篇 |
2008年 | 13篇 |
2007年 | 12篇 |
2006年 | 8篇 |
2005年 | 19篇 |
2004年 | 7篇 |
2003年 | 10篇 |
2002年 | 16篇 |
2001年 | 6篇 |
2000年 | 8篇 |
1999年 | 2篇 |
1998年 | 2篇 |
1996年 | 2篇 |
1995年 | 3篇 |
1994年 | 1篇 |
198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81.
背景与目的:胰腺癌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其主要病理类型为胰腺腺癌(PAAD),因早期诊断困难且缺乏有效的治疗措施,故预后极差。因此,寻找PAAD的诊治新靶标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与PAAD诊断和预后相关的关键基因,构建分类PAAD样本和正常样本的支持向量机(SVM)模型,以期为PAAD的诊治及机制研究提供依据。
方法:从基因表达数据库(GEO)中下载3个芯片数据(GSE28735、GSE62165、GSE62452),应用R语言的Limma包筛选出PAAD组织和正常组织间的差异表达基因(DEGs)。利用STRING数据库对DEGs进行GO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再以STRING数据库构建DEGs的蛋白互作网络(PPI),利用Cytoscape软件进行可视化编辑,并通过MCODE插件进行关键子网络分析。使用R语言的survival包筛选PPI和关键子网络中与预后相关的关键节点,将其上传至Metascape进行功能富集分析。利用R语言caret包中递归式特征消除(RFE)算法筛选关键节点中的最优特征基因,在GEPIA数据库中验证最优特征基因的表达差异,随后通过R语言的e1071包构建最优特征基因的SVM模型,并在3个芯片数据中借助R语言的pROC包对该模型进行验证。在TCGA数据库中,用R语言的survminer包筛选出最优特征基因中与PAAD预后相关的基因作为关键基因。
结果:共筛选出257个DEGs,包括168个上调基因和89个下调基因。GO分析结果表明DEGs主要参与细胞外基质的组成、细胞黏附、丝氨酸肽酶活性等生物学过程。KEGG分析显示,DEGs主要富集于蛋白质的消化和吸收、胰腺的分泌、黏着斑、PI3K-Akt信号通路。生存分析筛选出14个关键节点同时在GSE28735和GSE62452中与预后相关(均P<0.05),这些基因在肿瘤侵犯和肿瘤发生中发挥一定作用。RFE筛选出8个最优特征基因:LAMA3、FN1、ITGA3、MET、PLAU、CENPF、MMP14、OAS2;GEPIA数据库验证发现这8个最优特征基因在PAAD组织中明显上调(均P<0.01);这些基因构建的SVM模型在3个芯片数据中ROC曲线的AUC依次为0.898、1.000、0.905。TCGA数据库验证发现LAMA3、ITGA3、MET、PLAU、CENPF及OAS2的上调与PAAD预后不良有关(均P<0.05)。
结论:关键基因LAMA3、ITGA3、MET、PLAU、CENPF及OAS2可能成为PAAD诊治的新靶点;基于8个最优特征基因构建的SVM模型可有效诊断PAAD。 相似文献
282.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腰硬联合麻醉在无痛分娩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自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廊坊市人民医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廊坊市石油管道局中心医院收治的150例无痛分娩产妇为研究对象。将研究对象随机分入A组和B组,每组75例。A组给予罗哌卡因硬膜外注射麻醉,B组给予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腰硬联合麻醉。比较两组产妇的镇痛指标、麻醉前后的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产程时间及母婴不良结局发生率。结果 B组镇痛起效时间、镇痛完全阻滞时间均短于A组(P<0.05);B组镇痛持续时间长于A组(P<0.05)。B组麻醉10 min后、麻醉1 h后、麻醉2 h后的视觉模拟评分均低于A组(P<0.05)。B组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第三产程时间均短于A组(P<0.05)。A组发生胎儿宫内窘迫3例,产后出血7例,新生儿窒息4例,母婴不良结局发生率为18.7%(14/75);B组发生胎儿宫内窘迫1例,产后出血2例,新生儿窒息1例,母婴不良结局发生率为5.3%(4/75)。两组母婴不良结局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无痛分娩中应用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腰硬联合麻醉的镇痛效果显著,可有效缩短产程时间,改善母婴结局。 相似文献
283.
目的分析脊髓性肌萎缩症(SMA)患者的肺功能特点, 为SMA多学科管理提供依据。方法以2019年7月至2021年3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SMA多学科门诊就诊的30例SMA患者为研究对象, 其中Ⅰ型1例、Ⅱ型18例、Ⅲ型11例;男17例, 女13例;年龄4岁~21岁10个月。回顾性分析不同临床分型SMA患者的临床特征、脊柱影像学检查结果及肺功能特点, 探讨SMA患者肺功能损害的可能影响因素。肺功能以用力呼气流量-容积曲线测定, 测定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1秒率(FEV1/FVC)、呼气峰值流量(PEF), 结果以实测值占预计值的百分比表示。测量Cobb角以评价脊柱侧弯。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评估Ⅱ型SMA患者肺功能与年龄及Cobb角的关系。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及一元线性回归分析评估Ⅱ型SMA患者Cobb角与年龄的关系。结果 1例Ⅰ型患者肺功能显示FVC、FEV1下降;18例Ⅱ型患者中14例存在肺功能异常(77.8%):12例FVC不同程度下降(66.7%)、10例FEV1不同程度下降(55.6%)、12例PEF不同程... 相似文献
284.
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 mesenchymal transition, EMT)被无数研究者认定是肿瘤发生侵袭和转移的关键环节,配对相关同源框 1(paired related homoeobox 1,PRRX1)是同源异型框蛋白家族的一员,近几年的研究结果提示PRRX1促进EMT, EMT可能是PRRX1介导的肿瘤侵袭及转移的机制,大部分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伴随PRRX1的差异性表达。因此,对PRRX1的作用机制进行深入研究将会为肿瘤的诊断和治疗起到关键性的启示作用,对PRRX1在消化道肿瘤中的研究进展综述。 相似文献
285.
肝门部胆管肿瘤是外科治疗难题,手术切除是最有效方法。手术治疗中胆管处理至关重要。我科自2000年4月至2004年3月共行肝门部胆管癌切除手术11例,在重建胆道时,采用硅胶管为支架,现将术中胆管的处理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86.
287.
288.
目的:探讨肝叶切除经肝断面取癌栓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行肝叶或肝癌切除并取癌栓,并与同期肝癌无癌栓者的手术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门静脉癌栓组6、12个月生存率分别为88.3%、51.7%,与单纯肝癌切除组的93.3%、62.2%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手术切除肝癌并于肝断面门静脉取除癌栓不增加手术的创伤和难度,其治疗效果与无癌栓肝癌的手术疗效相近。 相似文献
289.
腹腔镜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穿孔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腹腔镜下修补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穿孔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南昌市中西医结合医院2003年1月-2008年4月收治的142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穿孔病例随机分组,腹腔镜手术组84例接受腹腔镜下修补治疗,开腹手术组58例接受传统开腹修补。结果2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情况、平均住院时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2组术后均无出血、腹腔感染、再穿孔等并发症。结论腹腔镜下修补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穿孔临床安全可行,应该作为首选方法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90.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冷冻消融术后空白期内房性心律失常发作特点及其与远期随访效果的关系。方法 51例症状性房颤患者接受第一代冷冻球囊的冷冻消融。术前经胸超声测定左房前后径。术后3个月内采用心电事件记录仪进行远程心电监测,之后每隔3个月进行包含24h动态心电图和/或心电图在内的门诊随访。复发定义为心电图和/或24h动态心电图和/或远程心电监测发现快速性房性心律失常(房颤或心房扑动或房性心动过速)发作持续时间30s。根据空白期内随访结果分为早期复发组和无复发组。根据术后12个月的长期随访结果分为晚期复发组和无复发组。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12个月临床随访,冷冻消融成功率为70.6%。晚期复发组左房内径较大[(41.2±4.3)mm vs(36.5±4.2)mm,P=0.0006]、糖尿病比例较高(33.3%vs 5.56%,P=0.0086)。晚期复发组空白期内快速性房性心律失常发生率高于晚期无复发组(27.7%vs 2.4%,P0.001)。晚期无复发组空白期第1~3个月快速性房性心律失常事件发生率依次为5.9%、0.7%、0.1%,而晚期复发组则依次为30.0%、28.4%、24.9%。23例(45.1%)患者出现早期复发,以持续性房颤患者较多(34.8%vs 10.7%,P=0.0376)。早期复发组中13例(56.5%)出现晚期复发,10例(43.5%)表现为晚期无复发,而早期无复发组仅有2例(7.1%)患者出现晚期复发。多元回归分析显示早期复发(RR=58.8,P=0.001)、糖尿病(RR=18.5,P=0.021)和左房内径(RR=1.4,P=0.002)是预测晚期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冷冻消融术后空白期内早期复发是一个常见的现象,主要发生在术后第1个月内。早期复发并不等于晚期复发,但早期复发患者具有较高的晚期复发风险。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