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8篇
内科学   14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0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8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观察前列腺素E2(PGE2)对白细胞介素13(IL-13)诱导的肺成纤维细胞的影响。方法:采用体外细胞培养、免疫细胞化学技术、流式细胞术等技术,检测PGE2对IL-13诱导的成纤维细胞表达a-平滑肌肌动蛋白(a-SMA)的影响。结果:IL-13诱导肺成纤维细胞转分化为肌成纤维细胞(MF),表达a-SMA增强(P〈0.01),PGE2抑制了IL-13的诱导作用(P〈0.01),单独应用PGE2对肺成纤维细胞转分化无影响。结论:PGE2可抑制IL-13对肺成纤维细胞的转分化。  相似文献   
62.
李国吾  夏熙郑  刘待见 《重庆医学》2012,41(8):772-774,778
目的观察羧甲司坦对慢性气道炎症大鼠肺组织中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和γ-谷氨酰半胱氨酸合酶(γ-GCS)表达的影响。方法将3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羧甲司坦治疗组。模型组及羧甲司坦治疗组大鼠用气管内注入脂多糖和熏香烟法制成慢性气道炎症大鼠模型,羧甲司坦治疗组大鼠在第17~30天吸烟前30min给予羧甲司坦(500mg/kg)灌胃。计数各组大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细胞,观察肺组织的病理变化;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肺组织γ-GCS及磷酸化AKT(p-AKT)的表达水平;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PI3 K mRNA、γ-GCS mRNA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羧甲司坦治疗组大鼠支气管、肺组织中炎症浸润及BALF中中性粒细胞数明显降低(P<0.05),p-AKT蛋白、γ-GCS蛋白、PI3 K mRNA及γ-GCS mRNA的表达明显降低(P<0.05),谷胱甘肽(GSH)、活性氧(ROS)含量明显减少,总抗氧化能力明显上升(P<0.05)。结论羧甲司坦可能通过PI3K/AKT通路促进γ-GCS蛋白的表达,减轻被动吸烟大鼠肺部的炎症和氧化应激。  相似文献   
63.
1 中性粒细胞的生物学作用。中性粒细胞(PMN)是从骨髓中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而产生的,它的生成过程中,根据功能和形态特点,人为的划分为干细胞池、生长成熟池和功能池三个阶段.前两个阶段是在骨髓中增殖分化,粒细胞成熟后从骨髓释放至外周就进入功能池.感染、炎症、组织损伤等可致PMN向病灶部位渗出.PMN具有趋化作用、变形和黏附作用、吞噬和杀菌作用等功能,在机体防御和抵抗病原体侵袭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炎症反应时,PMN在多种趋化因子的作用下呈阿米巴样运动,穿过毛细血管壁到达炎症部位,发挥生物学效应.然而,大量的PMN在组织中渗出却导致组织局部损伤.PMN作为一种需氧杀菌剂在执行其功能时可释放大量活性氧(ROS)和单态氧,产生呼吸爆发,引起进一步炎症反应.正常情况下,随着炎症的好转,渗出的PMN逐渐凋亡并被吞噬细胞吞噬.PMN的渗出和及时凋亡既有利于病原微生物的清除,又不至于对组织造成伤害。  相似文献   
64.
目的:探讨实验性免肺栓塞症溶栓前后ANG—Ⅱ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健康中国大耳白兔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肺栓塞组和溶栓组,每组10只。栓塞组和溶栓组自颈总静脉注入自体小血凝块建立家兔急性肺栓塞模型,溶栓组从耳缘静脉注入尿激酶。结果:栓塞后4h处死兔,可见肺脏表面凸凹不平,有散在苍白病灶,并可见点片状出血灶,镜下肺动脉血管内可见注入的血凝块,血管壁炎症细胞浸润反间质出血。栓塞后5d处死的兔子可见栓塞灶内有肉芽组织形成。栓塞组ANG-Ⅱ1h明显升高并持续4h迭高峰,栓塞前后相比有显著差异。溶栓组1h开始升高,3h迭高峰,此后开始下降。与栓塞前相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PTE兔4h内ANG-Ⅱ有不同程度的升高,溶栓后明显降低,但ANG-Ⅱ有一过性升高,故PTE的溶栓治疗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65.
电视胸腔镜及胸膜腔造影对自发性气胸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电视胸腔镜手术与术前胸膜腔造影对自发性气胸的应用价值,为指导临床提供可靠依据。方法:对自发性气胸患者胸膜腔造影后进行电视胸腔镜检查,并给予治疗。结果:胸膜腔造影发现,7例患者中,4例有不同程度的胸膜粘连,3例怀疑是多个肺大疱融合形成,2例表现为单个肺大疱,另2例未发现肺大疱;病变范围约3-5cm。而电视胸腔镜下可见7例患者中,有2例合并少量血性胸水,2例合并少量淡黄色胸水;6例有不同程度的胸膜粘连,有5例患者表现为多个肺大疱融合而成,另2例为单个肺大疱;病变范围约5-10cm。所有肺大疱部位均位于肺上叶近肺尖部。检查后对肺大疱进行直接缝合或切除。结论:电视胸腔镜检查能够较胸膜腔造影更为真实、直观地了解自发性气胸的病变情况,诊断价值较高,并可借助其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66.
肺栓塞系来自静脉系统或右心的栓子进入肺循环 ,造成肺动脉及其分支阻塞而引起的严重并发症。为了了解老年肺栓塞的特点 ,我们总结分析了 1 980~ 2 0 0 2年 5月救治的资料完整的 2 1例老年肺栓塞患者。现报告如下 ,并分析其中 1 6例误诊原因。临床资料 :本组 2 1例 ,男 1 4例 ,女 7例 ,年龄 60~ 78岁。临床表现为胸痛 1 5例 ,呼吸困难 1 7例 ,咳嗽 1 9例 ,咯血 1 8例 ,紫绀 1 2例。肺部体征呼吸音减低 1 6例 ,湿罗音 5例 ,局部叩诊浊音 1 7例 ,心脏杂音及肺动脉瓣第二心音 (P2 )亢进1 5例 ,胸腔积液 7例。X线示局部大片状阴影 1 3例 ,小…  相似文献   
67.
氨茶碱对平阳霉素致大鼠肺纤维化的干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氨茶碱对平阳霉素诱发的大鼠肺纤维化的干预作用及机制.方法:48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氨茶碱组,每组16只.后2组气管内滴入平阳霉素(5 mg·kg-1)制备肺纤维化模型,滴入前1d分别经腹腔注入生理盐水和氨茶碱溶液(60 mg·kg-1),对照组仅给予生理盐水;气管内滴药后第7 d、28 d分2批处理动物,收集血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和肺组织标本.肺组织病理切片行HE和Masson染色,观察肺泡炎和肺纤维化程度;光镜下计数BALF中炎症细胞的数量;根据血浆与BALF上清中总蛋白的含量计算肺通透系数.采用放免法测定BALF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和血浆中环腺嘌呤单核苷酸(cAMP)浓度,比色法测定肺匀浆中丙二醛(MDA)和羟脯氨酸(HYP)水平.结果:第7 d,模型组肺泡炎明显,氨茶碱组病变较轻微;模型组BALF中炎症细胞总数、肺通透系数均高于对照组和氨茶碱组(P<0.01);模型组BALF中TNF-α活性和肺匀浆中MDA和HY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氨茶碱组以上各指标均较模型组降低(P<0.05或0.01).第28 d,模型组出现肺纤维化和蜂窝肺,氨茶碱组病变明显减轻.模型组肺匀浆HYP水平明显高于氨茶碱组;但氨茶碱组血浆中cAMP浓度不论第7 d、28 d均高于模型组.结论:氨茶碱对平阳霉素诱发的肺纤维化有阻断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增加cAMP从而缓解肺泡炎有关.  相似文献   
68.
目的评价纤维支气管镜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术在诊治难治性肺炎中的作用。方法对常规抗感染治疗超过2周仍无效的52例难治性肺炎患者进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根据镜下所见情况选择进行活检或支气管肺泡灌洗及细菌学检查。结果单纯炎症病变26例中,6例肺部病变较弥漫的患者行肺活检,粟粒性肺结核2例,真菌性肺炎1例,慢性非特异性炎症3例;阻塞性肺炎20例中肺癌并阻塞性肺炎8例,异物吸入4例,炎性肉芽肿3例,支气管内膜结核5例;支气管肺发育异常6例。患者均留取管腔内分泌物或行支气管肺泡灌洗并行细菌学培养,培养阳性率为52%。结论纤支镜检查是诊治成人难治性肺炎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措施;镜检、管腔内分泌物及灌洗液细菌培养以及活检病理检查相结合可提高诊断的正确性,同时支气管肺泡灌洗具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69.
目的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气道结构重塑的病理特征和气道慢性炎症的特点,探讨Smad 3、Smad 7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COPD中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方法将30只健康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盐水对照组和COPD组,通过气管内注射脂多糖和被动吸烟的方法建立COPD大鼠模型,检测动脉血气、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细胞计数及病理形态学等指标,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肺组织Smad 3、Smad 7和TGF-β1的表达。结果①BALF细胞总数:COPD组为(8.35±0.88)×108/L,正常对照组为(1.46±0.96)×108/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气道炎症病理学评分:COPD组为(69.30±4.99)分,正常对照组为(18.56±2.46)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肺泡腔直径:COPD组为(92.58±4.32)μm,正常对照组为(47.22±12.95)μm,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免疫组化指数:COPD组的Smad 3S、mad 7和TGF-β1表达分别为(4.37±0.15)分、(1.78±0.29)分和(3.97±0.20)分,正常对照组分别为(1.58±0.36)分、(2.68±0.44)分和(0.74±0.18)分,COPD组的Smad 3和TGF-β1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5),Smad 7表达则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多种炎性细胞参与COPD的发病;COPD气道重构的病理特征主要为小气道平滑肌不规则增生和细胞外基质沉积;Smad 3和TGF-β1在COPD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而Smad 7对TGF-β1的负反馈抑制作用缺乏。  相似文献   
70.
老年人右肺中叶综合征纤维支气管镜检查44例分析河南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呼吸内科(450003)夏熙郑,齐景宪,杨万英1992年1月~1995年12月,我院经纤支镜检查老年人右肺中叶综合征共44例,现分析如下:资料与方法44例中,男性30例,女性14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