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3238篇 |
免费 | 637篇 |
国内免费 | 369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49篇 |
儿科学 | 100篇 |
妇产科学 | 81篇 |
基础医学 | 511篇 |
口腔科学 | 123篇 |
临床医学 | 1671篇 |
内科学 | 982篇 |
皮肤病学 | 309篇 |
神经病学 | 175篇 |
特种医学 | 437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36篇 |
外科学 | 1130篇 |
综合类 | 3678篇 |
预防医学 | 1372篇 |
眼科学 | 133篇 |
药学 | 1571篇 |
9篇 | |
中国医学 | 1494篇 |
肿瘤学 | 38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7篇 |
2023年 | 238篇 |
2022年 | 270篇 |
2021年 | 322篇 |
2020年 | 231篇 |
2019年 | 259篇 |
2018年 | 326篇 |
2017年 | 193篇 |
2016年 | 217篇 |
2015年 | 233篇 |
2014年 | 661篇 |
2013年 | 467篇 |
2012年 | 565篇 |
2011年 | 624篇 |
2010年 | 574篇 |
2009年 | 597篇 |
2008年 | 590篇 |
2007年 | 638篇 |
2006年 | 555篇 |
2005年 | 611篇 |
2004年 | 527篇 |
2003年 | 498篇 |
2002年 | 376篇 |
2001年 | 422篇 |
2000年 | 484篇 |
1999年 | 458篇 |
1998年 | 373篇 |
1997年 | 399篇 |
1996年 | 394篇 |
1995年 | 301篇 |
1994年 | 300篇 |
1993年 | 238篇 |
1992年 | 186篇 |
1991年 | 171篇 |
1990年 | 157篇 |
1989年 | 127篇 |
1988年 | 71篇 |
1987年 | 68篇 |
1986年 | 92篇 |
1985年 | 81篇 |
1984年 | 68篇 |
1983年 | 53篇 |
1982年 | 48篇 |
1981年 | 37篇 |
1980年 | 27篇 |
1979年 | 22篇 |
1978年 | 8篇 |
1964年 | 6篇 |
1960年 | 3篇 |
1958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01.
102.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小鼠血清中痂囊腔菌素A的浓度,考察其在小鼠体内的药动学特征。方法 60只小鼠,雌雄各半,痂囊腔菌素A 30.0 mg灌胃后,于不同时间点分取血浆,采用HPLC分别测定血清样品中痂囊腔菌素A浓度,用DAS 3.0.8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痂囊腔菌素A在10.0~800.0μg.L-1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6),日内和日间RSD<7.0%,提取回收率为89.2%~92.4%,方法回收率为100.1%~100.6%。痂囊腔菌素A在小鼠体内的主要药动学参数:AUC0-t为(16 697.8±873.0)μg.L.h-1,MRT0-t为(3.8±0.0)h,t■z为(3.6±0.0)h,tmax为(1.0±0.0)h,CLz/F为(1.8±0.0)L.h-1,ρmax为(5 889.3±135.9)μg.L-1。结论本法简便、灵敏、重现性好。痂囊腔菌素A在小鼠体内药动学过程符合二室模型。 相似文献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目的采用UPLC-Q-TOF-MS对止动颗粒血浆及尿液中移行成分进行快速定性,为体内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Waters UPLC HSS T3(150 mm×2.1 mm,1.8μm)色谱柱,0.1%甲酸水(A)-乙腈(B)梯度洗脱,体积流量0.3 mL/min,柱温35℃,采用电喷雾电离化源(ESI),MSE扫描模式进行正、负离子检测。结果通过与空白生物样品和对照品的提取离子色谱图、质谱碎片裂解信息比对,初步鉴定出45个血浆及尿液中移行成分,包括28个原型成分和17个代谢产物。结论建立的UPLC-Q-TOF-MS分析方法可为止动颗粒在血浆及尿液中移行成分的定性分析提供一种快速、简便、可靠的分析手段,为该制剂的药效物质基础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9.
目的观察骨肉瘤患者Ⅰ型胶原α1(COL1A1)基因多态性,探讨骨肉瘤与COL1A1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方法收集骨肉瘤以及正常患者外周血样本,应用焦磷酸测序方法(Pyrosequencing)对54例骨肉瘤患者与126例健康对照者COL1A1基因rs1061970位点进行分析。结果 54例骨肉瘤患者COL1A1rs1061970位点基因型频率中,TT(13.0%)和CT(48.1%)要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TT基因型频率11.9%及CT等位基因频率30.2%(P<0.05),骨肉瘤患者组中T等位基因的频率为37.0%,高于对照组的27.0%,OR为1.59,95%CI 0.99~2.5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骨肉瘤的发病风险仍呈上升趋势。结论 COL1A1基因多态性与骨肉瘤的发生具有相关性,携带COL1A基因T等位基因的发生骨肉瘤的风险增高。 相似文献
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