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神经病学   3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2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目的应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s-f MRI)探讨难治性癫痫患者楔前叶与全脑功能连接的改变及其意义。方法对23例难治性癫痫患者(癫痫组)及23名健康人(对照组)进行rs-f MRI检查,采集数据后采用功能连接的方法,分别计算以左侧楔前叶和右侧楔前叶为感兴趣区与全脑的功能连接,运用双样本t检验的统计学方法发现两组的显著性差异并进行分析。结果癫痫组左侧楔前叶与双侧顶下小叶、双侧岛叶、右侧缘上回、右侧额中回和双侧额下回的功能连接较对照组减弱(均P0.05);癫痫组左侧楔前叶与双侧海马旁回、双侧额上回、左侧后扣带回的功能连接较对照组增强(均P0.05)。癫痫组右侧楔前叶与左侧顶下小叶、右侧缘上回、右侧额中回、右侧额下回的功能连接较对照组减弱(均P0.05);癫痫组右侧楔前叶与双侧楔叶、左侧后扣带回的功能连接较对照组增强(均P0.05)。结论难治性癫痫患者静息状态下楔前叶与全脑的功能连接存在异常,"默认网络"功能的抑制可能是癫痫患者意识及认知等功能损害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目的基于图论的分析方法了解难治性癫痫患者脑功能网络介数属性变化,探讨介数异常脑区间功能连接改变的意义。方法采集难治性癫痫患者及健康被试RS-f MRI数据后,通过Gretna中Network Analysis模块预处理并计算出各脑区的介数值,经统计检验找出介数值有差异脑区;运用REST软件将上述脑区作为ROI两两之间做功能连接,经统计检验后找出脑区间差异的连接。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癫痫组介数值升高的脑区有右侧额下回三角部、右侧嗅皮质;介数值下降的脑区有右侧额上回背外侧、左侧额上回眶部、左侧前扣带回、右侧颞上回、右侧颞下回;与健康被试相比,额下回三角部与颞上回之间的连接降低。结论难治性癫痫患者脑功能网络介数属性及异常脑区间的功能连接改变,引起脑区间信息交流的障碍,可能导致癫痫患者认知功能的损伤。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运用图论分析法探讨难治性癫痫患者脑网络效率的改变.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5年10月至2016年6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26例难治性癫痫患者(癫痫组),另纳入同期招募的26名健康志愿者(健康对照组).采集两组受试者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数据,使用GRETNA软件中Network Construction模块进行数据预处理得到脑网络的矩阵,运用Network Analysis模块进行脑网络分析,得到网络效率属性,以连接矩阵稀疏度(Sparsity)为阈值,并在阈值为0.05≤Sparsity≤0.40范围内比较两组的脑网络效率.结果 癫痫组与健康对照组的年龄、性别及受教育程度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而癫痫组患者的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较健康对照组显著偏低[分别为(19.6±2.7)分、(26.8±3.6)分,P=0.026].癫痫组患者全局网络效率在阈值为0.11≤Sparsity≤0.18范围下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且在0.05≤Sparsity≤0.40范围内比较两组的局部网络效率均值发现,癫痫组患者除右侧海马较健康对照组局部效率降低外(P<0.05),右侧岛叶、左侧岛盖部额下回、左侧颞下回、左侧枕上回、右侧苍白球等脑区局部效率增高(均P<0.05).结论 难治性癫痫患者全局网络效率在一定阈值范围内明显低于健康受试者,并且局部脑区的局部效率出现异常,可能是难治性癫痫患者相关临床症状的神经网络基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同步放化疗联合中药健脾补肾法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方法 126例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同步放化疗联合中药健脾补肾)和对照组(同步放化疗).治疗组68例(Ⅲa期28例,Ⅲb期40例),放疗开始紫杉醇135 mg/m2静滴d1,顺铂60 mg/m2静滴d3,每21~28天重复.放疗结...  相似文献   
15.
特发性肺纤维化(IPF),亦称隐源性纤维化肺泡炎或特发性间质性肺炎等[1-2].本病病因不明,好发于40~50岁,男性多于女性,是遍及世界的疾病之一.近年来多数学者认为IPF为自身免疫性疾病,可能与遗传因素相关,多为隐匿性疾病.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逐渐加重,伴有刺激性干咳,偶有痰血、体力衰弱、食欲减退、体质量减轻、消瘦等症状.病情进一步发展,最终因呼吸衰竭而死,其预后不良.IPF患者对传统治疗药物反应欠佳.随着对本病发病机制的不断深入研究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应用,在治疗上有了新的进展,现对IPF的治疗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根除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对胃食管返流病药物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经胃镜诊断为胃食管返流病(Ⅰ ̄Ⅱ级)并经快速尿素酶测定伴有Hp感染的患者36例,随机分成HP根除治疗组(根除组)和对照治疗组(对照组)。对照组口服奥美拉唑40mg/日,根除组口服奥美拉唑40mg/日+甲硝唑0.4g,一日2次,克拉霉素0.25g一日2次。两组均治疗14天。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对患者进行24小时食管内pH值监测及快速尿素酶试验检测Hp。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了研究。治疗后1个月,两组患者食管24小时pH值的各项参数均有改善,但是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胃灼热和返流的评分显著降低(P<0.05),且根除组症状改善更为明显,但两组间差异没有显著性。结论胃食管返流病患者在口服奥美拉唑的基础上根除Hp1个月对胃食管返流没有显著优越性,但对一些返流相关症状可有更明显的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