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83篇
耳鼻咽喉   3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56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9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4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90篇
预防医学   12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14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6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1981年人类细胞遗传学国际命名委员会发表的人类染色体高分辨带550-850条带的模式图“ISCN(1981)”标志着人类细胞遗传学进人了发展史的第三个阶段。实践证明,不但已使一些过去不知原因的临床疾病在染色体上找到了答案,而且预计在人类中已确认的4,003种单基因病中的一部分将在染色体上明确病因,并将实现某些癌症(视网膜母细胞瘤,无虹膜肾母细胞瘤、某些淋巴瘤和白血病)的宫内  相似文献   
152.
钙通道与人类遗传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钙通道的分类、分子结构、基因情况、基因突变类型及致病机理几方面做钙通道与人类遗传病就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53.
为建立TPA基因治疗缺血性心脏疾病及防止血管再狭窄的新方法。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TPA ,并采用脂质体法将其转入体外培养的人皮肤成纤维细胞 ,并观察外源性TPA表达情况。结果发现 :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TPA在人皮肤成纤维细胞中获有效表达 ,酶联免疫吸附法TPA蛋白表达定量检测结果为 6 4 7.8ng/(10 6细胞·2 4h) ,未转pcDNA3.1(+)TPA的人皮肤成纤维细胞测得为 19.2ng/ (10 6细胞·2 4h) ;发色底物法测得外源性TPA活性为 12 5.0U/ (10 6细胞·2 4h) ,未转pcDNA3.1(+)TPA的人皮肤成纤维细胞测得为 5.8U/ (10 6细胞·2 4h)。提示 :pcDNA3.1(+)TPA转入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后 ,外源性TPA基因获有效表达 ,为TPA基因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临床研究提供了前提基础  相似文献   
154.
目的 :表达GST p11和 6xHis p11融合蛋白并制备GST p11特异性抗体。方法 :将人p11基因克隆入两种原核表达载体pGEX 4T 2和pQE30 ,分别在大肠杆菌BL2 1和M15中表达 ,用GlutathioneSepharose 4B和Ni NTAagar ose亲和柱分别纯化目的蛋白。利用纯化的GST p11蛋白制备多克隆抗体。结果 :得到高表达量的融合蛋白 ,经亲和层析柱纯化获得较高纯度的GST p11和 6xHis p11蛋白。以GST p11蛋白免疫新西兰兔得到p11多克隆抗体 ,Westernblotting证实该抗体能够识别 6xHis p11蛋白 ,具有较高特异性。结论 :利用原核表达人p11融合蛋白制备的p11多克隆抗体具有较好的特异性 ,为研究p11蛋白在蛋白转运和定位过程中的作用提供重要的技术和材料保障  相似文献   
155.
TGF-β2转染关节软骨细胞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目的 观察人关节软骨细胞在体外单层培养过程中的去分化,以及转染TGF-β2在关节软骨细胞内的表达和对去分化的抑制作用。方法 从手术中切除的软骨组织中分离培养成人关节软骨细胞,通过脂质体介导的方法将已构建的pcDNA3.1( )/TGF-β2转染到体外单层培养的软骨细胞中,采用RT-PCR,ELISA、组织学染色、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的方法.分别对转染组和未转染组的第1、6、9代细胞进行检测,比较目的基因表达、软骨细胞形态以及胶原和多糖生物合成的差异.结果 经多次传代后,未转染软骨细胞在体外单层培养过程中逐渐走向去分化.TGF-β2、Ⅱ型胶原和蛋白多糖聚糖体的表达逐渐减低.而Ⅰ型胶原的表达增高,目的基因在转染组各代软骨细胞内均得到表达,转染后细胞保持软骨细胞的形态,Ⅱ型胶原和蛋白多糖聚糖体表达虽有降低.但均高于未转染的同代细胞,而Ⅰ型胶原表达增高的程度低于未转染细胞。结论 人关节软骨细胞在体外单层培养中有去分化趋势;pcDNA3.1( )/TGF-β2真核表达载体转染人关节软骨细胞获得成功.在转染后关节软骨细胞内稳定表达.并对软骨细胞的去分化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6.
中国人遗传性痉挛性截瘫spastin基因突变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探讨中国人遗传性痉挛性截瘫(hereditary spastic paraplegia,HSP)spastin基因的突变特点,为该病的基因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ingle strand conformation polymorphism,PCR—SSCP)结合DNA序列分析方法,对22个常染色体显性遗传HSP家系的先证者和9例散发性HSP患者的spastin基因进行研究,对发现异常SSCP条带的家系内成员进行突变研究。结果 在22例常染色体显性遗传HSP家系的先证者和9例散发性HSP患者中发现异常SSCP条带6例,进行DNA序列分析,共发现3种spastin基因突变,为外显子8的T1258A和A1293G,外显子14的1667delACT或1668delCTA或1669delTAC,均未见报道,突变位点均位于spastin基因功能区域,其中两个家系存在同一种突变(T1258A),各突变家系内患者存在同样的异常SSCP条带。结论 中国人遗传性痉挛性截瘫患者存在spastin基因突变,该基因在中国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遗传性痉挛性截瘫家系中的突变率较低(18.2%),点突变是主要的突变形式,外显子8可能是中国人spastin基因的突变热点。  相似文献   
157.
目的分析中国人非综合征性耳聋GJB2基因的突变频率和特性,并探讨其基因型与表型的关系。方法聚合酶链反应扩增目的片段,变性高效液相色谱进行突变筛查,阳性结果直接测序,对GJB2杂合突变病人进行△(GJB6-D13S1830)突变检测。结果DHPLC突变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达到了100%。在255个非综合征性耳聋家系先证者中,共检测到14种GJB2变异,其中235delC是最常见的突变类型,占所有突变的75%。在115例正常人中79G>A和341A>G两种多态的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24.8%和20.9%。在12例GJB2杂合突变病人中未检测到△(GJB6-D13S1830)突变。结论GJB2突变是导致学语前聋的主要原因,28.6%的学语前隐性和18.9%学语前散发非综合征性耳聋病人携带了两个GJB2突变。在中国人群中,235delC是GJB2基因最常见的突变形式,而79G>A和341A>G是GJB2基因最常见的两种多态。  相似文献   
158.
视网膜色素变性是视网膜感光细胞和色素上皮细胞变性导致夜盲和进行性视野缺损的一类眼底遗传病。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视网膜色素变性占视网膜色素变性的 2 0 %~ 2 5 %,已克隆至少 11个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基因。本文就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视网膜色素变性临床分型、基因定位、克隆和治疗等方面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9.
目的 :探讨优化细胞裂解条件 ,提高植入前诊断中聚合酶链反应的扩增效率。方法 :吸取单个淋巴细胞或人胚胎单卵裂球 ,用碱裂解液、蛋白酶K裂解液和改良的蛋白酶K裂解液进行处理 ,随后以巢式 -聚合酶链反应扩增人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基因 (ALD基因 )的 3号外显子 ,比较其扩增效率。结果 :三种裂解液组对人淋巴细胞的扩增效率分别为 90 % ,74 % ,87% ,对人单卵裂球的扩增效率分别为 98% ,77% ,96 %。结论 :在植入前诊断中 ,采用碱裂解液及改良的蛋白酶K裂解液优于蛋白酶K裂解液  相似文献   
160.
Peutz-Jeghers综合征及其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PeutzJeghers 综合征(PJS)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以口周皮肤、唇颊粘膜和指(趾)端的咖啡色素斑点以及发生消化道粘膜的错构性息肉为临床特征。它与肿瘤发生关系密切,有研究表明,PJS患者一生中发展为恶性肿瘤的可能性为50% 。其致病基因大多数病例定位在19p13.3,少数例外。最近,有人采用定位候选克隆的方法在19p13.3 区域克隆了PJS基因,预期编码一种新的苏丝氨激酶(serine threonine kinase)命名为STK11,并在PJS患者中检测出多种突变。PJS基因克隆为我们研究PJS的发病机制奠定了基础,同时为研究肿瘤的发生机制提供了一个新的领域和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