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27篇 |
免费 | 9篇 |
国内免费 | 11篇 |
专业分类
儿科学 | 2篇 |
基础医学 | 32篇 |
口腔科学 | 10篇 |
临床医学 | 29篇 |
内科学 | 71篇 |
皮肤病学 | 1篇 |
神经病学 | 1篇 |
特种医学 | 9篇 |
外科学 | 10篇 |
综合类 | 123篇 |
预防医学 | 20篇 |
眼科学 | 5篇 |
药学 | 22篇 |
中国医学 | 7篇 |
肿瘤学 | 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6篇 |
2022年 | 9篇 |
2021年 | 13篇 |
2020年 | 2篇 |
2019年 | 4篇 |
2018年 | 9篇 |
2017年 | 3篇 |
2016年 | 8篇 |
2015年 | 7篇 |
2014年 | 12篇 |
2013年 | 13篇 |
2012年 | 20篇 |
2011年 | 11篇 |
2010年 | 20篇 |
2009年 | 21篇 |
2008年 | 22篇 |
2007年 | 20篇 |
2006年 | 19篇 |
2005年 | 14篇 |
2004年 | 16篇 |
2003年 | 14篇 |
2002年 | 19篇 |
2001年 | 11篇 |
2000年 | 10篇 |
1999年 | 9篇 |
1998年 | 6篇 |
1997年 | 3篇 |
1996年 | 1篇 |
1995年 | 1篇 |
1993年 | 4篇 |
1992年 | 7篇 |
1991年 | 4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2篇 |
1985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331.
江苏省农村地区自然人群戊型肝炎感染状况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江苏省农村地区戊型肝炎病毒(HEV)感染的特征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在江苏省部分农村地区,以整群抽样的方式进行戊型肝炎感染的血清学横断面调查以及1年的随访性研究,并对分离到的毒株进行基因分型,同时调查感染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横断面调查的4 139例自然人群中,抗-HEV-IgG阳性率为52.0%,男性阳性率显著高于女性,各年龄组阳性率随年龄升高而增加.经1年的随访,抗.HEV-IgG年阳转率为11.6%,20岁以上年龄组的阳转率显著高于20岁以下年龄组;抗-HEV-IgG年阴转率为5.8%,0~9岁以下年龄组的阴转率显著高于10岁以上年龄组.从亚临床感染者分离到的5份HEV毒株中.基因Ⅰ型3株、基因Ⅵ型2株.相关影响因素分析显示,男性、年龄增加和接触生猪是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江苏省农村地区的HEV感染程度较高,亚临床感染的HEV基因分型为Ⅰ型和Ⅳ型;除性别、年龄外,接触生猪是感染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332.
血清脂联素水平与2型糖尿病心血管病变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脂联素变化与2型糖尿病心血管病变的关系,以及脂质干预对血清脂联素水平的影响。方法:放射免疫测定法(RIA)测定2型糖尿病无心血管病变(无心血管病变组,25例),伴心血管病变(伴心血管病变组,36例)及正常对照组(30例)的空腹血清脂联素等指标。结果:①无心血管病变组、伴心血管病变组血清脂联素均低于正常对照组依次为(6.89±2.52),(5.24±1.49),(12.30±4.71)mg/L,t=3.283,P<0.01,且有心血管病变组组显著低于无心血管病变组(P<0.05);血清脂联素水平还受性别和肥胖等因素影响。②控制性别、年龄和体质量指数等混杂因素后偏相关分析显示:脂联素分别与腰围、腰臀比、血压、空腹血糖、稳态模型法评估的胰岛素抵抗、三酰甘油以及血浆Ⅰ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呈负相关,与胰岛素敏感指数呈正相关。③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低脂联素血症是糖尿病心血管病变的独立危险因子。④脂质干预12周后,血脂控制满意组治疗后脂联素犤(14.81±4.44)mg/L犦,高于血脂控制较差组犤(10.68±4.57)mg/L犦(t=3.586,P<0.01)。结论:2型糖尿病尤其伴心血管病变时存在低脂联素血症;低脂联素血症是预测糖尿病心血管病变的危险因子之一,而脂质代谢异常的改善可以使脂联素水平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333.
献血者中戊型肝炎病毒血症研究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7
目的 了解湖州地区献血者戊型肝炎病毒感染情况。方法 采用ELISA法检测 30 4 7名无偿献血者血清抗 HEVIgM和IgG抗体 ,巢式RT PCR检测抗 HEVIgM阳性血清中HEVRNA。 结果 30 4 7名无偿献血者中抗 HEVIgG的检出率为 4 1.7% ,抗 HEVIgM检出率为 1.5 %。 4 6份抗 HEVIgM阳性中发现 6份HEVRNA阳性。献血者中病毒血症阳性率为 0 .2 %。 6名HEV病毒血症者中 4名为HEV基因Ⅰ型 ,另 2例为HEV基因Ⅳ型。结论 在献血者中HEV病毒血症并不罕见 ,有必要对输血后戊肝的潜在危险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334.
目的考核北京万泰生物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甲型流感病毒抗原检测试剂(斑点ELISA)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用BD公司的Directigen EZ Flu A+B流感检测试荆作为对照试剂,并以实时荧光RT—PCR结果为标准,进行比对试验。结果万泰试剂对于64份新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检测敏感度达92.2%,对季节性流感患者的检测敏感度为91.1%。特异度为99.8%。作为对照,BD试剂检测新甲型流感病毒的敏感度为78.1%,明显低于万泰试剂(P=0.016)。结论万泰斑点ELISA试剂对于新甲型H1N1流感和季节性流感的检测灵敏度都超过90%,同时具有很好的特异度,显示了其在临床使用中的巨大潜力。 相似文献
335.
背景:如何获取高质量的种子细胞是构建组织工程血管的先决问题。目的:改良血管组织工程种子细胞原代培养技术并观察其生物学特性。设计、时间及地点:以细胞为培养对象,观察性实验,于2006-12/2008-03在江西省分子医学重点实验室完成。材料:新西兰家兔,体质量2kg左右,用于血管内皮细胞和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原代培养。方法:以胶原酶胰酶序贯消化法获得血管内皮细胞、快捷贴壁法培养血管平滑肌细胞。主要观察指标:免疫细胞化学法对两者进行鉴定;流式细胞术检测第2代和第6代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指数。结果:培养的种子细胞符合各自特征,免疫细胞化学鉴定其为血管内皮细胞和血管平滑肌细胞。内皮细胞第2代和第6代细胞增殖指数分别为(20.87±2.05)%和(9.75±1.76)%。结论:胶原酶胰酶序贯消化法和快捷贴壁法可以较稳定地获取血管内皮细胞及血管平滑肌细胞;第2代的内皮细胞较第6代更适用于构建组织工程血管。 相似文献
336.
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浆细胞异常增殖的恶性肿瘤,也叫浆细胞骨髓瘤,是由骨髓中异常增殖的浆细胞增生并分泌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和(或)轻链(M蛋白)而导致相关的组织器官损伤。异常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的轻链片段所形成的淀粉样物质在组织器官沉积而导致淀粉样变性。其中多发性骨髓瘤所致淀粉样变性中最重要的损害是心肌淀粉样病变,此类患者的发病机制复杂,心脏受损的临床表现具有多样性,常合并有其它多种组织及器官受累表现且缺乏特异性,容易误诊。本文拟对多发性骨髓瘤合并心肌淀粉样变性诊治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337.
为了探讨广西老年 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清甘油三酯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与大血管并发症患病率的关系。按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糖尿病慢性并发症调查统一项目进行 ,对广西 5 5 1例 6 0岁以上的老年 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血脂、血压和体重指数等指标进行综合研究。结果发现 ,高血清甘油三酯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组 (R >1.33)人群的血糖、舒张压、总胆固醇和体重指数高于正常血清甘油三酯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组(P <0 .0 5 ) ,其大血管并发症患病率也高于正常血清甘油三酯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组 (P <0 .0 5 )。单因素直线相关分析提示 :血糖、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糖尿病病程、体重指数等因素与血清甘油三酯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水平呈正相关关系 (P <0 .0 5 ) ;多因素逐步回归法提示影响血清甘油三酯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的主要因素有空腹血糖、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糖尿病病程及体重指数 (P <0 .0 5 )。结果提示 ,血脂代谢紊乱与老年 2型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发生有关 ,空腹血清甘油三酯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是反映 2型糖尿病血管并发症发生的一个可靠的指标。 相似文献
338.
目的探讨小鼠胰岛β细胞株NIT-1呈最佳增殖和分泌功能培养环境的葡萄糖浓度。方法将NIT-1细胞随机分为1、2、3、4、5、6组,分别用含5.6、7.8、11.1、16.7、22.5、27.6 mmol/L葡萄糖浓度的10%胎牛血清RP-MI1640培养基培养5 d。MTT法检测各组NIT-1细胞增殖情况;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各组NIT-1细胞胰岛素分泌水平;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 3组细胞呈最高增殖状态,之后4组~6组呈浓度依赖性抑制细胞增殖并促进细胞凋亡,且呈时间依赖性;3组胰岛素呈最高分泌状态,之后4组~6组呈浓度依赖性抑制细胞分泌,且呈时间依赖性。结论 11.1 mmol/L葡萄糖浓度是小鼠NIT-1细胞具有最佳增殖和分泌功能的培养环境;葡萄糖浓度〉11.1 mmol/L可抑制小鼠NIT-1细胞的增殖和分泌功能,并呈时间浓度依赖效应诱导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339.
目的比较散发型急性戊型肝炎与乙肝临床特征。方法分析戊肝和急性乙肝间年龄、性别、肝脏损伤、症状体征以及病程的差异。结果急性肝炎病例中,戊型肝炎最常见(28.0%),急性乙肝次之(9.2%);戊肝平均发病年龄为56.3±13.1岁,急性乙肝为43.0±12.5岁,平均发病年龄戊肝较急性乙肝大(t=4.4723, P<0.0001),均为男性多发;两者常见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基本相当,但戊肝患者黄疸症状更多见(P<0.05);戊肝病程较急性乙肝长(t=3.7249, P=0.0003);通过年龄性别进行1∶1匹配分析,戊肝比急性乙肝对肝脏的损伤程度严重(t=3.5978, P=0.0019)。结论戊肝多见于中老年,急性乙肝多见于中青年,均为男性多于女性。临床特征比较戊肝较急性乙肝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