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7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1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32篇
口腔科学   10篇
临床医学   29篇
内科学   71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123篇
预防医学   20篇
眼科学   5篇
药学   22篇
中国医学   7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评估老年人食管鳞状上皮和化生-不典型增生-腺癌的微卫星变化。方法应用稀释性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存档手术切除的食管癌标本中的D2S123、D3S1616、D3S1300、BATRII、D5S346、D17S787和D18S61位点微卫星的变化。结果在非稀释DNA中,17例食管鳞状细胞癌和12例腺癌微卫星不稳定性(MSI)的频率分别是52.9%(9例)和41.7%(5例),杂合性丢失(LOH)的频率分别是23.5%(4例)和16.7%(2例),两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8例食管鳞状上皮和化生-不典型增生-腺癌组织稀释DNA中,MSI和LOH频繁出现,与其非稀释DNA的结果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SI和LOH在上述组织中普遍存在,它们可能是食管腺癌发生、发展的早期事件。  相似文献   
12.
2型糖尿病早期小鼠视网膜神经与微血管电镜改变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小鼠视网膜神经组织及微血管病变情况.方法:KK小鼠随机分为2组:正常对照(NC)组与糖尿病(DM)组.于实验开始后1、3个月时取小鼠视网膜作电镜观察.结果:DM组病程1个月时,小鼠视网膜毛细血管血管病变轻微,而视网膜神经已有较明显病变.病程3个月时,视网膜毛细血管和视网膜神经病变均更明显.结论:2型糖尿病早期有视网膜神经损害,且其出现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早期甚至前期.  相似文献   
13.
1医德医风建设是和谐医患关系的主体当前,部分医患关系不和谐的原因之一,是医护人员医德医风不能令患者完全满意。解决的方法是抓住主要矛盾。一是破除"只重医疗技能、不重服务态度"的观念,大力提倡亲情服务、微笑服务、交流服务等,使患者因病痛产生的烦躁情绪在亲情和温馨服务中得到化解。二是破除"患者始终处于从属地位"  相似文献   
14.
戊型肝炎流行区病毒感染的特点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目的 在新的抗体检测试剂基础上了解普通人群戊型肝炎病毒感染特点。方法 利用戊型肝炎病毒多聚化重组抗原组装的抗HEVIgGELISA试剂 (E2 IgG)对山东某地社区普通人群的戊肝感染情况进行检测。结果 本地人群各个年龄组共 2 ,998人中抗HEVIgG抗体总阳性率 (年龄性别标化 )为 14 1% ,男性标化阳性率为 16 2 % ,女性为 11 9%。 2 0岁以下人群戊肝感染率不足 1% ,自 2 0岁起男性和女性分别以每年接近 0 9%和 0 8%的速度平稳上升。戊肝感染者中男性与女性的平均抗体水平基本相同 ,基本上随着年龄的上升 ,人群中感染者的平均抗体水平也缓慢上升。随机选取的 10份E2 IgG阳性血清与抗原的反应均被抗 HEV单克隆抗体明显阻断。结论 该地区为戊肝流行区 ,感染主要发生在成年之后 ,以每年接近 1%的新感染率稳定上升。中小学生中戊肝抗体阳性率极低 ,学校内戊肝暴发的预防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中血清维生素D3与相关炎症因子及免疫学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60例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健康体检者4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血清中1,25二羟维生素D3[1,25(OH)2D3]、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轻链κ、轻链λ值以及相关抗体。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1,25(OH)2D3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01),ESR(P0.0001)、CRP(P=0.015)、RF(P=0.0005)、TNF-α(P=0.0006)、IL-6(P0.0001)、轻链κ(P0.0001)以及轻链λ值(P0.0001)则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中,1,25(OH)2D3与轻链κ和λ、ESR、RF、TNF-α、IL-6均有相关性(P0.05)。结论血清维生素D3可能参与干燥综合征的发病过程,并能反应疫病的活动状态。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地榆提取物的抗氧化与抗过敏作用及其相关性.方法 地榆经乙醇提取,有机溶剂萃取,大孔树脂HP-20分离纯化,获得不同提取部分.采用透明质酸酶抑制率及对DPPH、羟基自由基、过氧化氢的清除作用来检测提取物活性.结果 地榆大孔树脂40%乙醇洗脱物透明质酸酶的抑制率与各自由基清除率是所有提取物中最高的,其自由基清除率接近于原花青素和芦丁,大于维生素C和儿茶素;地榆的提取物浓度与透明质酸酶抑制率、氧自由基清除作用成正相关性.结论 地榆是一种值得开发的抗过敏、抗氧化植物;地榆提取物的抗过敏机制与其具有较强的氧自由基清除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1型糖尿病(T1DM)患者外周血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PDC)数量及功能变化.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22例T1DM患者(DM组)及20位健康人(NC组)体内PDC的比例及数量;用免疫刺激序列(CpG ODN-2216)刺激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并与之共培养,通过检测PBMCs产生的干扰素α(IFN-α)水平评估PDC的功能: 结果 与NC组比较,DM组外周血PDC的百分比和数量均显著下降(P<0.01);PDC经CpG ODN-2216刺激后产生IFN-α的能力也明显下降(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经CpG ODN-2216刺激后IFN-α的产量与PDC数量呈正相关(r=0.439,P<0.05). 结论 T1DM患者体内PDC数量和功能异常,说明PDC可能参与了机体免疫功能紊乱进程;PDC产生的IFN-α减少,可能使患者对感染的控制能力降低而易感.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制备抗HIV-1p24单克隆抗体(单抗,McAb),并利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建立HIV-1p24抗原检测试剂。方法以基因工程原核重组抗原HIV-1p24蛋白免疫BALB/c小鼠,利用常规杂交瘤技术和间接ELISA法制备单克隆抗体,单抗经纯化和HRP标记后,利用双抗体夹心ELISA筛选检测p24蛋白的最佳配伍单抗以期建立HIV-1p24抗原检测试剂。结果成功筛选到16株稳定分泌抗HIV-1p24单抗的杂交瘤细胞株,并从中筛选出最佳单抗配伍组合“16G12+2F2b-HRP”,该组合对p24蛋白的检测灵敏度为20pg/mL,对感染性克隆pNL4-3表达的HIV病毒培养上清检测呈阳性,对100份HIV阴性人血清无非特异性反应,显示出良好的检测灵敏度和特异性。结论本研究初步成功地建立了HIV-1p24抗原的检测试剂,并为最终建立HIV第四代诊断试剂(HIV Ag/Ab Assay)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降低HEV中和性单抗 (mAb) 13D8的鼠源性 ,表达其单链抗体 (scFv)。方法 :从分泌 13D8鼠mAb的杂交瘤细胞中 ,通过RT PCR克隆mAb的VL、VH 基因 ,并进一步组装成VH linker VL 型的scFv片段。将scFv片段克隆到pTO T7载体中 ,在大肠杆菌中进行表达。用ELISA、Westernblot检测scFv的活性。结果 :SDS PAGE表明 ,13D8的scFv在E .coli中得到高效表达 ,表达量达菌体总蛋白的 2 6 .8%左右 ,表达产物主要以包涵体的形式存在。间接ELISA和Westernblot检测表明 ,表达的 13D8的scFv能与HEVOFR2区中一段重组蛋白(NE2 )特异结合。竞争ELISA表明 ,scFv与原鼠mAb识别的为同一表位。结论 :成功地表达出具有免疫学活性的 13D8的scFv。  相似文献   
20.
干细胞移植治疗下肢缺血性疾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余丽菲  夏宁  梁瑜祯 《医学综述》2006,12(9):544-546
干细胞具有多重分化活性及高度自我更新潜能。在特定微环境下,能定向分化为具有成血管活性的内皮细胞,在治疗没有流出道的下肢缺血性疾病中有广阔应用前景。本文综述干细胞移植治疗下肢缺血性疾病的有关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