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30篇
内科学   4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目的分析探讨有机磷中毒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特点、发生规律及危险因素。方法根据是否合并呼吸衰竭将有机磷中毒患者分为呼衰组及对照组,分析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结果经比较两组患者在APACHEⅡ评分、ACHE活力、CK、开始洗胃时间、肌颤持续时间、胆碱酯酶活力恢复时间及死亡率方面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有机磷中毒患者易并发呼吸衰竭,其中洗胃时间延迟、胆碱酯酶活力低下、胆碱酯酶活力恢复延迟及APACHEⅡ评分、肌酸激酶水平可能是预测是否发生呼吸衰竭的相关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2.
目的观察控制性肺膨胀(SI)联合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以25例ARDS病程早期的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肺保护性通气策略确定基础通气模式,分别测定SI前、SI时,SI后10min、1h、2h、3h、4h、5h的肺气体交换、肺力学、血液动力学的变化。结果25例中,有2例因血压明显下降而退出,18例在实施SI后Sao2均有明显上升,有效率78.3%。SI时Sao2均有明显下降,但此后迅速上升,10min-1h时达到最高值,疗效可维持4h;SI能显著改善肺顺应性(Cdyn),SI后1h时平台压(Pplat)即有明显下降,气道峰压(PIP),平均气道压(Pmean)在4h时下降明显;SI时CVP明显增加,但在SI结束后很快恢复到SI前水平。25例中未有气压伤的表现。结论SI联合肺保护性通气策略能有效复张塌陷的肺泡,降低气道压力,改善肺顺应性,增加氧合,对循环系统影响小,安全有效,但具有时效性,对于原发于肺部病变所致的ARDS合并血液动力学不稳定者应用SI要慎重。  相似文献   
23.
目的:分析急性有机氟中毒患者呼吸系统损害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集中收治的22例急性有机氟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着重分析患者的呼吸系统症状、肺部体征、影像学表现、肺功能的影响。结果:有机氟气体中毒呼吸系统损害主要表现为胸闷、气喘、咳嗽、呼吸困难,影像学特征为两肺渗出性病变、急性肺水肿,可并发纵N/皮下气肿,后期可以出现肺纤维化且为可逆,对肺功能、劳动能力的影响轻微。结论:有机氟气体所致的肺损伤具有“隐匿性、爆发性、致死性”的特点,临床工作中要保持高度警惕,有条件尽可能行CT检查,并至少要留观72h,做到早诊断、早治疗,一般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24.
急性碳酸钡中毒临床上很少见,多为误服所致.我院于2001年9月25日收治了40例集体中毒患者,大部分表现为低钾麻痹和心律失常,经江苏省检验中心查证为面粉中误掺入碳酸钡所致.  相似文献   
25.
目的 了解扬州市脑卒中患病情况及其相关危险因素 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扬州市广陵区40岁以上常住居民开展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及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 扬州地区脑卒中患病率为7.8%,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分别为9.5%和6.4%,χ2 = 6.558,P = 0.012),社区居民患病率低于乡镇居民患病率(分别为6.4%和9.2%,χ2 = 5.079,P = 0.029),无论男性(趋势卡方值48.860,P<0.001)还是女性(趋势卡方值36.176,P<0.001)患病率均随着年龄增长呈逐渐上升趋势。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睡眠时间、是否运动、高血压病史、颈动脉血管异常是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为降低脑卒中患病率,建议增加脑卒中预防保健知识普及,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及膳食结构,控制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颈部血管异常等基础疾病。  相似文献   
26.
"ARF"窗指导下序贯通气治疗有机磷中毒所致急性呼吸衰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评价在"AOPP急性呼吸衰竭控制窗(ARF窗)"指导下,序贯通气治疗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所致急性呼吸衰竭的可行性和临床效果.方法 30例AOPP所致急性呼吸衰竭患者分为序贯通气治疗(NIV)组与常规治疗(TV)组.有创通气治疗出现"ARF窗"后,NIV组改用无创机械通气支持直至脱机,IV组继续有创机械通气,以压力支持方式脱机.结果 NIV组的有创通气时间、总通气时间、入住ICU时间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均明显低于IV组(P<0.05);但住院病死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序贯通气可以缩短AOPP所致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的有创通气时间和入住ICU时间,降低VAP发生率.  相似文献   
27.
目的 观察液体复苏加1,6-FDP对严重烧伤患者心脏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双盲对照法,将30例严重烧伤患者随机分为1,6-FDP治疗组(A组,n=15)和对照组(B组,n=15),两组患者均按国内常用烧伤补液公式计算补液量复苏,A组患者静滴1,6-FDP 10g/次,每日2次。两组患者于入院后均置入Swan-Ganz漂浮导管,连接血流动力学监测仪,于入院时及伤后8、16、24、36、48h监测患者的心排量(CO)、心排指数(SI),每搏量(SV),每搏指数(SI)。结果 两组患者入院时心功能有关指标均显著下降,伤后8h后A组各时相点心功能指标均显著高于B组。结论 在液体复苏的同时,应用1,6-FDP对严重烧伤患者的心脏功能具有很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8.
探讨社区脑卒中高危人群早期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之间的关系。方法2013年10月—2014年4月在扬州地区选取≥40岁常驻社区居民为调查对象,通过危险因素评估确定脑卒中高危人群,进行血液生化检测及颈动脉超声检查,并对早期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纳入研究的脑卒中高危人群994人,血HCY的中位数9.0μmol/L,高HCY率为15.3%,早期颈动脉粥样硬化患病率为48.5%;颈动脉正常组和异常组高HCY率分别是9.9%、21.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校正了所有的混杂因素后,高HCY组发生早期颈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是HCY正常组的2.1倍。结论社区脑卒中高危人群中血HCY升高是发生早期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9.
长托宁替代阿托品救治急性有机磷中毒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评价长托宁在治疗急性有机磷中毒(AOPP)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86例AOPP患者随机分为2组,其中治疗组使用长托宁(盐酸戊乙奎醚)治疗共40例,对照组采用阿托品治疗共46例,对M样症状消失时间、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胆碱酯酶恢复60%时间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M样症状消失时间治疗组为(2.8±1.7)h,对照组为(4.6±1.3)h;胆碱酯酶恢复60%时间治疗组为(2.3±2.8)d,对照组为(3.8±3.3)d;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组为(7.4±4.1)%,对照组为(23.3±12)%,上述2组指标均存在显著差异。结论与阿托品相比长托宁具有症状消失快、心动过速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缩短住院时间等特点,值得进一步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0.
目的 探讨血小板活化相关因子(PAC-1、CD62P)和血栓前体蛋白(TpP)在严蘑脓毒症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 前瞻性地选取2007年4月至2008年3月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急诊监护病房(EICU)收治的符合严重脓毒症诊断标准的患者入选严重脓毒症组(Ⅲ组).按照严重脓毒症治疗指南进行治疗,并根据28 d内是否存活分为生存亚组和死亡亚组,存在感染但未发生脓毒症同期患者设为一般感染组(Ⅱ组),同期门诊体检者或健康自愿者设为正常对照组(Ⅰ组).病例的选取均遵循随机的原则,三组的年龄、性别具有可比性;急性脑梗死、急性冠脉综合征、严重糖尿病和高脂血症者、恶性肿瘤、白血病、原发肝、肾、造血系统疾病者.长期卧床者、孕妇、近期使用过激素和免疫抑制剂者均除外.Ⅰ组和Ⅱ组均在入院第1天清晨空腹,Ⅲ组在入院第1、3,5天清晨空腹取外周静脉血,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法)测定血栓前体蛋白(TpP),流式细胞术测定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Ⅲ a复合物纤维蛋白原受体(PAC-1)、血小板颗粒膜糖蛋白140(CD62P),并对Ⅲ组进行Mar-shall评分.应用SPSS 12.0软件包处理数据,多组均数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方差齐性检验采用Levene's法,方差齐性时采用LSD法,相关分析采用Bivariate法,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共有20例纳入Ⅰ组,20例纳入Ⅱ组,30例纳入Ⅲ组,其中生存亚组19例,死亡亚组11例.入院第1天,PAC-1、CD62P、TpP在Ⅰ组与Ⅱ组之间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Ⅰ组与Ⅲ组、Ⅱ组与Ⅲ组之间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AC-1、CD62D、TpP在生存亚组的表达均随着病程显著下降而趋于正常,而在死亡亚组仍持续保持高值甚至显著升高,第1天时CD62P、TpP在亚组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第3天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2.89±1.48)%vs.(5.04±2.57)%,P<0.01和(5.24±2.22)mg/L vs.(9.20±1.93)mg/L(P<0.01);而PAC-1在入院第1天亚组中的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为(3.15±0.42)%vs.(5.30±0.48)%.两组的Marshall评分也呈类似变化,相关性分析显示:PAC-1、CD62P、TpP与Marshall评分呈明显正相关. 结论 严重脓毒症的早期就存在血小板活化和微血栓形成,两者共同参与了早期的高凝状态,在病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动态监测CD62P和TpP有助于判断病情和预后,PAC-1具有危险分层效应,早期高表达者预后差,可尝试作为严重脓毒症的独立预警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