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41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6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胶原酶化学髓核溶解术机制的再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胶原酶盘内注射对山羊腰椎间盘突出模型的化学髓核溶解作用,重新评估化学髓核溶解术的机制。方法:胶原酶注射前10周,通过手术损伤椎间盘前外侧纤维环诱发椎间盘突出和退变,并经MRI证实。胶原酶注射后1天、1周、2周、4周、12周观察X线片上椎间盘高度指数、椎间盘的组织学等变化。结果:胶原酶对正常和退变椎间盘髓核组织具有类似的溶解作用。胶原酶盘内注射后在突出模型椎间盘中央和髓核突出部位均出现溶解空腔,终板破坏轻;而对正常椎间盘溶解部位在椎间盘髓核和内层纤维环,并严重破坏终板。结论:盘内注射胶原酶能有效溶解山羊突出模型椎间盘的中央和突出部位髓核组织。胶原酶注射后12周,退变间盘基质出现再生能力。  相似文献   
12.
一个新的椎间盘源性坐骨神经疼痛动物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吸取以往神经根性疼痛动物模型的优缺点,模拟临床椎间盘突出的病理形式,建立一个新的坐骨神经痛动物模型。方法取大鼠自体尾部椎间盘组织放置在L5神经根下,造成对L5神经根的直接压迫,术后不同时间点测定大鼠后足底机械刺激疼痛阈值的变化。根据行为学结果检测脊髓背角伤害性刺激标记物c—fos蛋白的表达,并与行为学结果相对照。结果术后实验组大鼠后足底产生了一个长时程机械痛觉敏感性的升高,3周时达到峰值,然后逐渐恢复。3周时相应脊髓背角浅层中出现了c—fos蛋白的表达。结论新建立的椎间盘源性坐骨神经痛动物模型在病理机制上与临床腰椎间盘突出的产生过程相似,并且此模型能够产生一个长时程的机械痛觉过敏,因此这一模型适于用来研究临床腰椎间盘突出所致的坐骨神经痛的机制。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腰2(L2)神经节阻滞治疗慢性腰痛的疗效.方法2009年6月至2010年6月,我们对155例慢性腰痛或伴腿痛的患者用罗哌卡因+得宝松进行L2神经节阻滞,比较术后0h、1d、7d、1m、3m、6m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得分与术前VAS评分变化,以VAS评分减少50%或以上判定为治疗有效.结果术后0h、1d、7d、1m、3m、6m各有155例、150例、102例、78例、40例、27例患者VAS评分减少50%或以上.患者无阻滞相关的并发症.结论:L2神经节阻滞治治疗慢性腰痛在短期内有效,对于部分患者,可能推迟或避免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采用行为药理学方法,探讨不同时期硬膜外地塞米松治疗对大鼠后足机械刺激疼痛阈值的影响,确定炎症和压迫因素的不同作用。方法取大鼠自体尾部椎间盘组织置于L5神经根下,建立椎间盘突出动物模型,然后硬膜外置管,采用早期预防性给药及晚期治疗性给药方法,观察地塞米松对大鼠后足底机械刺激疼痛阈值的影响。结果早期预防性硬膜外给予地塞米松完全抑制了大鼠2周内机械刺激疼痛阈值的降低,而3周时机械刺激阈值降到最低时治疗性硬膜外给予地塞米松对疼痛则无明显影响。结论椎间盘突出早期阶段,炎性反应是诱致疼痛的主要因素,硬膜外给予地塞米松可以抑制疼痛的产生;当椎间盘突出到达一定阶段,压迫因素成为致痛的主因时,硬膜外再给予地塞米松对已经产生的痛阈降低没有明显的缓解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免疫组化观察TNF-α在腰椎间盘MRI高信号区中的表达。方法对26例下腰痛患者MRI的T2像HIZ区椎间盘组织和4例脊柱侧凸椎间盘组织进行TNF-α免疫组化染色观察。结果在HIZ区表达大量的TNF-α免疫阳性细胞,HIZ区TNF-α免疫阳性细胞明显多于HIZ区周边纤维环组织和对照组。(P〈0.05)。结论腰痛患者腰椎间盘MRI的HIZ区中表达大量TNF-α免疫阳性细胞,表明HIZ作为致痛椎间盘的一个特异性标志物的炎症机制基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青少年颈椎长节段严重后凸畸形的颈椎前路手术、后路手术和前后路联合手术的治疗效果,进一步分析手术治疗此类疾病的个体化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年2月~2011年2月收治入院的青少年颈椎长节段严重后凸畸形患者18例的临床资料和手术治疗过程及治疗效果,术前、术后情况评价及手术方式选择的指标。结果根据对每例患者特点的具体分析采用针对性的手术入路。前方入路3例,后方入路3例,后方入路联合前方入路11例,一期前-后-前入路1例。后凸Cobb角由术前平均73°矫正至平均15°。随访3个月~6年,1例在融合固定的下端发生新的成角和节段性不稳,其余11例矫正度无明显丢失。3例瘫痪者均恢复正常神经功能。颈椎MRI检查表现高信号的18例患者中,没有发现颈椎后凸畸形和颈椎不稳,术后MRI信号变为正常。结论不同病因、不同畸形程度和不同继发性病理改变的青少年颈椎后凸畸形患者应采用合理的个体化手术治疗方案才能有效地矫正畸形和解除脊髓压迫。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估一期后前路联合手术治疗老年人脊髓型颈椎病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0年1月接受一期后前路联合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34例老年患者(男24例,女10例,年龄60~76岁)的临床资料,以同期收治的54例中青年患者(男43例,女11例,年龄29 ~ 59岁)作为对照,对两组患者的术前病程、术前合并症、前路减压节段数、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并发症和平均住院日进行比较,按日本矫形协会(JOA)评分对两组患者术前、出院时及末次随访时的神经功能进行评价与比较.结果 老年患者的术前合并症、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 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高于中青年患者(P<0.05),术前病程、减压节段数、平均住院日、手术前后及末次随访时的JOA评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正确的围术期处理、积极防治并发症,一期后前路联合手术治疗老年人脊髓型颈椎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19.
高原汽车驾驶员腰痛的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高原汽车驾驶员腰痛的患病情况、流行特征。方法通过问卷方式调查高原汽车驾驶员腰痛的流行病学特征。结果(1)高原汽车驾驶员腰痛的患病率为86.1%,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2)高原缺氧反应、吸烟、长途驾驶均与腰痛有关。结论本组平均年龄小而腰痛患病率高与高原恶劣的工作环境和劳动强度过大等因素有关。腰痛是与职业相关的亚临床症候群。  相似文献   
20.
综合性医院患者中约有20%-70%存在明显的精神障碍且未能被及时发现或诊断,特别是抑郁、焦虑[1],但就骨科患者而言,该比例及患病情况尚不明了.故将我院积累的147例骨科患者会诊资料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