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9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3篇
内科学   9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27篇
预防医学   12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21.
目的:观察长程应用来氟米特联合泼尼松治疗难治性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疗效。方法:60例激素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病人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试验组予来氟米特联合泼尼松治疗,对照组予麦考酚酸酯联合泼尼松治疗,疗程均为12 mo。观察治疗后2组疗效与不良反应,并于治疗后3,6,9和12 mo检查血清蛋白、尿蛋白定量、肾小球滤过率等指标。结果:2组治疗12 mo后,24 h尿蛋白均下降,其中试验组在治疗后3 mo尿蛋白定量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其余时间点2组尿蛋白无显著差异(P>0.05);而血清蛋白与肾小球滤过率均有不同程度升高,各时间点2组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组有效率87%(16/30),对照组为93%(28/30),2组疗效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治疗3 mo时,试验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3%,对照组10%,差异显著(P< 0.05)。结论:来氟米特联合泼尼松能够有效缓解难治性肾病综合征。  相似文献   
22.
[目的]观察应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对慢性终末期肾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瘦素的影响.[方法]实验组:20例慢性终末期肾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常规透析后皮下注射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3 000 U/次,2~3次/周,时间3月,口服多糖铁及叶酸辅助治疗;对照组:15例慢性终末期肾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常规透析未接受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其他治疗同实验组.治疗前后测定所有患者的血常规、体质量指数(BMI)和血清瘦素水平等.[结果]①实验组治疗后血红蛋白从(82.2±4.2)g/L上升到(94.6±4.4)g/L(P<0.001),红细胞压积从(29.2±1.7)%上升到(34.1±1.8)%(P<0.001),对照组治疗前后血常规差异无显著性(P>0.05);②实验组治疗后血清瘦素水平从(11.8±4.9)ng/mL降低到(8.9±3.5)ng/mL(r=0.614,P<0.001),对照组治疗前后血瘦素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③实验组治疗前血瘦素与BMI呈正相关(P<0.001),治疗后两者相关性消失(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血瘦素与BMI分别呈正相关(P<0.001).[结论]①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可降低血液透析病人体内的高瘦素水平;②血液透析病人血瘦素与BMI呈正相关,但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可使两者相关性消失.  相似文献   
23.
目的 调查单中心肾内科门诊慢性肾脏病(CKD)患者的基础状况,判断CKD患者肾功能下降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门诊就诊的CKD患者进行为期9个月的前瞻性横断面调查.结果 共有780例CKD病例入选.前4位CKD的病因分别为原发性肾小球疾病(59.0%),高血压肾病(7.6%),狼疮肾炎(6.4%),糖尿病肾病(6.3%).病例平均年龄41.9岁.CKD各期的分布为CKD 1期47.8%、2期18.7%、3期14.0%、4期8.1%、5期11.4%.多因素回归提示年龄、蛋白尿、高血压与CKD患者的肾功能下降独立相关.结论 目前针对中国CKD患者最大规模的单中心横断面调查,有助于确定CKD患者的基本状况,为进一步纵向随访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4.
目的 :探讨钩端螺旋体病 (钩体病 )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MODS)患者临床及预后特点并分析其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对本院 1992年 4月— 2 0 0 0年 4月共 4 3例钩体病合并 MOD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采用多元对数优势线性回归分析预后影响因素。结果 :患者的病死率为 39.5 % ,平均受累脏器数目为 (4.4± 1.4 )个。在各器官功能障碍中 ,以肝脏、肾脏、代谢系统和凝血功能障碍的发生率最高。患者病死率随受累的脏器数目以及 MODS严重程度评分增加而增加 ,MODS严重程度评分 >10分是独立的预后影响因素。结论 :MODS严重程度评分 >10分可以作为早期评价钩体病 MODS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25.
[目的]观察树脂吸附对慢肾衰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瘦素水平的影响.[方法]6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2组,树脂吸附组接受瘦素吸附器联合血液透析治疗,对照组接受血液透析治疗,记录治疗前后患者血细胞、白蛋白、球蛋白、肌酐、尿素氮和瘦素的改变,同时记录生命体征和不良反应.[结果]树脂吸附组患者血清瘦素从(15.6±13.3)ng/mL降至(9.7±10.1)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单次清除率为39.9%;对照组患者血清瘦素从(16.1±12.1)ng/mL降至(15.6±11.2)ng/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次清除率为0.3%.[结论]树脂吸附能安全有效地清除瘦素,而血液透析不能清除瘦素.  相似文献   
26.
【目的】探讨终末期肾功能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瘦素与甲状旁腺素的关系。【方法】检测29例终末期肾功能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体脂含量、血清白蛋白、球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肌酐、尿素氮、甲状旁腺素和瘦素,多重直线逐层分析法筛选出对血清瘦素有影响的指标。【结果】终末期肾功能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女性体脂及瘦素显著高于男性患者,血清瘦素与体脂呈正相关(γ=100.30),与甲状旁腺素水平呈负相关(γ=-0.0149),女性患者甲状旁腺素与瘦素/体脂负相关(γ=-0.454,P=0.045),男性患者甲状旁腺素与瘦素/体脂无显著性相关(γ=-0.454,P=0.832)。【结论】终末期肾功能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女性患者血清瘦素与甲状旁腺素水平呈负相关,甲状旁腺素可能参与调节瘦素的分泌。  相似文献   
27.
不同钙浓度透析液对血液透析患者钙磷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终末期肾衰竭伴有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常常使用大剂量含钙的磷结合剂,应用高钙(1.75mmol/L)透析液等治疗,导致钙负荷增高,引起软组织、血管和心脏钙化,增加患者死亡率。孙鲁英等曾报道单次使用低钙(1.25mmol/L)透析液的疗效,但长期使用低钙透析对患者的影响报道甚少。为此,我们连续6个月分别使用两种钙浓度的透析液,观察其对患者血压、钙、磷和PTH的影响。  相似文献   
28.
自体骨髓移植治疗骨不连及延迟愈合1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骨不连以及骨折延迟愈合是创伤骨折科常见的并发症,目前的治疗方法很多,如自体的松质骨植骨、显微外科技术下的骨及骨膜移植、重组合异种骨(RBX)移植等,均受到各种条件的影响,难于普遍开展推广。我院参采用自体骨髓移植治疗骨不连及延迟愈合,取得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9.
目的比较不同血液净化技术对慢性肾功能衰竭(肾衰)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甲状旁腺素(PTH)的清除效果.方法符合入选标准的90例慢性肾衰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血液吸附(AP)组、血液透析滤过(HDF)组、血液透析(HD)组3组.AP组接受血液吸附联合血液透析治疗,HDF组接受血液透析滤过1次,HD组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PTH水平;记录患者治疗前后血白蛋白、球蛋白、尿素氮、肌酐、PTH的变化,比较3组的肾小球滤过率(GFR)和透析时间.结果①AP组患者治疗后血PTH从(291.7±237.5)ng/L降至(122.2±114.5)ng/L,平均单次清除率为48.6%±55.2%,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皮肤瘙痒缓解率为83.3%(10/12例).②HDF组患者治疗后血PTH从(325.9±423.1)ng/L降至(90.9±93.7)ng/L,平均单次清除率为59.5%±22.7%.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皮肤瘙痒缓解率为50.0%(4/8例).③HD组患者治疗后血PTH从(297.7±211.3)ng/L降至(248.1±105.5)ng/L,平均单次清除率为13.1%±30.2%,治疗前后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皮肤瘙痒缓解率为14.3%(1/7例).结论①血液吸附联合血液透析治疗慢性肾衰能有效清除PTH,缓解皮肤瘙痒症状.②血液透析滤过能有效清除PTH,缓解皮肤瘙痒症状.③血液透析不能有效清除PTH,也不能有效缓解皮肤瘙痒症状.  相似文献   
30.
1 病例报告 患者男,65岁.因突发无尿4 d于2006-06-20急诊送入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患者无其他泌尿系统症状,也无明显感染、脱水、心力衰竭等症状.体格检查:血压136/75 mmHg(10 mmHg=1.33 kPa).心、肺无异常,肝、脾、肾未扪及.无膀胱尿潴留征.尿常规示尿比重1.010,无蛋白尿及血尿.PPD阴性.ESR 54 mm/h,CRP 35 mg/L,血清白蛋白32.5 g/L,血清肌酐883 μmol/L,血尿素氮18 mmol/L.各项血清免疫学指标无异常.血清蛋白电泳示γ球蛋白0.27.胸部X线摄片示双下肺炎症,无结核病变.泌尿系统B超未见异常.发射计算机体层扫描(emission computerized tomography,ECT)示双肾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GFR)38 mL/min.拟诊急性肾衰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