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31篇
  免费   331篇
  国内免费   197篇
耳鼻咽喉   47篇
儿科学   30篇
妇产科学   36篇
基础医学   295篇
口腔科学   45篇
临床医学   862篇
内科学   422篇
皮肤病学   83篇
神经病学   197篇
特种医学   377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634篇
综合类   1990篇
预防医学   824篇
眼科学   58篇
药学   803篇
  4篇
中国医学   878篇
肿瘤学   173篇
  2024年   39篇
  2023年   118篇
  2022年   116篇
  2021年   111篇
  2020年   110篇
  2019年   117篇
  2018年   138篇
  2017年   81篇
  2016年   123篇
  2015年   119篇
  2014年   334篇
  2013年   237篇
  2012年   303篇
  2011年   307篇
  2010年   355篇
  2009年   335篇
  2008年   378篇
  2007年   402篇
  2006年   386篇
  2005年   403篇
  2004年   404篇
  2003年   383篇
  2002年   255篇
  2001年   218篇
  2000年   237篇
  1999年   230篇
  1998年   205篇
  1997年   221篇
  1996年   182篇
  1995年   143篇
  1994年   112篇
  1993年   105篇
  1992年   104篇
  1991年   76篇
  1990年   63篇
  1989年   50篇
  1988年   40篇
  1987年   38篇
  1986年   26篇
  1985年   39篇
  1984年   32篇
  1983年   15篇
  1982年   12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7篇
  1977年   5篇
  1976年   4篇
  1975年   4篇
  1965年   7篇
  1959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胸腰段椎间盘突出症罕见,约占椎间盘突出的0.6%~4%。随着CT及MRI的应用,其发病率有增加的趋势。因其发病率低,报道较少。但由于病变位于脊髓圆椎段,其发病较下腰段椎间盘突出有很大的特殊性,故有必要结合我院近年收治的21例对其作一回顾性分析。1 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端粒酶作为脑膜瘤标志物 ,在肿瘤良恶性鉴别、恶性程度评估以及预后预测等方面的意义。【方法】利用TRAP ELISA方法定量检测 6 1例 (份 )肿瘤标本端粒酶的活性 (以ΔA =A4 50 -A690 表示 ) ,结合肿瘤的分类和患者的临床资料 ,分析端粒酶活性作为肿瘤良恶性及判断预后的标记物的可行性。另取正常脑组织标本 2 0例作为对照。【结果】 30例脑膜瘤中 ,2 9例脑膜瘤均未测到端粒酶活性 ;1例端粒酶阳性 (阳性率 3 3%) ,ΔA =0 2 37;全组ΔA平均值 =0 0 49。 15例恶性脑膜瘤中 14例呈端粒酶阳性 (93%) ,ΔA =1 2 37~ 2 5 16 ;1例端粒酶阴性 ,ΔA =0 0 76 ,全组ΔA平均值 =1 6 30。 16例复发性脑膜瘤端粒酶均阳性 (10 0 %) ,ΔA =1 0 34~ 1 4 78,平均 1 2 5 5。脑膜瘤和复发性脑膜瘤、脑膜瘤和恶性脑膜瘤的端粒酶的阳性率和酶活性表达强度方面差异明显 (P分别为 <0 0 0 1、<0 0 1和 <0 0 0 0 5、<0 0 1)。 2 0例正常脑组织中未检测到端粒酶活性。【结论】端粒酶活性的激活在恶性脑膜瘤和复发性脑膜瘤中是较常见的现象。端粒酶作为肿瘤标志物 ,在脑膜瘤的良恶性鉴别、恶性程度评估、预后预测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因鼻小柱过短所致鼻尖低平畸形的矫治方法.方法 对8例鼻尖低平伴鼻小柱过短者,采用鼻小柱切口,首先应用肋软骨或Medpor行支撑杆移植矫正撑起鼻尖,鼻小柱切口的继发创面采用耳垂复合组织游离移植修复.结果 8例游离移植的耳垂复合组织均成活良好,随访1~2年形态满意,色泽与周围组织无明显差别,供区无明显继发畸形.结论 应用耳垂复合组织游离移植修复鼻小柱过短畸形,不仅适用于外伤性缺损修复,而且也适用于鼻部的美容性修复,是一种患者容易接受、操作简单安全、疗效好、供区无后遗明显继发畸形的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采用改良McBride与Greer手术(第1跖骨截骨术)治疗严重足母外翻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改良McBride与Greer手术治疗严重足母外翻19例(32足)。术后根据足母外翻矫正情况进行评价。结果随访19例,时间为1.5个月~6年,所有患者术后外形明显改善,复发1足。结论采用改良McBride与Greer手术治疗严重足母外翻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我科2006-6/2007-12应用中心静脉导管胸腔留置治疗胸腔积液24例,护理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20多年来,医院在医院规模、学科人才、技术水平、服务保障能力及经济增长等诸多方面均获得了巨大进步,谋求下一步可持续发展是大家十分关心的热点问题。随着国家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的不断深入,使医院正面临着外部市场、环境政策变革与内生性增长受限这种前所未有的新形势。如何适应新形势,迎接新挑战,用科学发展观谋划新发展,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思考。  相似文献   
17.
患者,李某,男,63岁,住院号192118。因咽痛、声嘶3日,加重伴呼吸困难1h入院,入院诊断“急性咽炎伴颈后间隙感染”(喉镜电脑显像分析确诊)。X线胸片检查心肺未见异常。五官科常规抗炎治疗效果不佳,体温持续38.5℃以上,入院1周呼吸困难加重,无法平卧,X线胸片及CT示颈部皮下气肿、纵隔气肿、左侧液气胸及右肺感染。当日转胸外科  相似文献   
18.
随着交通运输、工业、建筑业的发展,颅脑损伤的患越来越多,降低其病死率,避免并发症,减轻后遗症,使患早日康复是神经外科攻克的难点和重点。我们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丽珠赛乐及早期应用高压氧治疗97例,效果良好,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严重肝外伤常伴有肝静脉或肝后下腔静脉损伤,处理不当,易因大量出血导致死亡.我院对一例肝钝性伤伴严重肝后下腔静脉患者成功实施了肝周填塞和压迫止血方法,收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用颈长肌重建预防颈前路植骨块滑脱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颈长肌重建对颈椎前路手术并发症的预防作用。方法:将颈椎病确诊病例分为实验组126例和对照组128例。对照组病例采用颈椎前路减压、植骨和/或钢板内固定术。实验组病例在完成上述手术之后,利用两种方法使颈长肌瓣重建植骨块或钢板表面。两组病例术后均获得随访,并将两组术后疗效及手术并发症的随访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术后随访0.5~6年,平均3.5年。根据Odom评分标准,对两组术后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经统计学分析,P>0.05,说明两组术后疗效无明显差异。而对两组病例术后并发症的统计学分析,P<0.05,两组有统计学意义,表明颈长肌重建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结论:颈长肌重建是预防颈椎前路手术并发症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