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6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8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25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5篇
  2014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21.
从临床和病理角度分析55例早期胃癌。男女之比为3.2:1,平均58.1岁。共检出59个癌灶,其中小胃癌和微小胃癌各4例。癌灶以胃窦和凹陷型多见,管状腺癌占半数以上。检出球样异型增生13例,癌周腺囊36例。内镜和X线检查能相辅相成。内镜下仔细观察和活检技术的提高有助提高检出率。早期胃癌及时手术治疗预后较好。应加强对高危人群的随访。  相似文献   
22.
23.
目的通过染色放大内镜观察不同大肠黏膜病变的Pitpattern形态,探讨其在早期大肠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染色放大内镜对146例患者的大肠黏膜进行细微结构形态学观察,并与观察部位活检所得的病理组织学改变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146例患者中放大内镜检出息肉172枚,经0.2%的靛胭脂染色放大后又发现0.1~0.5cm大小的息肉84枚,共计息肉样病变256枚。染色放大内镜可明显提高息肉病变的检出率。各种腺管开口分型的病理诊断结果构成差异有显著性,Ⅰ~Ⅴ分型与病变严重程度之间呈明显正相关。染色放大内镜对大肠肿瘤性病变诊断符合率89.5%、敏感性82.2%、特异性92.3%,放大内镜诊断符合率71.5%、敏感性61.8%、特异性77.9%,染色放大内镜对大肠肿瘤性疾病诊断与放大内镜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染色放大内镜对大肠肿瘤的诊断优于放大内镜,能够提高大肠癌的早期诊断率,从而为大肠癌及其癌前病变的内镜下正确处理提供快速而准确的依据。  相似文献   
24.
随着胆道疾病发病率的升高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快速普及,手术操作导致医源性胆管损伤的发病例数在增加,而采用传统的外科手术治疗有创伤大、手术难度高和患者难以接受等特点。本文通过分析21例医源性胆管损伤的临床资料,总结医源性胆管损伤诊断和治疗的体会。  相似文献   
25.
目的:探讨染色放大内镜下大肠病变的腺管开1:2分型与病变组织hMLH1和hMSH2蛋白表达的关系.方法:根据Kudo分型方法,染色放大内镜下大肠病变腺管开口分为I.V型;所有病灶性质由病理组织学分别确诊为非肿瘤性病变、腺瘤性病变及癌性病变: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活检组织hMLH1和hMSH2蛋白的表达.结果:应用染色放大...  相似文献   
26.
目的 探讨胆石病术后结石复发的原因及防治。方法 对68例胆石病术后再次出现结石患者行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同时测量胆管远端生理狭窄段(NDS)长度、观察Oddi括约肌蠕动方向、十二指肠乳头附近憩室以及胆管的其他情况。结果 68例患者中NDS长度≥10mm者46例,Oddi括约肌蠕动方向异常者42例,十二指肠乳头附近有憩室者27例,胆囊管残端过长6例,放置T管后胆管良性狭窄9例。结论 胆石病术后结石复发与Oddi括约肌蠕动方向异常、NDS长度过长、十二指肠乳头附近有憩室、胆囊管残端过长、放置T管后胆管良性狭窄密切相关;胆石病术后再次出现结石首选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切开术(EST)取石。  相似文献   
27.
PTCD与ERCP对接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CD)与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对接胆管支架植入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可行性。方法对8例恶性肿瘤导致的梗阻性黄疸ERCP治疗失败患者,超声引导下PTCD成功后,经引流管进入导丝,与ERCP对接后,行胆道支架植入术。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7例获得成功。其中采取右侧肝管穿刺5例,左侧肝管2例;一次性对接成功6例,分次进行1例;植入金属内支架5例,塑料内支架2例。7例均未发生明显并发症,患者3天后查血胆红素均明显下降。结论PTCD与ERCP对接术在梗阻性黄疸ERCP不成功时是一种可选择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8.
目的初步探讨胶囊内镜对不明原因的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2007年01月~2009年06月间31例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患者胶囊内镜检查的结果。结果31例均完成检查,肠道血管畸形15例,小肠粘膜糜烂4例,小肠憩室1例,小肠结核1例,钩虫症1例,小肠过敏性紫癜1例,小肠占位性病变2例(间质瘤1例,淋巴瘤1例),阴性6例,病变检出率80.6%(25/31)。部分病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结论胶囊内镜安全,无创伤,对不明原因的消化道出血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9.
胆汁CA19—9检测在胆管癌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胆汁糖链抗原19-9(CA19-9)检测对胆管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30例胆管癌患者(胆管癌组)、25例胆管良性病变患者(胆管良性病变组)及25例ERCP检查示胰胆管正常者(正常对照组)。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其血清和胆汁中的CA19—9。结果胆管癌组胆汁CA19-9水平明显高于血清水平(P〈0.01),胆汁和血清CA19—9水平均高于胆管良性病变组及正常对照组(P〈0.05)。胆汁不同临床分期胆管癌患者胆汁CA19.9水平比较,P〉0.05;各期胆汁CA19-9水平显著高于血清(P〈0.05)。以35U/ml为界值,胆汁CA19-9诊断胆管癌的灵敏度为93.3%(28/30)。结论胆汁CA19-9对胆管癌的定性诊断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30.
探讨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中淋巴滤泡的发生率、分布及其相关病变,并评价其与临床病理学的关系。方法应用快速尿素酶试验、HE、W-S银染及AB-PAS染色技术进行分析。结果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组(HPAG)的淋巴滤泡(LF)发生率非常显著地高于幽门螺杆菌非相关性胃炎组(HPNAG)(P<0.0001)。正常粘膜罕见LF。HPAG中的部分病人可见到LF扩大或融合、数量增加及滤泡中心细胞(FCC)核分裂指数增加。结论LF是HPAG的特征性有用标记。LF及淋巴细胞广泛浸润是胃粘膜局部免疫反应形式。LF及淋巴细胞过度增殖可能是胃原发性MALT淋巴瘤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