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篇
  免费   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4篇
临床医学   19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38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分析移位跟骨关节内骨折经跗骨窦入路联合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跗骨窦入路切开复位联合跟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的移位跟骨关节内骨折11例(12足),其中男性8例,女性3例;年龄16~61岁,平均42.3岁。骨折根据Sanders分型:Ⅱ型7足,Ⅲ型4足,IV型1足。比较手术前后跟骨B9hler角、Gissane角,并按照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进行疗效评价。结果伤后3~6d手术,平均4.5d,均获得随访,时间5~16个月,平均11.4个月。术后无内固定失败、感染坏死等软组织并发症;骨折愈合时间8~16周,平均12.6周。B9hler角由术前平均7.2°提高至术后平均32.3°;Gissane角由术前平均104.3°提高至术后平均131.6°。按照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优11足,可1足。结论跗骨窦入路联合锁定钢板内固定是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关节内骨折的理想方法,微创,并发症少,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讨腓骨内固定结合胫骨单边支架外固定治疗胫腓骨开放性骨折的疗效。方法对41例胫骨开放性骨折使用胫骨外固定、腓骨1/3管形钢板内固定治疗,并进行随访分析。结果41例病人中39例正常愈合,2例因有骨缺损骨折愈合不良,予二期手术植骨后愈合。结论胫骨外固定结合腓骨内固定符合现代生物学固定治疗理念,是治疗胫腓骨开放性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3.
许多证据表明人乳头瘤病毒(HPV)某些特异型与颈部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相关,其中以HPV16型及18型更为常见,也有研究认为HPV特异型在浸润性颈部腺癌中亦呈有规律的表达。 作者选择1980年以来的77例颈部腺癌患者病理切片,作了回顾性研究。每份标本取5×5×4mm石蜡块,抽提DNA,经琼脂糖电泳定量,稀释成20μl,直接点2μl样品到硝酸纤维膜上,进行斑点杂  相似文献   
24.
目的:观察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以我院2006年6月-2012年6月间应用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的50例患者为微创组,以我院同期应用传统切开复位固定的例患者为传统组,评定两组疗效。结果:微创组患者平均愈合时间显著短于传统组,出血量显著少于传统组,功能恢复优良率显著高于传统组,并发症发生率发生率显著少于传统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应用于胫骨骨折治疗中,疗效较好,安全可靠,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5.
目的观察云南白药对急性中毒性血尿的治疗效果。方法64例急性中毒性血尿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云南白药,首次服保险子一粒,然后服白药粉0.25g/次,3次/d,观察血尿消失的时间,B组予以常规治疗,不加云南白药。结果A组治疗后血尿消失时间明显短于B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云南白药对急性中毒性血尿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26.
人类基因组计划带来生物学新世纪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类基因组计划是一项宏伟的计划 ,耗时 1 5年的世界大工程已完工。这项计划的完成 ,意味着人类对自身遗传物质的结构将有一个完整的了解 ,最终我们将能控制其表达以提高我们的生活水平 ,将社会的发展带入一个崭新的“生物学新世纪”。1 人类基因组一个基因组是一种生物的所有 DNA,包括该种生物的所有基因。基因携带了生物所需全部蛋白质的遗传信息 ,基因编码的这些蛋白质决定了生物的表型 ,如外表形态、身体对食物的代谢能力、对抗外界感染的能力等 ,甚至决定了生物的行为特征。DNA携带的遗传信息主要由 4种称为碱基的相似化合物决定 ,…  相似文献   
27.
大鼠脂肪基质细胞的分离培养及二步法诱导分化神经细胞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研究脂肪基质细胞体外培养扩增及向神经细胞诱导分化的新方法.方法 取SD大鼠的腹膜后脂肪组织,以Ⅰ型胶原酶消化离心,含10%胎牛血清的DMEM/F12培养基重悬细胞,增殖传代,取第5代细胞进行二步法诱导分化.首先以无血清Neurobasal培养基联合应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 20 ng/mL、表皮生长因子(EGF)20 ng/mL和N2(1:100)添加剂将细胞先诱导成神经球;再取第二代神经球加入1%胎牛血清、5%马血清、0.5μmol/L的维甲酸(RA)和50ng/mL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促进其向神经元和胶质细胞方向分化;免疫荧光染色鉴定细胞分化结果.结果 初接种的细胞大多呈圆球状,悬浮在培养基中,24 h后贴壁.随着细胞密度加大,形态变成单层成纤维样细胞,呈漩涡状排列.无血清Neurobasal培养基诱导5~7 d可见悬浮的神经球出现;神经球迅速增殖,14d时直径可达100μm.分化后的大部分细胞呈现典型的神经元样改变,细胞体为圆形,内可见明显的细胞核,细胞伸出细长突起或网状突起,可见较多的细胞形成网络连接.免疫荧光染色鉴定结果证实,除了神经球可以高表达巢蛋白(nestin)(阳性率75.62%±1.34%)之外,分化细胞还可有效表达β-mbulinⅢ(未成熟神经元标记物,阳性率达57.62%±4.92%)或微管相关蛋白2(MAP2ab)(成熟神经元标记物,阳性率11.25%±3.87%);有少量细胞表达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F)(阳性率18.34%±3.87%)和GalC(阳性率14.35%+3.98%).结论 从成年大鼠脂肪中分离得到的脂肪基质细胞可在体外培养得到大量分化潜能稳定的子代细胞.应用本实验二步诱导法,可得到较高比例的nestin及β-mbulinⅢ阳性细胞,并有一定比例MAP2ab阳性细胞出现.  相似文献   
28.
目的 探索提高大鼠脂肪基质细胞(ADSCs)向神经细胞定向诱导分化比例的实验方法.方法 根据所采用的不同细胞诱导分化方法分为A组(直接诱导组:以含血清及神经营养因子的Neurobasal培养基直接诱导ADSCs向神经细胞分化)和B组[神经球诱导组:先以无血清Neurobasal培养基将ADSCs诱导为神经干细胞(NSCs)球,再以含血清及营养因子的Neurobasal培养基诱导神经球干细胞向神经细胞分化].通过细胞形态学观察以及免疫细胞化学检测巢蛋白(nestin)、β-微管蛋白Ⅲ(β-tubulinⅢ)、微管相关蛋白2(MAP2ab)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鉴定细胞分化结果.结果 免疫细胞化学结果证实,两组细胞均有效表达nestin和β-tubulinⅢ.A组细胞在诱导6 h时nestin表达可达高峰(73.8%±6.5%),并很快下降(24 h为50.3%±3.8%,72 h为10.5%±3.0%),72 h后即检测不到;β-tubulinⅢ在诱导后24 h开始表达(33.5%±6.6%),1周达高峰(84.3%±33%).B组nestin的高表达持续整个神经球阶段,β-tubulinⅢ在神经球阶段有少量表达(成球后7 d为14.1%±3.3%),神经球细胞分化后其表达明显增加(分化后3 d为46.4%±6.1%);B组存由NSCs向神经细胞诱导一定时间后可检测到一定比例的MAP2ab阳性细胞(24.5%).结论 ADSCs在体外稳定扩增传代并在适宜诱导条件下,可以向神经细胞定向分化.应用神经球诱导法和直接诱导法均可得到较高比例的nestin及β-tubulinⅢ阳性细胞,神经球诱导组nestin表达稳定,并有一定比例MAP2ab阳性细胞出现.  相似文献   
29.
“细胞刀”治疗帕金森病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65例帕金森病患者经“细胞刀”治疗,效果满意。强调术前应对病人进行全面评估,加强心理护理,控制血压、作好安全防护,术后严密观察病情,指导肢体随意运动,监护损毁区局部出血、偏瘫、失语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0.
单手戴手套行气管内吸痰的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于一次性医用吸痰管管壁较硬 ,缺乏弹性,容易损伤气道粘膜,深部吸痰管价格昂贵,难以普及,因而目前多家医院仍采用橡胶导尿管吸痰.作者经多年临床实践发现,使用该管吸痰时,需使侧孔不停地旋转方可将气道四壁的痰液彻底吸尽.按照传统的以无菌镊夹持吸痰管的方法进行操作,旋转角度受限且不灵活,而直接以手指搓动吸痰管则可收到满意的效果.具体做法如下:为病人翻身、叩背后,注入2~5ml气管保养液(生理盐水100ml加庆大霉素8万U加糜蛋白酶4000U)稀释痰液, 右手戴一次性无菌手套,拇指与食、中指夹持吸痰管,插至气管分叉处,刺激咳嗽后,手指缓慢搓动吸痰管并后退抽吸痰液.经临床实践证实,该方法可将吸痰管自如地旋转360°以上,使操作更灵活、更轻柔,从而减少了反复抽吸的次数,更好地保护了气道粘膜,保证了吸痰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