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27篇
综合类   27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通过对人尸体胰腺尾部血供状态的研究,探讨胰交通支血管对移植胰腺的影响。方法:按供体胰腺的切取方法切取40例新鲜尸胰,然后用墨汁灌注法和动脉造影法对脾动脉在胰体尾的分布情况进行对比观察,统计分析其染色和造影分布特点以及造影剂含量等。结果:每例胰尾均存在有部分浅染现象,与深染区比较,浅染区组织中墨汁颗粒计数和造影含量明显减少,P<0.01,并通过X线摄片证实,其中8例有明显的造影剂缺失区。结论:离体胰腺尾部血供有所减少,部分影响严重,可能参与术后急慢性胰腺炎的发生发展,影响了供体胰腺的长期存活。  相似文献   
52.
肾移植术后早期国产环孢素药动学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肾移植受者术后早期服用国产环孢素的药动学变化特点。明确环孢素各时点血药浓度与时间-曲线下面积(AUC)的相关关系。方法:43例肾移植受者始服环孢素6 mg·kg~(-1)·d~(-1)7 d后,按不同品种分A组18例,B组15例,C组10例。3组分别于服药即刻,服药后1,2,3,4,5,6,8,10,12 h抽血查环孢素浓度(以C_0、C_1、C_2……C_(12)表示),比较不同品种药动学的变化特点。然后,用逐步回归分析法计算环孢素的总体C_0、C_2、峰浓度C_(max),达峰时间(T_(max)),AUC以及各种指标的变异系数,并计算各浓度值与AUC的相关关系。结果:3种国产环孢素在使用相同剂量时,C_0,C_2,C_(max),T_(max),AUC差异均无显著性,具有同质性。合并分析后,总体值C_0为(215.2±113.0)μg·L~(-1),总体C_(max)=C_2为(1024.8±378.7)μg·L~(-1),达峰时间(2.0±0.9)h,平均2h,AUC为(5106.4±1471.8)μg·h·L~(-1)。抽血检测的10个时点浓度中,C_1、C_2、C_3、C_4、C_6与AUC的相关性有显著性,其中C_2偏相关系数0.96最大,而变异系数(34.9%)相对较小。C_0不仅变异系数(52.8%)较大,且与AUC的相关性亦不显著。结论:国产环孢素总体峰浓度为C_2,与AUC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对AUC的变化影响大。可以将C_2作为临床一个常规的环孢素浓度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53.
加速性排斥反应及急性排斥反应是导致早期肾移植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而血浆置换(PE)则是有效预防此类反应发生的方法之一。我院自1996年始共对11例肾移植术前群体反应性抗体(PRA)及淋巴毒(CDC)增高的患者进行了PE治疗,取得了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54.
目的探讨供体脾灌注对高度致敏肾移植受者稳定期嵌合体形成及移植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对16例高度致敏患者进行配对分组,实验组肾移植术中先予供体脾灌注40min,前瞻性观察脾灌注对患者术后6个月内嵌合体形成、移植肾排斥反应发生及移植肾功能的变化。结果脾灌注后受者外周血中供者来源的有核细胞数量显著增加,受者形成稳定嵌合体的时间较早,例数比对照组更多;肾移植术后脾灌注组排斥反应发生时间较对照组延迟,排斥反应严重程度明显较对照组轻微;术后6个月时,脾灌注组患者血肌酐值低于对照组。结论供体脾灌注可以显著提高高敏肾移植受者外周血中供者来源的有核细胞数量,减轻排斥反应强度,从而促进受者嵌合体的形成,有利于改善稳定期移植肾功能。  相似文献   
55.
盐酸黄连素对环孢素A增效作用的药物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研究盐酸黄连素对肾移植受者使用环孢素A增效作用的体内动力学过程。方法:选择肾移植术后1个月以内、连续服用环孢素A2周、肝肾功能稳定的患者6名,环孢素A剂量6mg·kg~(-1)d~(-1),用FPIA方法(单抗)检测合用黄连素前后各时间点环孢素A全血浓度。结果:单服环孢素A的主要药动学参数分别为T_(max)(h):0.93±0.47,C_(max)(μg·L~(-1)):1176.7±405.88,C_(min)(μg·L~(-1)):173.95±78.71,T_(1/2)(h):2.62±1.00,AUC(μg·L~(-1))·h~(-1):5237.7±1776.5,CL/F(L·h~(-1)):35±15;与黄连素合用的主要药动学参数为T_(max)(h):2.26±1.15,C_(max)(μg·L~(-1)):919.17±330.87,C_(min)(μg·L~(-1)):319.22±163.45,T_(1/2)(h):5.33±2.60,AUC(μg·L~(-1))·h~(-1):9213.17±3802.6,CL/F(L·h~(-1)):22±13。结论:盐酸黄连素与环孢素A合用可使后者T_(max)滞后,t_(1/2)延长,清除率减少,AUC增大,生物利用度增加;对肝肾功能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56.
原发性腹膜后巨大肿瘤切除术中大血管的处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通过回顾性地研究近 15年手术切除原发性腹膜后巨大肿瘤的经验 ,总结术中大血管的处理方法和技巧对预后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对近 15年完整切除的 5 6例原发性腹膜后巨大肿瘤术中处理过程进行归纳分析 ,总结肿瘤生长部位对腹腔大血管处理的影响和处理受累大血管的技巧。结果 累及左、中、右和左右腹部的原发性腹膜后巨大肿瘤的切除率分别为 87.5 %、35 .7%、5 2 .2 %和 2 6 .7%。结扎切断脾血管 2 3例次 ,修补大血管 14例次。 4例次为意外紧急处理 ,其余均为预防性程序性处理 ;术后死亡 1例。血管修补组与同期血管壁残瘤组 2 8例比较 ,2年复发率分别为 14.3%和 5 3.6 % ,差异显著 ,P <0 .0 1。结论 对于累及腹腔大血管的原发性腹膜后巨大肿瘤 ,左侧大血管较易处理 ,手术切除率明显高于右侧 ;仔细结扎切断脾血管和预防性地切除受累大血管壁再行修补血管是保证手术安全性、提高腹膜后巨大肿瘤切除率、减少复发率的重要操作步骤。  相似文献   
57.
目的通过测定病人血清中sFas的含量,观察输供体骨髓对肾移植前后sFas含量变化的影响,探讨sFas与输供体骨髓(DBM)之间的关系及意义。方法:80例肾移植病人分为四组,第一组术前用免疫抑制剂霉酚酸酯(MMF) 输供体骨髓;第二组术前用免疫抑制剂;第三组术前输供体骨髓;第四组术前MMF与DBM均不使用。分别在术前、术后6月和12月采血测sFas含量。结果:第一组与第二组、第四组相比有极显著差异,第三组与第二、第四组相比有明显差异;第一、第三组术后6月、12月与术前相比有明显差异,但术后6月和12月相比无显著差异。结论:受者体内血清中sFas水平升高可能与输供体骨髓能持续提供抗原刺激有关,受者CTL及TH1被抗原激活后表达Fas及FasL而发生凋亡,起到抑制排斥反应的作用。  相似文献   
58.
黄连素对肾移植患者环孢素A血浓度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研究黄连素对环孢素A(CsA)血浓度的影响。方法 将50例同种异体肾移植术后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1组为黄连素组,30例;另1组为对照组,20例。用黄连素前测定所有受者的CsA血浓度谷值。黄连素用量为0.2g,每日3次,7d后复测所有受者的CsA血浓度值,同时测定肝、肾功能,观察期间免疫抑制剂用量不变,不用其它影响CsA血浓度的药物。结果 服用黄连素后CsA血浓度与服黄连素前相比显著升高,P<0.001。结论 黄连素可提高CsA血浓度,与CsA联合应用可减少CsA用量。  相似文献   
59.
目的:探讨女性膀胱出口梗阻的诊治方法。方法:对30例女性膀胱出口梗阻患者的诊治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20例行B超检查,7例行IVU检查,13例行尿动力学检查,25例行膀胱尿道镜检查。手术治疗21例,保守治疗9例。结果:保守治疗9例,7例效果满意,21例行经尿道膀胱颈电切术,19例术后临床症状消失,无剩余尿,2例症状改善。结论:膀胱尿道镜和尿动力学检查是该病可靠的诊断方法,经尿道膀胱颈电切术(TuRBn)是治疗女性膀胱出口梗阻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60.
肾移植术后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纤维化淤胆性肝炎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肾移植术后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纤维化淤胆性肝炎的临床及组织学特征。方法 回顾观察了3例肾移植术后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纤维化淤胆性肝炎患者的临床特点,并对其肝穿刺组织进行HE、浸银染色及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HBcAg)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结果 3例患者均表现为进行性肝功能衰竭,血清转氨酶仅轻度上升;汇管区广泛纤维化,毛细胆管及肝细胞内胆汁淤积明显,炎性细胞浸润轻,肝细胞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HBcAg)强表达。结论 肾移植术后的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纤维化淤胆性肝炎是一种特殊的、致死性病毒性肝炎;乙型肝炎病毒无症状携带者肾移植术后应密切监测肝功能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