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4篇
基础医学   1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3篇
综合类   6篇
药学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21.
目的 探讨依替巴肽与替罗非班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介入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ACS中不稳定型心绞痛及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UA/NSTEMI)28例,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依替巴肽(受试)组和替罗非班(对照)组,在常规予抗血小板及抗凝治疗基础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手术开始时即静脉予依替巴肽或替罗非班,观察比较两组住院期间及术后30 d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出血情况及血小板减少症.结果 两组住院期间及术后30 d内MACE事件均末发生;24 h心电图缺血导联数与用药及PCI前相比均减少,对照组更明显(P<0.05);两组均未发生大出血事件,轻微出血发生率受试和对照分别为21.4%和28.6%.结论 两种血小板膜糖蛋白受体拈抗剂在ACS介入治疗中均能起到辅助作用,且安全性好,但长期疗效及毒副作用有待进一步研究观察.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讨与慢血流发生可能有关的危险因素,以及地尔硫卓治疗慢血流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存在慢血流现象但冠状动脉无明显病变的31例病例作为慢血流组,并随机选取相同时期冠状动脉造影显示远端血流灌注无延迟且冠状动脉无明显病变的26例病例作为对照组.应用t检验和卡方检验比较两组间各项临床指标的差异,采用多元Logistic同归对影响慢血流的各因素进行分析,并随访慢血流患者应用地尔硫卓治疗后的疗效及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心率、血压、血糖、血脂、凝血时间等临床指标方面无统计学差异;而慢血流组患者的血红细胞计数、尿酸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差异.经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只有尿酸是慢血流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慢血流组患者均无心血管事件发生,但经过地尔硫卓治疗的慢血流组患者较未用地尔硫卓治疗的慢血流组患者胸部不适症状得到明显改善.结论:尿酸水平的增高可能参与慢血流发生的病理生理过程,对慢血流患者采用地尔硫卓治疗可能会改善患者的胸部不适症状.  相似文献   
23.
既往研究已表明谷胱甘肽S-转肽酶(GSTs)存在基因多态性,这种突变可增加人体对癌源性物质及炎症性疾病的敏感性.近年的研究结果提示GSTs基因多态性与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这种相关性使我们从分子水平上探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从而达到基于个体基因型采取预防及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24.
目的 探讨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临床与冠状动脉造影特点.方法 回顾分析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227例,其中合并糖尿病患者(DM组)67例,不合并糖尿病患者(非DM组)16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血脂、血压,观察其冠状动脉受累情况.结果 DM组的甘油三酯(TG)、血浆致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IP)和空腹血浆葡萄糖浓度(FBG)明显高于非DM组(P<0.01).吸烟数、收缩压及舒张压DM组均比非DM组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M组冠状动脉三支病变发生率(53.7%)明显高于非DM组(36.9%),而单支病变发生率(20.9%)显著低于非DM组(41.3%)(P<0.05),弥漫性病变发生率(64.2%)显著高于非DM组(45.0%)(P<0.05).结论 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中血脂异常高发,冠状动脉病变范围广泛,综合干预血糖及心血管病的其他高危因素,对防止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及改善预后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