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7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28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3篇
临床医学   54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36篇
外科学   224篇
综合类   102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48篇
中国医学   7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48篇
  2005年   51篇
  2004年   50篇
  2003年   47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2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 毫秒
61.
Abdu手术(经椎弓根椎体间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应用Abdu手术(经椎弓根椎体间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方法 采用一种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新方法“经椎弓根椎体间内固定系统”(PTSF),其特点在于两枚骶骨螺钉从骶1椎弓根进入,向上、内、前方穿过骶岬、L5、S1椎间盘,进入L5椎体内,不穿透其前缘,结合两枚L4椎弓根螺钉,以具有防止螺钉轴向滑移功能的棘齿槽式钢板、垫片连接 ,构成PTSF内固定系统对腰骶椎的坚持固定。结果 临床应用6例,获随访5例,平均随访5-8月,按Henderson标准评价;优四例,良一例,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经椎弓椎体间内固定系统(PTSF)具有内固定坚强、安全、有效的特点,近期随访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62.
可吸收球囊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结合短节段椎弓根螺钉系统撑开复位内固定的可吸收球囊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生物力学性能变化。[方法]采集6具新鲜固定湿润成人尸体胸腰椎标本,制成T11-L1,L2~4、L1~3节段标本10个,用自由落体撞击试验造成中间椎体爆裂型骨折,行APF椎弓根螺钉撑开复位,经椎弓根于伤椎椎体内置入可吸收高分子材料-DL-乳酸与ε-己内酯(70:30)的共聚物(PDLLA-CL)制作的可吸收球囊,注入自固化磷酸钙骨水泥行可吸收球囊椎体成形术。分别于骨折前、骨折撑开复位椎体成形术后,用万能材料试验机测定中间椎体在前屈、后伸、侧屈状态下应力-应变、轴向刚度变化及扭转应力下刚度的变化。[结果]伤椎经可吸收球囊椎体成形术治疗后,抗压强度均有所增加,前屈为8%,后伸15%,侧屈9.8%,其中以后伸时增加显著(P〈0.05)。治疗后的轴向刚度普遍得到提高,与骨折前相比,前屈增加11%,后伸增加8%,侧屈增加3%。治疗后椎体在扭转应力下刚度小于骨折前,但两者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1)结合短节段椎弓根螺钉系统撑开复位内固定的可吸收球囊椎体成形术,有助于伤椎的重建,术后脊柱的生物力学特性接近骨折前水平;(2)可吸收球囊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在避免骨水泥渗漏可能导致的潜在危险之前提下,从本质上恢复胸腰椎爆裂型骨折伤椎椎体结构的完整性,恢复其高度,从而恢复和维持脊柱的生理弧度,防止继发性脊柱后凸畸形变引起的迟发性腰背痛及脊髓、神经损伤,以从根本上解决单纯用经椎弓根内固定器治疗胸腰椎爆裂型骨折遗留的并发症,为临床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提供了一个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63.
腰椎间盘突出合并椎体后缘离断症的治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合并椎体后缘离断症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腰椎间盘突出合并椎体后缘离断患者31例,男24例,女7例;年龄18~61岁,平均32.6岁,20~40岁者占64.5%.2例采用保守治疗,其余29例根据离断骨块、突出椎间盘与椎管的关系选择术式.偏一侧者行患侧开窗或扩大开窗摘除致压物,呈中央型或旁中央型者行双侧开窗摘除致压物,累及椎管前方大部者行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posterior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或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结果全部病例随访1~4年,平均2.6年.1例保守治疗无效者改行患侧开窗减压术.离断骨块和突出椎间盘偏一侧者6例术后均获显效;中央型或旁中央型者10例术后总体恢复率仅为60%,未恢复及术后症状加重者再行PLIF而获明显改善;累及椎管前方大部者13例术后均获得满意疗效.结论腰椎间盘突出合并椎体后缘离断症经保守治疗无效者应尽早手术治疗.病变偏一侧者可行患侧开窗或扩大开窗摘除致压物;中央型或旁中央型者若突出物占位椎管以旁侧为主且该侧无明显侧隐窝狭窄时可行双侧开窗减压,若突出物占位椎管以中央为主或存在明显侧隐窝狭窄时应行PLIF或TLIF;累及椎管前方大部者应行PLIF或TLIF.  相似文献   
64.
自1974年以来,我们对6例股骨上段骨肿瘤患者作了股骨上段瘤段截除和人工股骨上段替代术。经3年至5年复查,疗效尚称满意。报道如下。病例摘要例1 女性,17岁。1974年5月因右髋酸痛7个月入院。患髋呈轻度内收畸形,活动受  相似文献   
65.
目的测试骶骨螺钉经上终板固定技术的生物力学性能,并与经前皮质固定技术比较。方法取17具新鲜成年男性骶骨标本,两侧分别采用螺钉经上终板固定和经前皮质固定技术。经前皮质固定的螺钉指向前内侧,平行于终板;经上终板固定的螺钉指向前内侧,矢状面上向头侧成30°~35°角,钉尖对向S1上终板的前部。植入螺钉时测定最大扭矩;通过模拟生理应力进行疲劳试验,测定固定刚度变化和拔出力。结果经上终板固定组螺钉最大扭矩为(3.18±0.49)Nm,经前皮质固定组为(1.98±0.76)Nm, 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 0.01),经上终板固定组比经前皮质固定组高60.6%; 经上终板固定组拔出力为(1457±276)N,经前皮质固定组为(1122±364)N, 差异有显著性(P< 0.05),经上终板固定组比经前皮质固定组高29.9%;在循环负载过程中,两组刚度在负载早期(前5000个循环)均明显下降,然后趋于平稳,经上终板固定组的最后刚度高于经前皮质固定组(P< 0.05)。两组中螺钉的最大扭矩与拔出力均有显著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4和0.95(P< 0.01)。结论骶骨螺钉经上终板固定技术与经前皮质固定技术相比有一定的力学优越性。  相似文献   
66.
目的:研究和评估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在手术治疗骶骨肿瘤中的价值和作用。方法:对39例恶性骶骨肿瘤及19例良性骶骨肿瘤手术前行股动脉插管数字减影动脉造影及靶血管栓塞。结果:39例骶骨恶性肿瘤多显示大量增生血管.在肿瘤区呈团块状表现,血管迂回不规则,可见肿瘤染色。而良性肿瘤则多无大量血管增生,可供鉴别。靶血管栓塞后24小时内手术出血量大为减少。结论:DSA检查显示骶骨肿瘤部位的血管图像清晰,骶骨恶性肿瘤大量不规则增生血管并有密度不均匀的肿瘤染色.对鉴别良恶性肿瘤有重要意义,并对外科治疗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7.
骶骨肿瘤靶血管栓塞后手术治疗的临床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骶骨肿瘤靶血管栓塞后手术治疗的经验。方法对62例各类骶骨肿瘤患进行靶血管栓塞后手术治疗.并随访其效果。结果所有患均顺利完成手术,无术中死亡休克病例。除死亡病例外,共54例获得随访,平均随访5.5a(3个月~11年)。3例复发.5例有不同程度地骶神经损伤症状,其余患均可以从事轻体力劳动,甚至可以恢复到原来的工作岗位,无跛行。结论靶血管栓塞后手术治疗明显减少术中出血,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术后骨盆环重建应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但宜尽量简单。术前应常规活全明确骶骨肿瘤的性质.以利于决定进一步治疗方案。在彻底切除肿瘤的同时,应尽量保留至少一侧的S3神经根。  相似文献   
68.
9例HG复锁式假体行THR-CL近期疗效,经平均1年随访,全部病例髋关节功能均达优良标准。有2例Dorr比值在0.51~0.75之间,股骨近段形态属B型者,弃拐后有轻度股区痛,半年后消失。全部病例髋臼和股骨头假体各区均未见X线硬化和>1mm宽的X线透射带,也未见假体下沉或内翻移位,在股骨头假体的微孔-骨界面(1、7区)可见骨锚固征。表明HG复锁式假体疗效满意,认为此与假体设计和制造提供了有利于生物学固定的初始固定、微孔表面和假体刚度有关。  相似文献   
69.
胸腰椎Chance骨折的特点及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胸腰椎Chance骨折的损伤机制、合并伤及短节段椎弓根螺钉系统治疗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1例Chance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8例,女3例;年龄16~56岁,平均31岁。重物砸伤9例,高处坠落伤7例,交通伤5例。Chance骨折发生在T11 1例,T12 3例,L1 9例,L2 6例,L3 1例,L2-3 1例。所有患者均无明显脊髓神经损伤。合并伤:高处坠落伤中1例合并踝关节开放脱位与颅脑损伤,1例合并跟骨骨折,另有1例合并T10压缩骨折;交通伤中1例合并肠系膜撕裂及脾破裂;重物砸伤中1例合并多根肋骨骨折,1例合并血气胸。所有患者行短节段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治疗。结果 随访时间8个月~4.7年,平均3.1年,无并发症发生。伤椎前缘高度由术前(75.7±15.5)%恢复至术后(96.1±3.4)%(t=-6.61,P〈0.01),末次随访时为(94.8±3.4)%,与术后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8,P〉0.05)。Cobb角由术前(10.71±8.51)。恢复至术后(-1.1±9.7)。(t=4.80,P〈0.01),末次随访时为(-0.7±10.9)°,与术后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1,P〉0.05)。随访时患者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平均为9.5(0~35)。结论 胸腰椎Chance骨折损伤机制较为复杂,不只是发生在系有安全带的交通伤中。不同的致伤因素引起的合并伤也不相同。Chance骨折是一种不稳定性脊柱骨折,短节段椎弓根螺钉系统治疗可重建脊柱的稳定性,恢复脊柱序列,获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70.
颈椎前路低切迹钛板系统的生物力学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对自行研制的颈椎前路低切迹钛板系统(ACLPS)进行生物力学评价。方法:采用16具颈椎标本随机分为A、B两组,行载荷-位移测定后,制作C5椎体及相邻椎间盘切除、髂骨植骨及钛板固定标本(A组用ACLPS,B组用Orion),再行载荷-位移、扭矩和扭转刚度测定;对ACLPS行拔出试验及疲劳试验,以三维有限元分析钛板的应力变化及其分布。结果:ACLPS与Orion内固定后颈椎位移降低幅度、各纵向位移、颈椎的扭矩和扭转刚度、最大拔出力及相对位移和能量吸收值比较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其疲劳强度为473.27Mpa,疲劳载荷次数达5.5×105次,足以满足术后在体内安放较长时间;有限元计算得出ACLPS孔洞周围有较大应力集中,但其孔洞直径和孔边距离仍处安全范围。结论:ACLPS具有较高的强度和紧固能力,能提供较好的生物力学稳定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