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7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28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3篇
临床医学   54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36篇
外科学   224篇
综合类   102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48篇
中国医学   7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48篇
  2005年   51篇
  2004年   50篇
  2003年   47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2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背景:瘦素作为一种内分泌激素参与机体能量代谢的调节,近年来瘦素对骨代谢的调节作用也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 目的:克隆人Leptin基因,构建重组原核表达载体PEGX-5X-3/Leptin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观察Leptin融合蛋白对人成骨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 设计、时间及地点:单一样本观察,于2007-07/2008-05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实验室完成。 材料:新鲜的脂肪组织取自苏州大学附一院(供者知情并同意)、大肠杆菌DH5α、人成骨细胞由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实验室保种。 方法:从人脂肪组织中提取RNA,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获得人Leptin全部序列,克隆入带有GST原核细胞表达载体PEGX-5X-3中,实现插入基因的融和表达,用SDS-PAGE和Western Blot对表达产物进行鉴定,提取并纯化GST-Leptin融合蛋白,以5,10,20,40 mg/L不同质量浓度与人成骨细胞共培养,同时设立相应浓度梯度的GST蛋白组,四甲基偶氮唑盐法测两组人成骨细胞的体外增殖情况。 主要观察指标:①Leptin 基因的克隆与鉴定。②重组质粒的双酶切及聚合酶链反应鉴定。③融合蛋白的表达。④GST-Leptin融合蛋白的纯化。⑤GST-Leptin融合蛋白的鉴定。⑥GST-Leptin融合蛋白对人成骨细胞的生长影响。 结果: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扩增得到的特异性片段长度约为450 bp,以此构建的重组质粒PEGX-5X-3/Leptin,经BamH Ⅰ和Xho Ⅰ双酶切后显示5 kb和450 bp左右的两条片段,测序结果与Genbank中报道的完全一致,证明Leptin基因已成功地克隆到了原核表达载体PEGX-5X-3中。并在大肠杆菌中获得稳定的表达, 表达产物的相对分子质量(Mr)同预期值相一致,融合蛋白为Mr 45 000,GST蛋白为Mr 29 000,与GST蛋白组相比,20,40 mg/L的GST-Leptin融合蛋白可以明显促进细胞的生长 (P < 0.05),且其促进作用有一定的浓度依赖性。 结论:成功构建了PEGX-5X-3/Leptin重组原核表达载体,在E.coli BL21中表达GST-Leptin融合蛋白, 并以浓度依赖性促进人成骨细胞的生长。  相似文献   
62.
后凸成形术治疗多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多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002年10月至2007年4月采用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多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42例96椎,男14例,女28例;年龄56~91岁,平均72.5岁.在"C"型臂X线机引导下,经皮穿刺完成手术,包括通过工作通道放置球囊,扩张球囊复位骨折和形成空腔,以及骨水泥充填.观察术后症状改善、骨折复位及后凸矫正情况,并分析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42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平均随访31.4个月.疼痛VAS评分由术前(7.1±2.4)分降低为术后的(2.7±1.3)分,椎体前缘、中部高度分别由术前的(1.8±0.5)cm、(1.6±0.6) cm增至术后的(2.3±0.6) cm、(2.2±0.7) 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椎体后缘高度术前、术后和随访期间均无明显变化.每个椎体后凸角平均矫正9.2°.随访过程中矫正度无丢失.SF-36健康调查评分表8个分项维度中包括机体机能、独立能力、躯体疼痛、活力、情感和精神状态6个维度明显提高.42例中发生骨水泥渗漏6例,未出现临床症状;肺栓塞1例,经治疗症状消失.结论 微创椎体后凸成形术是治疗多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3.
目的测试骶骨螺钉经上终板固定技术的生物力学性能,并与经前皮质固定技术比较。方法取17具新鲜成年男性骶骨标本,两侧分别采用螺钉经上终板固定和经前皮质固定技术。经前皮质固定的螺钉指向前内侧,平行于终板;经上终板固定的螺钉指向前内侧,矢状面上向头侧成30°~35°角,钉尖对向S1上终板的前部。植入螺钉时测定最大扭矩;通过模拟生理应力进行疲劳试验,测定固定刚度变化和拔出力。结果经上终板固定组螺钉最大扭矩为(3.18±0.49)Nm,经前皮质固定组为(1.98±0.76)Nm, 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 0.01),经上终板固定组比经前皮质固定组高60.6%; 经上终板固定组拔出力为(1457±276)N,经前皮质固定组为(1122±364)N, 差异有显著性(P< 0.05),经上终板固定组比经前皮质固定组高29.9%;在循环负载过程中,两组刚度在负载早期(前5000个循环)均明显下降,然后趋于平稳,经上终板固定组的最后刚度高于经前皮质固定组(P< 0.05)。两组中螺钉的最大扭矩与拔出力均有显著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4和0.95(P< 0.01)。结论骶骨螺钉经上终板固定技术与经前皮质固定技术相比有一定的力学优越性。  相似文献   
64.
目的:研究和评估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在手术治疗骶骨肿瘤中的价值和作用。方法:对39例恶性骶骨肿瘤及19例良性骶骨肿瘤手术前行股动脉插管数字减影动脉造影及靶血管栓塞。结果:39例骶骨恶性肿瘤多显示大量增生血管.在肿瘤区呈团块状表现,血管迂回不规则,可见肿瘤染色。而良性肿瘤则多无大量血管增生,可供鉴别。靶血管栓塞后24小时内手术出血量大为减少。结论:DSA检查显示骶骨肿瘤部位的血管图像清晰,骶骨恶性肿瘤大量不规则增生血管并有密度不均匀的肿瘤染色.对鉴别良恶性肿瘤有重要意义,并对外科治疗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5.
骶骨肿瘤靶血管栓塞后手术治疗的临床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骶骨肿瘤靶血管栓塞后手术治疗的经验。方法对62例各类骶骨肿瘤患进行靶血管栓塞后手术治疗.并随访其效果。结果所有患均顺利完成手术,无术中死亡休克病例。除死亡病例外,共54例获得随访,平均随访5.5a(3个月~11年)。3例复发.5例有不同程度地骶神经损伤症状,其余患均可以从事轻体力劳动,甚至可以恢复到原来的工作岗位,无跛行。结论靶血管栓塞后手术治疗明显减少术中出血,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术后骨盆环重建应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但宜尽量简单。术前应常规活全明确骶骨肿瘤的性质.以利于决定进一步治疗方案。在彻底切除肿瘤的同时,应尽量保留至少一侧的S3神经根。  相似文献   
66.
9例HG复锁式假体行THR-CL近期疗效,经平均1年随访,全部病例髋关节功能均达优良标准。有2例Dorr比值在0.51~0.75之间,股骨近段形态属B型者,弃拐后有轻度股区痛,半年后消失。全部病例髋臼和股骨头假体各区均未见X线硬化和>1mm宽的X线透射带,也未见假体下沉或内翻移位,在股骨头假体的微孔-骨界面(1、7区)可见骨锚固征。表明HG复锁式假体疗效满意,认为此与假体设计和制造提供了有利于生物学固定的初始固定、微孔表面和假体刚度有关。  相似文献   
67.
胸腰椎Chance骨折的特点及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胸腰椎Chance骨折的损伤机制、合并伤及短节段椎弓根螺钉系统治疗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1例Chance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8例,女3例;年龄16~56岁,平均31岁。重物砸伤9例,高处坠落伤7例,交通伤5例。Chance骨折发生在T11 1例,T12 3例,L1 9例,L2 6例,L3 1例,L2-3 1例。所有患者均无明显脊髓神经损伤。合并伤:高处坠落伤中1例合并踝关节开放脱位与颅脑损伤,1例合并跟骨骨折,另有1例合并T10压缩骨折;交通伤中1例合并肠系膜撕裂及脾破裂;重物砸伤中1例合并多根肋骨骨折,1例合并血气胸。所有患者行短节段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治疗。结果 随访时间8个月~4.7年,平均3.1年,无并发症发生。伤椎前缘高度由术前(75.7±15.5)%恢复至术后(96.1±3.4)%(t=-6.61,P〈0.01),末次随访时为(94.8±3.4)%,与术后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8,P〉0.05)。Cobb角由术前(10.71±8.51)。恢复至术后(-1.1±9.7)。(t=4.80,P〈0.01),末次随访时为(-0.7±10.9)°,与术后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1,P〉0.05)。随访时患者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平均为9.5(0~35)。结论 胸腰椎Chance骨折损伤机制较为复杂,不只是发生在系有安全带的交通伤中。不同的致伤因素引起的合并伤也不相同。Chance骨折是一种不稳定性脊柱骨折,短节段椎弓根螺钉系统治疗可重建脊柱的稳定性,恢复脊柱序列,获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68.
颈椎前路低切迹钛板系统的生物力学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对自行研制的颈椎前路低切迹钛板系统(ACLPS)进行生物力学评价。方法:采用16具颈椎标本随机分为A、B两组,行载荷-位移测定后,制作C5椎体及相邻椎间盘切除、髂骨植骨及钛板固定标本(A组用ACLPS,B组用Orion),再行载荷-位移、扭矩和扭转刚度测定;对ACLPS行拔出试验及疲劳试验,以三维有限元分析钛板的应力变化及其分布。结果:ACLPS与Orion内固定后颈椎位移降低幅度、各纵向位移、颈椎的扭矩和扭转刚度、最大拔出力及相对位移和能量吸收值比较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其疲劳强度为473.27Mpa,疲劳载荷次数达5.5×105次,足以满足术后在体内安放较长时间;有限元计算得出ACLPS孔洞周围有较大应力集中,但其孔洞直径和孔边距离仍处安全范围。结论:ACLPS具有较高的强度和紧固能力,能提供较好的生物力学稳定作用。  相似文献   
69.
急性创伤性腰椎滑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急性创伤性腰椎滑脱(acute traumatic spondylolisthesis,ATS)的临床特点。方法 1999年5月~2002年1月诊治7例急性创伤性腰椎滑脱患:1例症状轻行保守治疗,其余6例滑脱均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植骨术。结果 7例获1~11年,平均5年2个月随访。临床疗效按Henderson标准评价:优6例,良1例。结论 与峡部崩裂滑脱相比,ATS伴软组织损伤与峡部骨折或小关节突骨折,绝大多数需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70.
目的 探讨椎体成形术时骨水泥渗漏是否会引起椎间盘退变,以及椎间盘退变程度与骨水泥类型是否相关。方法 选用8只成年家犬,以每只犬L2-3、L3-4、L4-5椎间盘为实验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methacrylate,PMMA)与磷酸钙骨水泥(calcium phosphate cement,CPC)3组。对照组仅行椎间盘穿刺,不注入任何物质,PMMA组及CPC组均各向椎间盘注入0.1ml骨水泥。术前及术后24周摄正、侧位X线片,计算椎间盘高度指数百分数(disc height index percentage,DHIP)。术后24周行MR检查,计算MRI指数。组织学检查参照Masuda标准对椎间盘退变程度评分并分析。结果 术后24周X线片显示对照组椎间隙无狭窄,病理学检查未见椎间盘退变。PMMA、CPC组椎间盘MRI显示:椎间隙有狭窄,R加权像髓核信号不同程度降低且不均一,其相对高信号区面积减小,髓核形态不规则,纤维环与髓核界限不清。组织学检查显示髓核细胞数量不同程度减少,空泡变小。髓核的细胞外基质不同程度压缩,纤维环断裂或扭转。3组DHIP、MRI指数、组织学评分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PMMA、CPC注入椎间盘会导致椎间盘退变,PMMA所致椎间盘退变较CPC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