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7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28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3篇
临床医学   54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36篇
外科学   224篇
综合类   102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48篇
中国医学   7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48篇
  2005年   51篇
  2004年   50篇
  2003年   47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2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探讨经椎弓根外途径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胸椎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分析2008年1月至2009年1月期间对16例胸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椎体行单侧椎弓根外途径椎体后凸成形术患者,MRI确定责任椎体22个。记录手术时间及透视次数。采用视觉模拟评分、Osw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估患者手术前后及末次随访时的疼痛程度及日常功能。通过X线测量评估患者术前、术后椎体高度及后凸畸形纠正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1例患者出现少量椎间隙骨水泥渗漏,但无症状性并发症,1例患者出现肋间神经受损的症状。平均手术时间为31 min,透视次数为19.1次。术后胸背痛明显缓解,随访12~24个月(平均14.2个月)。VAS评分术前为(8.2±1.1)分,术后3 d时为(2.6±0.8)分,末次随访时为(2.8±1.1)分。ODI评分术前为(69.2±1.2)分,术后3 d时为(32.2±1.1)分,末次随访时为(35.1±1.8)分。术后椎体前缘高度、中部高度及Cobb's角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经椎弓根外途径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胸椎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是有效的,能减少术者及患者的放射暴露时间。  相似文献   
22.
报告82例不稳定性胸腰椎骨折患者行SF内固定治疗的随访情况,平均随访时间25.3个月。结果显示SF在恢复椎体高度、矫正Cobb角、恢复椎管容积及改善神经功能方面有良好的效果。表明SF是较好的治疗不稳定性胸腰椎骨折的内固定系统。  相似文献   
23.
本文报道9例在CT 和X 线平片上都有同一类型病理变化、发病机理和临床过程的胸腰椎压缩劈裂骨折.CT 上的共同病理变化为:(1)骨折椎的上椎间盘损伤;(2)椎体上1/2的压缩骨折:(3)椎体下1/2的矢状劈裂骨折:(4)椎管前部出现椎体中柱骨折块:(5)椎板骨折.通过对本类骨折的力学分析,作者认为这是—种独立的不稳定性爆裂骨折,且有神经性不稳定的特征.临床治疗应切开复位,并使用有撑开效应的固定器.  相似文献   
24.
Erlacher氏(1922年)最先报告胫骨近端内翻畸形,而详细叙述此病者是Blount氏(1937年),并予以胫内翻之称。此病是膝内翻的较常见原因之一。其特征为局限于胫骨近端骨骺内侧部的生长障碍,造成胫骨近端内翻成角和胫骨内旋畸形。国内尚无报  相似文献   
25.
目的 探讨缺血预处理对兔脊髓缺血性损伤的作用。方法 夹闭腹主动脉肾下段 ,建立脊髓缺血模型。2 1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 3组 :假手术组 5只 ,缺血预处理组 8只 ,缺血组 8只。假手术组只进行麻醉和手术操作 ,不阻断腹主动脉 ;缺血预处理组先阻断腹主动脉 5min ,开放 15min ,再阻断 4 0min后开放灌注 ;缺血组阻断腹主动脉 4 0min后开放灌注。 3组术后均进行神经功能评分 ,再灌注 7d后处死动物 ,取L3~ 5段脊髓行病理学观察。结果 缺血预处理组神经功能评分在各时间点明显高于缺血组 (P <0 .0 1) ,脊髓前角正常神经元数量较缺血组明显增多 (P <0 .0 1)。结论 缺血预处理对主动脉阻断所致的兔脊髓缺血性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6.
积极健康地发展我国的微创脊柱外科   总被引:24,自引:6,他引:24  
随着工业技术和临床医学水平的进步,以及现代外科发展的有限性、显微化、替代化和人工智能化等高新技术,大大促进了微创脊柱外科技术的发展。微创脊柱外科(minimallyinvasivespinesurgery,MISS),是指经非传统手术途径并借助特殊手术器械、仪器或其它手段进行脊柱疾患诊治操作的微创技术和方法。目前微创脊柱外科主要包括两大类:经皮穿刺技术和内窥镜辅助技术。现在开展最多最成熟的是腰椎间盘疾病的微创治疗。但MISS的内容远不止于此,从20世纪30年代至今几乎涉及了脊柱外科的所有疾病。1934年、1948年Ball和Valls分别报告脊柱后…  相似文献   
27.
目的 观察生理解剖学屏障与FasL的分子生物学效应之间的关系,探讨椎间盘退变的发病机制.方法 采用18规格的皮肤穿刺针穿刺家兔纤维环,在术后的3、6、10周收集正常及穿刺后的椎间盘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FasL及白细胞介素(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等炎性因子的表达.结果 正常髓核组织中可见少许髓核细胞质中FasL呈弱阳性染色(8.7%),实验组髓核细胞质则呈强阳性染色(41.6%、48.8%、46.4%).FasL阳性细胞百分比在正常组与各实验组之间的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髓核细胞FasL阳性表达百分比与IL-6及TNF-α阳性表达百分比之间显著相关(r=0.424,P<0.05及r=0.527,P<0.01).结论 FasL与理解剖学屏障的共同作用,可能是使髓核组织产生免免效应的重要因素.当生理解剖学屏障受到损伤后(如穿刺纤维环),FasL、IL-6及TNF-α的表达程度增强,FasL所介导的免疫炎性反应是引起椎间盘退变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8.
报道了现代骨水泥术固定的全髋置换术43例45髋。术后X线片提示股骨头假体固定质量(Barrack标准):A级25髋,B级20髋,无1例C级和D级,随访5~6年,结果:功能优良率94%,尚可6%,X线片显示臼杯可能松动1髋(2%),股骨头假体可能松动和很可能松动各2髋(4%),无1例肯定松动。表明第二代CTHR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文献报道的第一代CTHR。作者还介绍了现代骨水泥固定术的方法,改善疗效的机制及手术必须注意的其它问题。  相似文献   
29.
移位复杂型髋臼骨折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46,自引:0,他引:46  
目的总结移位复杂型髋臼骨折的手术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从1990年3月~1999年9月,共手术治疗98例,其中后柱合并后壁骨折9例,横形合并后壁骨折22例,“T”形骨折28例,双柱骨折37例,前柱合并后半横形骨折2例。手术采用Kocher-Langenbeck(K-L)入路28例,髂腹股沟入路21例,延长髂股入路16例,双入路(髂腹股沟 K-L入路)33例。结果解剖复位62例(63.3%),满意复位32例(32.7%),不满意复位4例(4.1%)。解剖复位率在最初和最近4.5年手术组分别为50.0%和72.4%。获2~10年随访的78例中,临床和X线优良率分别为70.5%和71.8%,其中解剖和非解剖复位组的临床优良率分别为83.9%和36.4%(χ2=22.89,P<0.01)。并发症:坐骨神经不全性牵伸损伤1例(1.0%);深部感染2例(2.0%);静脉血栓形成2例(2.0%);中、重度骨关节炎2例(2.0%),轻度5例(5.1%);股骨头缺血性坏死2例(2.0%);异位骨化BrookerⅠ、Ⅱ度24例(24.5%),Ⅲ度8例(8.2%)。结论(1)手术治疗移位复杂型髋臼骨折可取得满意的骨折复位和临床疗效;(2)复位质量与疗效密切相关;(3)医生的临床经验对于提高复位质量,改善远期疗效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30.
腰椎间融合器的现状及发展方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世纪50年代,Cloward首先提出后路腰椎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的概念。从生物力学看这是一种较为理想的脊柱融合术,已逐渐发展成为脊柱外科基本技术之一。1984年,DeBowes报道将不锈钢笼(cage)置入马的颈椎获得愈合。1988年,Bagby将cage按照Cloward方法用于人体颈椎间融合.并提出“撑开-压缩”原理(distraction-compression principle)来描述纤维环撑开后对椎间隙内cage形成压缩固定的力学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