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2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8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于1990年问世,但其在实质性肿瘤治疗应用的范围和价值仅在近年来才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国际上自1999年开始才有较多的肿瘤射频消融的报道,大部分局限于肝脏。目前RFA治疗领域已从最初的肝脏肿瘤发展到肾、肺、肾上腺、骨、甲状腺、乳腺等软组织肿块。RFA治疗肝癌、肾癌及外周性肺  相似文献   
42.
目的 探讨冷循环射频消融治疗实性肿瘤的疗效、适应证和并发症。方法 对102例肿瘤患者共157个实质性肿块行冷循环射频治疗。肿块直径1~20cm,平均4.03cm。结果 肿块直径小于5cm的完全消融(complete ablation,CA)率为83.5%(91/109),大于5cm为35.4%(17/48)。射频后多数肺癌患者症状明显改善。胰腺癌组中40%(4/10)的患者术后疼痛消失或减轻。经皮穿刺组无中转手术,无皮肤烧伤,无气胸。肝脏射频术中有13.4%(11/82)出现疼痛和6.1%(5/82)出现恶心;术后9.7%(8/82)出现黄疸;23.2%(19/82)出现发热;3.7%(3/82)出现胸腔积液;1.2%(1/82)出现胆漏。肺癌射频术中14.3%(1/7)出现疼痛,术后14.3%(1/7)出现皮下气肿。胰腺射频20%(2/10)并发胰漏;70%(7/10)出现血淀粉酶升高;20%(2/10)出现消化道出血。结论 冷循环射频消融治疗实质肿瘤有效、适应证广且安全,但胰腺射频应慎重进行。  相似文献   
43.
目的:分析临床药师参与75例重症监护室新生儿万古霉素个体化治疗实践,为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万古霉素安全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我院2018年4月至2019年12月临床药师参与万古霉素治疗的75例重症监护新生患儿的临床资料,包括基本信息、疾病分布、病原学检查、万古霉素使用情况、血药浓度、治疗转归及药品不良反应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75例重症监护室患儿中,64例(85.33%)为早产儿,疾病分布以败血症最多(55例,73.33%),抗菌药物使用前病原送检率100%,阳性检出率为52.00% (39/75).首次万古霉素治疗方案医师对药师建议的采纳度为72.00% (54/75),首次谷浓度在5~15 μg/mL的患儿占74.67% (56/75),治疗总有效率为70.67%(53/75).临床药师开展药学监护,有1例患儿用药后出现肝功能损伤,其余患儿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临床药师参与新生儿万古霉素个体化治疗,监测万古霉素血药浓度,有助于提高新生患儿感染治疗有效率,确保临床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44.
荧光检测外周血AFP mRNA的表达与肝癌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定量检测原发性肝癌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甲胎蛋白信使核糖核酸(AFP mRNA)表达的意义。方法:应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定量检测51例原发性肝癌,10例转移性肝癌,18例非肝癌的恶性肿瘤,16例慢性肝病患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甲胎蛋白mRNA。结果:AFP mRNA在非肝癌的恶性肿瘤患者无异常表达,在转移性肝癌(20%,2/10),慢性肝病(6.3%,1/16),原发性肝癌(37.3%,19/5)、AFP mRNA的基因拷贝数和肝癌TNM分期[1],门静脉癌栓,肝外转移显著相关,而与肿瘤大小及血清AFP值无相关性。结论:巢式FQ-PCR检测肝癌患者外周血AFP mRNA异常预示有血源性转移的可能,可作为肝癌的诊断,肿瘤分期和有无肝外转移及愈合的指标。  相似文献   
45.
目的探讨精子线粒体DNA(mtDNA)拷贝数与完整性与男性不育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正常精液样本18例,异常精液样本34例,采用Percoll液密度梯度离心将样本分为30%层和80%层精子,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测定精子mtDNA拷贝数及长链PCR技术测定mtDNA完整性。结果在80%层精子中,少精子症组mtDNA拷贝数[(1.52±0.68)个]和少弱精子症组[(1.93±0.65)个]与正常组[(0.80±0.45)个]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少弱精子症组mtDNA完整性(0.93±0.27)与正常组(2.70±1.74)、弱精子症组(3.24±2.18)及少精子症组(1.76±0.7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30%层精子中,少精子症组mtDNA拷贝数(13.33±9.96)和弱精子症组(1.92±1.29)与正常组(4.85±3.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质量差的精子中存在mtDNA拷贝数增加及完整性减弱,mtDNA的检测可能成为预测精子质量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46.
目的:研究苦参碱对人肝癌细胞系体外诱导分化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不同浓度苦参碱体外作用于Bel-7404细胞,噻唑蓝比色法(MTT法)绘制生长曲线,光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分别以软琼脂集落形成试验、细胞黏附试验、运动试验、侵袭试验检测细胞生物学特性变化,以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变化。结果:0.5-1.0g/L苦参碱作用于Bel-7404细胞后,明显抑制细胞增殖,细胞形态向正常转化,克隆形成率显著降低,细胞黏附力明显上升,运动力和侵袭力则显著下降。细胞周期分析G1期细胞堆积,G2和S期细胞显著降低。结论:一定浓度的苦参碱具有抑制Bel-7404细胞生长增殖和诱导分化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细胞周期调节有关。  相似文献   
47.
目的 分析影响新生儿万古霉素血药谷浓度的因素,并对影响因素的相对重要性进行计算。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使用万古霉素治疗的新生儿107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给药方案、人口学、肝肾功能等变量,建立以万古霉素谷浓度值为因变量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计算模型自变量的相对重要性。结果 最终所得模型方程为:C=3.28-0.48WT+ 0.18Cr-1.15Tau+0.55Dose。相对重要性结果显示,给药间隔为影响谷浓度最重要的因素(相关系数贡献率:50.90%)。患儿矫正体重、血肌酐值、单次给药剂量的相关系数贡献率分别为27.00%、14.60%和7.50%。结论 新生儿万古霉素谷浓度值与给药间隔、患儿矫正体重、血肌酐值、单次给药剂量有显著相关性。与延长给药间隔相比,增加单次给药剂量增加谷浓度的程度较小。血肌酐值与万古霉素谷浓度呈明显正相关性。其他潜在影响新生儿万古霉素谷浓度的因素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8.
目的探讨18G经皮肾穿刺针膀胱肿瘤基底部肌层或膀胱肌层外穿刺,1%利多卡因30 ml阻滞预防电切术中闭孔神经反射的效果。方法 2008年2月至2014年2月对收治的膀胱侧壁肿瘤患者,在电切术前用电极电灼刺激肿瘤基底部进行测试,证实存在66例。随机分为三组,用1%利多卡因行肿瘤基底部肌层或膀胱肌层外注射,其中A组22例行肿瘤基底部肌层注射,B组24例行膀胱肌层外注射,C组20例不做穿刺注射,为对照组。结果 A组有11例(50%)患者在电切时发生不同程度的闭孔神经反射,B组发生轻微反射6例(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仍出现闭孔神经反射的6例,用电切环完全可以切除瘤体和肿瘤基底部及其周围组织,未发生闭孔反射引起膀胱穿孔。C组有16例(80%)患者在电切时发生不同程度的闭孔神经反射。结论术前应用1%利多卡因浸润注射肿瘤基底部肌层或膀胱肌层外,能有效降低闭孔神经反射的发生率,膀胱肌层外注射效果明显优于肿瘤基底部肌层注射。  相似文献   
49.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冷循环射频治疗肝脏肿瘤的疗效、适应证和并发症。方法 在超声引导局部麻醉下对 5 2例病人进行冷循环射频治疗肝脏肿瘤。肿块直径 1 0~ 13 6cm ,平均 3 6 7cm。结果 肿块直径 <3cm的完全消融 (CA)率为 88 4 % (38/4 3) ,3~ 5cm为 75 7% (2 8/37) ,>5cm为 33 3% (6 /18)。对其中 8个不完全消融肿块分别在术后 3~ 6个月再次行射频治疗。全组无术中死亡 ,无中转开腹手术 ,术后无病人出血。术中有 15 4 % (8/5 2 )出现腹痛 ,9 6 % (5 /5 2 )出现恶心 ,11 5 % (6 /5 2 )出现黄疸 ,32 7% (17/5 2 )出现一过性发热 ,1 9% (1/5 2 )出现胆漏。结论 超声引导下冷循环射频治疗对 <5cm肝脏肿瘤效果确切 ,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50.
目的 探讨紧邻肝内外重要血管的肝血管瘤的安全切除。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6~2003年手术切除的27例紧邻肝内外重要血管的肝血管瘤的临床资料。肝上下腔静脉、肝下下腔静脉、肝右静脉或肝中肝左静脉共干预置阻断带。使用多功能手术解剖器行刮吸法切除肿瘤。结果 27例肝血管瘤均安全切除。肝上下腔静脉、肝下下腔静脉、肝右静脉或肝中肝左静脉共干预置阻断带,成功完成下腔静脉裂口修补2例,肝中静脉修补3例,肝右静脉修补1例。结论 肝上、肝下下腔静脉和主肝静脉预置阻断带有利于复杂情况下的肝血管瘤的安全切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