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8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22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9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40 毫秒
51.
背景:膝关节内前交叉韧带损伤后多采用关节镜下单束单隧道重建及双束双隧道重建,目前单隧道双束重建也已应用于临床,但具体疗效尚不明确。目的:比较单隧道双束和单隧道单束重建前交叉韧带的临床疗效。方法:在2007-03/2009-06选择21例前交叉韧带完全断裂患者接受关节镜下单隧道双束重建前交叉韧带手术,同期18例前交叉韧带完全断裂患者接受关节镜下单隧道单束重建前交叉韧带手术。两组患者均采用异体胫前肌进行重建前交叉韧带手术。采用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分级及Lysholm评分等评估两组患者重建疗效。结果与结论:单隧道双束组随访12~25个月,平均(18.0±3.3)个月;单隧道单束组随访13~27个月,平均(19.8±3.6)个月。末次随访时单隧道双束组与单束组Lysholm评分平均分别为(87.0±2.2)分、(87.5±2.3)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说明单隧道双束和单隧道单束重建前交叉韧带的临床疗效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单隧道双束重建前交叉韧带也是一种可靠的前交叉韧带重建方法。  相似文献   
52.
目的:探索芝麻素(SES)对大鼠脊髓损伤后神经功能的影响,及其对氧化应激反应及神经凋亡的相关作用。方法:Allen法制备脊髓损伤动物模型,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SES低浓度(10 mg/kg)组、SES中浓度(20 mg/kg)组、SES高浓度(40 mg/kg)组,每组12只。术后第3、7天进行下肢运动功能评分,1周后处死,干湿法测定脊髓组织含水量;Elisa法检测氧化应激因子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GSH)、过氧化氢酶(CAT),Western blot检测凋亡蛋白Bax、Bcl-2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Caspase-3表达。结果:SES能显著降低脊髓损伤大鼠下肢运动功能评分以及脊髓组织水肿,并呈剂量依赖趋势(P均0.05);Elisa结果显示SES逆转MDA、CAT、SOD及GSH活性的表达,并呈剂量依赖趋势(P均0.05);Western-blot结果显示SES能显著抑制Bax表达,提高Bcl-2蛋白表达,并呈剂量依赖趋势(P均0.0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SES能显著抑制Caspase-3表达,并呈剂量依赖趋势(P0.05)。结论:SES可通过减轻脊髓损伤的水肿、抑制氧化应激以及抗细胞凋亡从而对脊髓损伤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3.
目的:探讨髌骨骨折并内外侧支持带损伤,在髌骨骨折内固定同时修复支持带的必要性。方法:通过对2010-2011年12月本科室收治的50例56膝髌骨骨折患者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随机分组,其中有A组(骨折无支持带损伤组)24膝、B组(骨折并支持带损伤不修复组)17膝、C组(骨折并支持带损伤修复组)15膝;术后随访5~10个月,分别通过30°、60°、90°髌骨轴位片对比各组髌骨轨迹的变化,并测量髌股合适角判断有无髌骨不稳定,观察有无并发症发生,术后功能恢复情况等,对治疗效果进行总结评价。结果:髌骨骨折并支持带损伤不修复支持带组,7膝出现不同程度的髌骨不稳定;髌骨骨折无支持带损伤组、骨折并支持带损伤修复组髌股合适角正常。髌骨骨折并支持带损伤不修复组4膝术后持续性疼痛(其中2膝术后髌骨脱位,需再次手术),髌骨骨折无支持带损伤组、骨折并支持带损伤修复组各1膝术后持续性疼痛。按胥少汀综合评分法,髌骨骨折并支持带损伤不修复组优良率为76.5%,髌骨骨折无支持带损伤组优良率均为95.8%,骨折并支持带损伤修复组优良率均为93.3%。结论:对于髌骨骨折并内外侧支持带损伤,治疗骨折的同时应该修复支持带,有利于髌骨稳定性的恢复,减少髌股关节炎及髌骨脱位后遗症的发生,更好恢复膝关节的功能。  相似文献   
54.
王雄  唐向阳  李博  王雷  袁良津 《安徽医药》2013,34(5):566-568
目的探讨听觉事件相关诱发电位(event related potential,ERP)-P300对非痴呆型脑梗死患者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VCI)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60例脑梗死后认知功能损害但未达到痴呆诊断标准的患者,包括皮质梗死患者30例,皮质下梗死患者30例,同时选取3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患者。对所有患者进行P300检测,观察3组间P300潜伏期及波幅。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潜伏期(282.41±23.87)ms和波幅(14.06±1.39)μv]相比,皮质梗死组([潜伏期(339.82±21.27)ms和波幅(10.04±1.18)μv]和皮质下梗死组[潜伏期(362.66±24.34)ms和波幅(10.89±0.76)μv]P300的潜伏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52.94,P<0.05),且波幅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F=86.83,P<0.05);皮质下梗死组P300潜伏期与皮质梗死组相比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但二者的波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脑梗死早期患者存在认知功能的受损,ERP-P300测试有利于脑梗死早期认知功能障碍的诊断,为干预治疗前移评估提供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5.
背景:膝关节内前交叉韧带损伤后多采用关节镜下单束单隧道重建及双束双隧道重建,目前单隧道双束重建也已应用于临床,但具体疗效尚不明确。 目的:比较单隧道双束和单隧道单束重建前交叉韧带的临床疗效。 方法:在2007-03/2009-06选择21例前交叉韧带完全断裂患者接受关节镜下单隧道双束重建前交叉韧带手术,同期18例前交叉韧带完全断裂患者接受关节镜下单隧道单束重建前交叉韧带手术。两组患者均采用异体胫前肌进行重建前交叉韧带手术。采用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分级及Lysholm评分等评估两组患者重建疗效。 结果与结论:单隧道双束组随访12~25个月,平均(18.0±3.3)个月;单隧道单束组随访13~27个月,平均(19.8±3.6)个月。末次随访时单隧道双束组与单束组Lysholm评分平均分别为(87.0±2.2)分、(87.5±2.3)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说明单隧道双束和单隧道单束重建前交叉韧带的临床疗效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单隧道双束重建前交叉韧带也是一种可靠的前交叉韧带重建方法。  相似文献   
56.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 TMS)对脑梗死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ild congnitive impairment,MCI)患者的影响。方法采用单盲-随机分组方法,将60例脑梗死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按首诊先后顺序随机分成r TMS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2组受试者均予常规药物作为背景治疗。r TMS治疗组患者同时给予r TMS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事件相关电位P300检查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 CA)评分。结果 r TMS治疗组患者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P300潜伏期明显缩短(t=8.8...  相似文献   
57.
目的探讨经皮微创与常规椎弓根螺钉治疗中老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疗效差异。方法将39例患者按不同治疗方法分为微创组和开放组2组,微创组(19例)采用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开放组(20例)采用常规切开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及术后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切口愈合情况及并发症;比较2组患者术后1、3、6个月的疼痛评分(VAS);比较2组患者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的椎体前缘影像学高度及后凸Cobb角的改善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未出现神经损伤、感染、内固定断裂或松动等并发症。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及术后出血量、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与开放组患者的术后椎体前缘影像学高度及后凸Cobb角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开放组1例患者术后出现皮下血肿,经穿刺抽吸,局部加压包扎后顺利愈合。结论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是治疗中老年胸腰段骨折的有效方法。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58.
王雄  唐向阳  李博  王雷  袁良津 《安徽医学》2013,34(5):566-568
目的探讨听觉事件相关诱发电位(event related potential,ERP)-P300对非痴呆型脑梗死患者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VCI)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60例脑梗死后认知功能损害但未达到痴呆诊断标准的患者,包括皮质梗死患者30例,皮质下梗死患者30例,同时选取3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患者。对所有患者进行P300检测,观察3组间P300潜伏期及波幅。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潜伏期(282.41±23.87)ms和波幅(14.06±1.39)μv]相比,皮质梗死组([潜伏期(339.82±21.27)ms和波幅(10.04±1.18)μv]和皮质下梗死组[潜伏期(362.66±24.34)ms和波幅(10.89±0.76)μv]P300的潜伏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52.94,P〈0.05),且波幅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F=86.83,P〈0.05);皮质下梗死组P300潜伏期与皮质梗死组相比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但二者的波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脑梗死早期患者存在认知功能的受损,ERP-P300测试有利于脑梗死早期认知功能障碍的诊断,为干预治疗前移评估提供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9.
目的探讨三柱理论指导下采用外固定架与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AO-C型桡骨远端骨折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4-10—2017-01在三柱理论指导下手术治疗的40例AO-C型桡骨远端骨折,其中18例采用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锁定钢板组),22例采用可调节外固定架联合克氏针有限内固定治疗(外固定架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末次随访时桡骨高度、掌倾角、尺偏角、腕关节活动度、腕关节功能Garland-Werley评分。结果 40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3(6~18)个月。X线片显示骨折均在3个月内愈合,均未出现骨折不愈合及骨萎缩。与锁定钢板组比较,外固定架组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但末次随访时掌屈、旋前、旋后活动度较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末次随访时桡骨高度、掌倾角、尺偏角、腕关节功能Garland-Werley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柱理论指导下采用外固定架与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AO-C型桡骨远端骨折均可取得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临床医师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制定合理的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60.
目的探讨复合富血小板血浆(PRP)和可调性Cem-OsteticTM人工骨浆对管状骨骨不连的修复作用。方法新西兰大白兔28只,在双侧前臂桡骨中上段截除1.5 cm骨段(包括骨膜),骨断端用骨蜡封闭髓腔,制成骨不连模型。取其中24只,一侧桡骨作实验侧,骨不连处填入复合PRP的人工骨浆;另一侧为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