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7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诸气膹郁,皆属于肺"出自《黄帝内经》,属于病机十九条之一。病机十九条被认为是临床分析疾病病机的重要依据,对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价值。目前"诸气膹郁,皆属于肺"的意思理解为呼吸困难、胸闷憋气的疾病与肺相关。笔者认为"肺"与"诸气"存在动态平衡关系。"诸气"包括六气或人身之气,其变化可因肺功能异常而诱发,也可作为致病因素损伤肺叶及影响肺的正常功能,因而对于该病机的应用不应局限于呼吸困难等。在历代医家认识的基础上,从"诸气"失衡致肺病、"肺"失调节牵"诸气"变动、"气"的循环失衡致内伤外感之变及临床应用等方面,深入探讨和发掘"诸气膹郁,皆属于肺"病机之用。  相似文献   
12.
13.
滕俊  张永生  唐卓然 《河南中医》2020,40(3):325-328
凡《伤寒论》中用栀子豉汤的情况,均是在医家误治之后所作的弥补措施。误治的形式有下法,兼有汗法、吐法。误治后的症状多表现在心中、心下、胸中、胃中,常表现为热、(虚)烦。烦是热的表现,属气,栀子启下焦阴气于上,淡豆豉使气分邪热向上向外透达,两药合用,轻清宣透,“解陈腐郁热”“宣陈腐郁结”,使胸膈郁热从上而解。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栀子豉汤的作用对象以消化器官为主,主要作用为护肝、保胃、抗炎、调整肠道菌群,其治疗机制与中医理论扶正祛邪相似,病位也契合《伤寒论》栀子豉汤的主治,为阳明胃。故栀子豉汤方义重在疏利气机,清透湿热,所治病位在脾胃,兼有心、肺、肝。其疏利清透的方义,符合湿热证中湿浊之邪蒙蔽上焦的治法,故栀子豉汤为治湿热之方。  相似文献   
14.
目的: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软件分析中医药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的组方及用药规律。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期刊服务平台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依据纳入及排除标准筛选出运用中药方剂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的文献,利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进行数据挖掘,统计用药频次及常用剂量、中药四气五味及归经频次。运用关联规则、复杂系统熵聚类分析法,提取核心药物组合,并采用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预测潜在新处方。结果:通过文献检索及筛选,最终录入210首方剂,通过“频次统计”共提取出181味中药,累计使用频次2 410次。其中,使用频次≥15次的中药共46味,根据功效主治,可大致包括理气药、安神药、补气药、清热药及补血药等。分析中药的四气五味及归经规律可知,温性、甘味药物最为常用,多归于心经,肝经和脾经次之。基于关联规则的组方规律发现,在药物组合中,白芍-柴胡应用最多;枳壳和柴胡的关联度最强,高达90%;网络图则提示,柴胡、当归、白芍、茯苓等药物为关联网络的核心。基于复杂系统熵聚类组合,可得到24个药物核心组合。运用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算法,提取出核心药物组合12种,进一步聚类得到6种...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联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冠心病合并焦虑抑郁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进行系统评价,为该方的临床应用提供循证学依据。方法:检索2020年5月之前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收集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联合常规西药治疗冠心病合并焦虑抑郁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根据Cochrane评价文献质量,通过RevMan5.3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7篇文献,1 120例患者。相比于常规西药,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联合常规西药治疗能够提高治疗心绞痛的有效率(OR为5.21,95%CI为3.03~8.98),降低SAS量表评分(SMD为-2.71,95%CI为-3.21~-2.22)、HAMA量表评分(SMD为-2.92,95%CI为-3.91~-1.92)和HAMD量表评分(SMD为-2.94,95%CI为-4.33~-1.56),提高中医证候疗效(OR为6.35,95%CI为2.13~18.91)和治疗总有效率(OR为4.79,95%CI为2.65~8.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无明显不良反应(OR为1.14,95%CI为0.41~3.18)。结论: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联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冠心病合并焦虑抑郁的疗效确切,可以减轻患者的临床心绞痛症状和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治疗有效率,改善生命质量,并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6.
淋巴结反应性增生为各种损伤和刺激引起淋巴结内的淋巴细胞和组织细胞反应性增生而致淋巴结肿大的疾病,以出现颈部肿块多见。该病原因复杂,可由细菌或病毒感染、接触有害化学物、环境污染、药物中毒等引起,呈现出急性炎症或慢性免疫反应,或急慢反应同时存在⑴。患者在淋巴结肿大的前期或早期常有反复低热史,淋巴结缓慢增大,全身脏器检查未见明显异常,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基本正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