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2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17篇
儿科学   26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6篇
临床医学   25篇
内科学   16篇
神经病学   35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24篇
综合类   70篇
预防医学   38篇
眼科学   15篇
药学   27篇
中国医学   18篇
肿瘤学   3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背景:儿童顽固性马蹄内翻足包括先天性多发性关节挛缩症、未经治疗的大年龄儿童先天性马蹄内翻足及反复手术治疗失败的病例,对该类患儿的治疗目前仍非常棘手。探索新的治疗方法具有重要意义.目的:采用伊利扎诺夫技术治疗儿童顽固性马蹄内翻足以提高畸形效果。设计:前后对照研究。单位: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儿童医院骨科。对象:1990/2000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儿童医院骨科共收治儿童先天性多发性关节挛缩症3例、未经任何治疗10岁以上的大年龄儿童先天性马蹄内翻足2例、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术后复发6例,全部病例均表现为足畸形僵硬和短足畸形。方法:采用伊利扎诺夫技术治疗儿童顽固性马蹄内翻足畸形11例12足。先行跟腱延长和足后路松解,再在胫骨中下1/3处、跟骨及1~5跖骨骨干多平面贯穿张力细克氏针或橄榄针,分别固定于环形、半环形及马蹄形骨外固定器上,并通过多根螺纹杆相互连接成三维立体的骨外固定装置。通过对骨外固定装置各部件间距进行延长、压缩和旋转等调节,以及舟、骰骨的截骨延长,从而矫正畸形足的跖屈、内翻、内收及短足畸形。主要观察指标:全部&;#168;例病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10年.平均4.5年。随访主要观察足的形态、距小腿(踝)关节活动度、畸形矫正度等指标。结果:按Garceau临床疗效分级标准评定:优5例6足,良4例4足,可2例2足,优良率达83.3%。有2例2足遗留轻度前足内收畸形,4例4足有较明显的跗骨间关节僵硬,但其步态和负重力线均与正常儿童无明显差别。结论:采用伊利扎诺夫技术治疗儿童顽固性马蹄内翻足畸形.疗效好,副作用小,但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42.
目的探讨学龄期儿童先天性肌性斜颈的治疗方法。方法采用胸锁乳突肌单极切断术加术后胸颈联合斜颈矫形支具固定4~6个月,治疗学龄期儿童先天性肌性斜颈65例,男23例,女42例;手术平均年龄8岁(6~14岁)。结果本组65例,随访时间1~4年,平均2.7年。参考Cheng的疗效分级法,其中优42例(64.6%),良15例(23.1%),可5例(7.7%),差3例(4.6%)。结论胸锁乳突肌单极切断术加术后胸颈联合斜颈矫形支具,创伤小、疗效好、并发症少,是学龄期儿童先天性肌性斜颈首选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43.
目的:了解手足口病的病原学特征,为HFMD的监测和预警提供本底资料。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临床HFMD患儿血清Cox-IgM、ECHO-IgM、EV71-IgM抗体。结果:275例HFMD患儿血清中EV71-IgM阳性率为56.4%(155/275),Cox-IgM阳性率为33.5%(92/275),ECHO-IgM阳性率为10.1%(28/275),EV71-IgM为主要致病原。结论:结果与文献[4]报道的HFMD可由多种EV病原体引起,肠道病毒71型(EV71)和柯萨奇病毒A16(CoxA16)是最主要的病原体HFMD,重症病例多以EV71感染为主的结论相一致。  相似文献   
44.
唐凯  左佳辉  余斌  刘宏民 《药学进展》2020,44(9):644-655
组蛋白去甲基化酶5(KDM5)属于JMJD(jumonji domain containing)蛋白家族,KDM5包含JmjC、PHD、ARID等特征结构域,能够特异性去除组蛋白3第4位赖氨酸(H3K4)上甲基化修饰,被认为是潜在的抗肿瘤药物作用靶标。目前已有较多的KDM5抑制剂被报道,其中多个小分子抑制剂如CPI-455、EPT103182等已经进入临床前研究阶段。通过对KDM5的结构、生物学功能及代表性抑制剂展开综述,为新型KDM5抑制剂的结构设计以及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5.
本文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和健康体检正常者为对象,通过观察COPD患者急性发作期和缓解期外周血中白介素-4(IL-4)和γ-干扰素(IFNγ-)的血清浓度,并和正常人组比较,探讨对COPD患者进行IL-4、IFNγ-检测的临床意义,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6.
目的探讨H22细胞全细胞性抗原致敏的DC激活的TIL体外抗小鼠肝癌活性,并将H22-DC-TIL过继免疫荷瘤小鼠,研究其对荷瘤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及抑瘤作用。方法从小鼠四肢长骨骨髓中获取DC,应用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白介素-4(IL-4)和肿瘤全细胞性抗原致敏DC,然后用DC激活TIL,观察TIL在体外对H22细胞、Hepal-6细胞和B16细胞的杀伤活性;检测应用H22-DC-TIL后荷瘤小鼠的脾淋巴细胞的NK、LAK、CTL活性、血清TNF活性、抑瘤作用以及瘤体病理改变,并与对照组相比较。结果①H22-DC-TIL具有很强的对H22细胞杀伤活性[杀伤率为(71.31±3.11)%],明显高于其对Hepal-6和B16细胞的杀伤活性[杀伤率分别为(50.11±3.03)%,(30.31±2.89)%],也明显高于未经DC激活的TIL、H22-DC-脾淋巴细胞和未经DC激活的脾淋巴细胞对H22细胞杀伤活性[杀伤率分别为(49.80±3.21)%,(48.76±3.60)%和(19.23±2.71)%]和对Hepal-6细胞杀伤活性[杀伤率分别为(39.40±3.21)%,(38.62±2.87)%和(18.73±2.40)%]以及对B16细胞杀伤活性[杀伤率分别为(26.38±2.51)%,(25.82±2.70)%和(18.34±3.01)%],同时B16-DC-TIL(TIL来源于H22瘤体)也可诱导相对较低的对B16细胞的特异性细胞杀伤活性。②H22-DC-TIL可明显诱导提高荷瘤脾淋巴细胞NK、LAK和CTL活性[活性为(30.43±1.35)%、(31.40±1.80)%、(35.30±1.20)%],并可检测到血清TNF水平明显上升[血清TNF为(40.41±1.85)U/ml],它们均达正常对照组水平,与未经DC激活的TIL组、H22-DC-脾淋巴细胞组、未经DC激活的脾淋巴细胞组、生理盐水组分别对应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该组瘤体内淋巴细胞浸润程度也高于对照组,其瘤体生长明显受到抑制。结论①H22-DC-TIL可产生很强的体外针对H22细胞的特异性杀伤活性。②H22-DC-TIL具有很强的特异性抗小鼠肝癌作用。  相似文献   
47.
目的 介绍、应用Tavares改良骨盆截骨术治疗儿童重度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方法 2000年1月-2005年6月用Tavares改良骨盆截骨术治疗儿童(2岁4个月~5岁10月)重度发育性髋关节脱位23例,术中作以下改良:①自髂前下棘上方至坐骨切迹前方数毫米处作与髋关节囊平行的弧形截骨,向外、下翻转截骨远端并造成坐骨切迹处青枝骨折;②截骨远端翻转后留下的空隙用自体股骨或(和)同种冻干皮质骨加自体髂骨植入。术后随访13~36个月。结果 23例中术后15例出现患侧闭孔较健侧变小,股骨头复位成功率100%。术前髋臼指数35°~50°,平均38°,术后髋臼指数10°~25°,平均18°,最后随访时的髋臼指数较术后最大增加3°。术后CE角20°~48°,平均32°。植入同种冻干皮质骨形态1年后X线片上基本消失。按Mckay标准评定关节功能:优18髋,良4髋,可1髋。按Severia标准评定X线表现:优16髋,良5髋,可2髋。结论 Tavares改良骨盆截骨术兼有Pemberton关节囊周围髋臼成形术和Salter髂骨截骨术的特征,是治疗年龄小于6岁儿童重度发育性髋关节脱位较理想的术式。同种冻干皮质骨植入增加了植骨的质和量,使已矫正的髋臼指向和髋臼指数得到很好的维持。  相似文献   
48.
一氧化氮、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胶质瘤血管形成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一氧化氮(NO)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脑胶质瘤血管形成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40例不同级别胶质瘤标本中的诱导型NO合酶(iNOS)、VEGF和Ⅷ因子相关抗原(FⅧRAg)的表达,分析其相互关系。结果①对照组无iNOS表达,胶质瘤组iNOS阳性表达率为62.5%,二者有显著性差异(P<0.001);②iNOS阴性组微血管密度为(22.40±12.62)个·视野-1,iNOS阳性组为(36.90±22.21)个·视野-1,两者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③胶质瘤VEGF阳性表达率为65.0%,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④VEGF阳性组微血管密度为(38.09±21.69)个·视野-1,阴性组为(19.19±9.05)个·视野-1,两者间差异显著(P<0.01);⑤iNOS阳性组中VEGF阳性细胞数明显高于iNOS阴性组(P<0.01)。结论 NO和VEGF参与了胶质瘤的血管形成及肿瘤生长,其具有重要的临床和病理学价值。  相似文献   
49.
育龄妇女孕期特别是早孕期间,若感染风疹病毒(rubella virus,RV),则易引起胎儿宫内感染导致先天性风疹综合征(congenital rubella syndrome,CRS)。为了解西安市育龄妇女抗RV感染的情况,对西安市育龄妇女进行风疹病毒-IgG抗体(RV-IgG)的血清学筛查。  相似文献   
50.
目的 探讨股骨骨折应用交锁髓内钉较其他内固定治疗方法的优越性。方法 对106例股骨骨折采用交锁髓内钉与钢板及梅花针、V型针治疗后,进行疗效观察。结果 随访6个月以上,采用交锁钉治疗的60例股骨骨折,59例骨折均愈合,1例骨不连,其中3例出现锁钉断裂。采用钢板及梅花针、V型针治疗的46例股骨骨折患者,随访6~12个月,其中42例全部骨折愈合,2例钢板折断及螺钉松动,1例梅花针折断弯曲,1例V型针折断,后均采用重新切开复位交锁钉内固定,骨折Ⅱ期全部愈合。结论 股骨骨折交锁髓内钉治疗较其他内固定(加压钢板及梅花针、V型针)有较多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