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3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27篇
基础医学   21篇
临床医学   32篇
内科学   15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8篇
特种医学   34篇
外科学   128篇
综合类   72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3篇
  1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6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1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21.
TiAl6Vi4表面超疏水修饰后的体外抑菌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研究表明,材料表面亲、疏水性(即表面浸润性)是影响细菌黏附的重要原因。 目的:探讨钛金属TiAl6Vi4表面超疏水改性后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作用。 方法:将TiAl6Vi4板块经砂纸、酸溶液抛光和超声清洗后,随机分组:超疏水表面组采用电化学阳极氧化法在TiAl6Vi4表面制各TiO2纳米管薄膜,并通过氟硅烷自组装修饰;亲水表面组采用电化学阳极氧化法在TiAl6Vi4表面制备TiO2纳米管薄膜:疏水表面组对TiAl6Vi4表面行氟硅烷自组装修饰,分别测量3组表面的接触角。将3组样品浸泡于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液中2h,观察样品表面细菌黏附和分布状态,以及浸泡过样品剩余菌液的月值。 结果与结论:亲水表面组表面多数金葡菌彼此聚集、重叠,呈葡萄串形态;疏水表面组表面细菌有聚在一起的趋势,但没有彼此重叠、覆盖,只是单层排列,没有形成葡萄串表面;超疏水表面组表面细菌分散排布,一般只有两三个细菌在一起,不成串,不重叠。3组表面随着亲水性的降低细菌数量逐渐减少,以超疏水表面组为最少,而且细菌相互分离的也更加明显。超疏水表面组剩余菌液的A值明显高于亲水表面组和疏水表面组(P〈0.05)。表明钛金属表面超疏水修饰能有效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贴附。  相似文献   
322.
目的:观察人工股骨头假体置换对75岁以上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过程中的早期并发症和不良反应。方法:选择解放军总医院骨科2001-06/2005-12收治的75岁以上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98例(100髋),患者或家属知情同意。骨折按照EVANS分型:Ⅱ型12髋,Ⅲ型53髋,Ⅳ型32髋。全麻或硬膜外麻醉下手术,术中复位大、小转子骨折块,以钢丝固定,股骨距部位骨缺损以骨水泥充填,重塑股骨距,人工股骨头(北京京航公司或Link公司,钛合金股骨头)以骨水泥固定。复位后中立位或稍内收屈曲90°及伸直位外旋90°无脱位,认为关节安装合适。关节腔内置负压引流管。注意围手术期处理,术后患者早期下地功能锻炼。人工股骨头置换的疗效评估标准:疼痛完全消失、关节功能好、恢复生活自理者为优;活动时髋部或大腿有轻微疼痛、基本恢复生活自理者为良;活动时髋部或大腿疼痛,但可扶拐行走、生活部分自理者为可;髋部疼痛明显、不能行走、生活基本不能自理者为差。结果:98例患者中术后住院期间死亡1例;随访过程中死亡2例,原因与手术无关;失访3例,进入结果分析共92例。①术后随访6-24个月,其中6-12个月23例,13-18个月48例,19-24个月21例,平均13个月。按照疗效评估标准,优30例,良45例,可16例,差1例,优良率为82%。②术后发生早期并发症15例,包括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发生率为16%。结论:人工股骨头假体置换治疗75岁以上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术后髋关节活动功能恢复率较高,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323.
髋臼骨折的治疗一直以来都是骨科医师面临的难题,而髋臼双柱骨折是髋臼骨折中最复杂的一种类型,其骨折累及髋臼双柱,骨折线复杂多变,联合手术入路复杂创伤大,髋臼关节面与中轴骨失去连接导致"漂浮髋臼",复位失去参照,难度大,并且手术需要坚强固定的骨块多且显露困难,治疗周期长,并发症发生率高,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也令众多骨...  相似文献   
324.
老年患者非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报告应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85岁以上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指征及疗效。方法:本组28例,男9例,女19例。年龄85~96岁,平均88岁。均为新鲜粉碎性骨折。用气管插管全麻,心电监护。术中尽量保留股骨粗隆部位较大的骨折块,尤其是股骨大、小粗隆复位后要用钢丝固定。先用假体试模测试前倾角认为合适后再插入人工关节。股骨距部位的骨缺损用骨水泥充填、重塑。关节腔内置负压引流管,保留2~3d。结果:28例患者均顺利通过手术,术后无切口感染、血肿等并发症。住院期间无死亡病例。术后下床时间2~11d,平均5d。住院时间16—27d,平均21d。19例出院后得到随诊,随诊时间3—36个月,平均12个月。除1例因其它疾病于术后6个月死亡外,其余患者均在术后1个月达到生活部分自理。结论:85岁以上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不适合其它内固定方法时,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25.
目的研究重组RANK蛋白在体外实验中对破骨细胞的抑制作用。方法成骨细胞与RAW264.7细胞以4∶1比例混合培养6d,以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染色鉴定后,加入3种浓度(10-4g/L、10-5g/L、10-6g/L)重组RANK蛋白,并设空白对照。3d后观察破骨细胞数目和形态,计数骨磨片吸收陷窝。结果混合培养6d后,体系中可见成熟破骨细胞出现。加重组RANK蛋白3d后,与对照组相比,各药物组TRAP阳性细胞个数、骨磨片吸收陷窝计数均明显减少。结论体外实验中重组RANK蛋白可以显著抑制破骨细胞活性及吸收功能。  相似文献   
326.
随着3D打印、混合现实、智能机器人等技术的迅速发展, 人类感知、理解和执行能力获得显著提升, 这些技术的变革, 更影响着我们对不同领域的认知, 骨科作为医学领域的重要分支, 在这些前沿技术的推动下展现出智能化特征。  相似文献   
327.
目的探讨空心螺钉缝线固定治疗髌骨横形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1年3月期间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骨科医学部收治的70例髌骨横形骨折患者资料。根据张力带构建方式不同分为3组:A组21例, 男8例, 女13例;中位年龄为55.0(48.0, 65.0)岁;采用空心螺钉缝线(Fiber Tape)固定治疗。B组32例, 男15例, 女17例;中位年龄为52.5(41.5, 63.0)岁;采用克氏针张力带固定治疗。C组17例, 男5例, 女12例;中位年龄为55.0(37.0, 65.0)岁;采用Cable Pin系统固定治疗。比较3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二次手术(取出内固定物)率及末次随访时膝关节Lysholm评分、B?stman评分等。结果 3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具有可比性。3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随访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A组患者的软组织激惹发生率为4.8%(1/21), 二次手术率为4.8%(1/21), 显著低于B组患者[43.8%(14/32)、3...  相似文献   
328.
随着国家卫健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控措施的改变, 我国疫情形势及防控政策也进入新阶段。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控新阶段, 创伤骨科患者围术期诊疗策略如定点隔离、核酸排查等措施也随之做出调整。基于国内医院骨科一线抗疫工作人员在疫情防控新阶段开展围术期的工作经验, 并结合国内外现行抗疫政策下创伤骨科患者围术期治疗的文献及相关循证医学证据, 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及中华医学会创伤学分会组织相关专家, 制订《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新形势下创伤骨科患者围术期临床诊疗指南(2023版)》, 从创伤骨科患者的术前诊疗、感染防护、紧急手术和术后管理等方面提出16条推荐意见, 以期系统规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控新阶段创伤骨科围术期的临床路径与诊治流程, 为各级医院在现行疫情政策下开展相关工作提供指导与参考。  相似文献   
329.
目的 比较三维立体(3D)培养与传统贴壁培养(2D)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来源的外泌体促进成骨细胞分化能力的差异,探索前者在促进骨形成相关治疗中应用的可能性。方法 将hUC-MSCs分为2D组与3D组分别进行培养,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形态特征,同时应用钙黄绿素-AM/PI活死细胞双染法检测3D组细胞的活性;通过转录组测序筛选两组差异表达基因并进行GO富集分析。提取2D组与3D组细胞分泌的外泌体并分为2D外泌体(2D-Exo)组与3D外泌体(3D-Exo)组,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纳米颗粒跟踪分析及Western blotting对外泌体进行表征。在体外应用2D-Exo及3D-Exo干预乳鼠颅骨成骨细胞并进行成骨诱导分化,通过茜素红染色、碱性磷酸酶染色及RT-qPCR鉴定2D-Exo、3D-Exo对成骨分化能力的影响。结果 与2D组比较,3D组细胞大小均等,聚拢成球形生长;钙黄绿素-AM/PI活死细胞双染可见3D培养的hUC-MSCs具有较高活性;转录组测序结果显示,与2D组比较,3D组上调基因富集于骨矿化、软骨发育、细胞外基质的组成、成骨细胞分化、血管生成、细胞增...  相似文献   
330.
目的通过有限元分析比较单纯动力髁螺钉(dynamic condylar screw, DCS)、锁定加压钢板(locking compression plate, LCP)联合DCS、股骨近端内侧解剖支撑钢板(medial anatomic buttress plate, MABP)联合DCS翻修治疗内侧缺损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生物力学差异。方法选取一名健康成年志愿者的股骨CT影像数据, 通过Mimics 21.0软件及Geomagic Studio 12软件重建股骨实体化三维模型。使用Ansys Workbench 18.0软件建立股骨转子间Evans-Jensen ⅡB型骨折模型。在Solidworks 2015软件中重建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 PFNA)、DCS、LCP、MABP的三维模型;将PFNA与骨折模型进行装配, 随后取出PFNA, 建立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失败模型, 再模拟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失败保髋翻修手术进行装配固定, 分别采用DCS(无内侧支撑重建)、DCS+LCP(间接内侧支撑重建)、DCS+MAB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