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9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8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26篇
特种医学   13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26篇
预防医学   13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建立由血清学指标组成的慢性丙型肝炎(丙肝)肝纤维化无创性综合诊断模型。方法收集慢性丙肝肝纤维化患者91例,随机分成模型组(68例)和验证组(23例),对年龄、性别以及27项血清学参数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独立预测因子并构建指数模型(FMIC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估模型的诊断能力。同时将FIMC模型与其他模型进行比较。结果建立了一个由血小板(PLT)、总胆红素(T-Bil)和透明质酸(HA)3项指标构成的判别丙肝肝纤维化程度的诊断模型FMIC。肝纤维化S2、S3、S4分期的cut off值分别为3.1、4.7、8.9,其ROC曲线下面积(AUC~(ROC))分别为0.900、0.943、0.860;FMIC模型联合指标的AUC~(ROC)明显高于单独使用PLT、T-Bil、HA指标(AUC~(FMIC)=0.905,AUC~(PLT)=0.611,AUC~(T-Bil)=0.805,AUC~(HA)=0.789);FIMC模型的诊断效率高于其他模型(AUC~(FMIC)=0.943,AUC~(Forns index)=0.629,AUC~(APRI)=0.446,AUC~(CDS)=0.682,AUC~(API)=0.582,AUC~(AAR)=0.405)。结论建立的丙肝肝纤维化程度的诊断模型FMIC,提高了诊断效率,避免了不必要的肝脏活检。  相似文献   
102.
背景:研究表明,肾移植患者外周血白细胞的动态变化与某些并发症的发生有一定关系。 目的:应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动态监测肾移植患者外周血白细胞数量和形态的变化,分析其与移植后机体感染、免疫抑制剂中毒及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的关系。 设计、时间及地点:观察对比实验,于2004—06/2005—10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完成。 对象:选择同种异体肾移植患者64例,根据移植后临床症状及实验室生化指标、X射线、B超、肾穿刺组织活检结果,将患者分为4组,稳定组36例,感染组9例,免疫抑制剂中毒组6例,急性排斥反应组13例。 方法:采用Sysmex XE-210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对肾移植后患者外周血行连续血常规检测,结合手工血涂片进行形态学观察和分析,同时采用日立76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连续检测患者肝功能和肾功能。主要观察指标:观察各组患者外周血白细胞数量、形态学变化及肝、肾功能变化。 结果:①稳定组和免疫抑制剂中毒组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正常,感染组和急性排斥反应组白细胞计数高于稳定组(P〈0.05)。②XE-2100出现多种白细胞形态异常提示信号:白细胞散射图异常、出现原始粒细胞、出现未成熟粒细胞、核左移、不典型淋巴细胞等,手工血涂片显微镜检亦发现白细胞形态有明显改变。各组患者外周血白细胞形态学改变有明显差异。③各组患者肝功能均正常,稳定组和感染组肾功能正常,免疫抑制剂中毒组和急性排斥反应组血清尿素氮和肌酐含量高于稳定组(P〈0.05)。 结论:肾移植后出现不同并发症的患者,其外周血白细胞形态改变各有特点,借助Sysmex XE-2100血液分析仪上特有的Q—Flag报警系统提供的信息,有助于移植后炎症感染、药物中毒及排斥反应的早期筛选、辅助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03.
目的探讨头颈部肿瘤患者放疗后出现放射性脑干损伤的临床特征, 分析其预后, 为了解其疾病特点提供临床资料。方法收集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2013年8月至2021年9月的放射性脑干损伤13例患者一般资料和放疗相关资料, 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征、影像学特征、治疗以及转归。结果 13例患者中女性4例, 男性9例, 发病年龄29~66(48.15±10.23)岁, 中位放疗剂量以及次数为70 Gy和33次, 从首次放疗到出现脑干病灶的中位潜伏时间为24个月。放射性脑干损伤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吞咽困难、饮水呛咳、构音不清以及头晕、行走不稳。MRI影像学特征为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 不规则强化。中位随访时间为45个月, 7例治疗后好转, 6例无效, 其中3例死亡。接受激素治疗者预后与接受贝伐珠单抗治疗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9)。结论放射性脑干损伤患者常表现为后组颅神经损伤及共济失调。病灶高发于脑桥、延髓, 呈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 半数患者接受治疗后病情好转, 激素治疗与贝伐珠单抗治疗对其预后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04.
不同程度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与围产儿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 探讨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 (intrahepaticcholestasisofpregnancy ,ICP)患者胆汁酸、转氨酶和胆红素变化与围产儿预后的关系。 方法 将 116例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根据血清总胆汁酸、谷丙转氨酶及总胆红素的变化分为轻、中、重 3组 ,对其分娩方式、围产儿结局进行比较。 结果 羊水污染发生率、新生儿窒息率、剖宫产率各组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或P <0 .0 1)。 结论 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胆汁酸愈高 ,肝功能损害愈重剖宫产率愈高 ,围产儿预后愈差。  相似文献   
105.
目的分析血清Th1/Th2型细胞因子水平与抗甲状腺自身抗体的相关性,研究甲状腺Th1/Th2细胞免疫失衡与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AITD)的发病关系。方法选取21例Graves病(GD)患者、18例桥本甲状腺炎(HT)患者,17例非毒性结节性甲状腺肿(NTNG)患者,20例正常人作为对照进行研究。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人群血清Th1型细胞因子γ-干扰素(IFN-γ)、白介素2(IL-2)和Th2型细胞因子白介素4(IL-4)、白介素10(IL-10)的含量,并与血清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TRAb)、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水平进行相关分析。结果GD患者血清IL-4和IL-10水平明显高于HT、NTNG和对照组(P<0.01);而HT患者血清IFN-γ和IL-2水平明显高于GD、NTNG和对照组(P<0.01),IL-4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GD患者血清IL-4和IL-10含量与TRAb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683,0.579;P<0.05);HT患者血清IFN-γ和IL-2水平与TGAb、TPOAb均呈显著正相关(IFN-γ:r=0.542,0.650;IL-2:r=0.517,0.602;P<0.05)。结论GD患者Th1/Th2细胞免疫平衡偏向以Th2细胞免疫占优势的免疫应答,而HT患者Th1/Th2细胞免疫平衡偏向以Th1细胞免疫占优势的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106.
目的 探讨扩大的血管周围间隙(enlarged perivascular space,ePVS)与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及生
活质量的关系。
方法 前瞻性连续纳入2014年8月-2017年11月广东同江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急性脑出血患者,
根据颅脑MRI结果分为ePVS组及非ePVS组。记录其年龄、性别、入院时NIHSS评分等基线资料。发病
90 d时通过门诊随访,使用mRS评价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对神经功能恢复不良(mRS评分>2分)的可
能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使用欧洲五维健康(European quality of life 5 dimensions with
5 l evel s,EQ-5D)量表评估患者生活质量,对生活质量低劣(EQ-5D评分≤0.5分)的可能影响因素进行
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
结果 共纳入483例急性脑出血患者。ePVS组患者208例(43.1%),非ePVS组患者275例(56.9%)。
随访中死亡47例,其中ePVS组内有38例(18.27%)患者死亡,而非EPVS组有9例(3.27%)患者死亡,差
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患者中有256例(53.00%)患者神经功能恢复不良,ePVS组154(74.04%)
例,非ePVS组102(37.09%)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有436例患者完成生活质量分析,生
活质量低劣者共202例(46.33%),ePVS组110例(64.71%)和非ePVS组92例组(34.59%),差异有
统计学意义(P<0.001)。多因素分析显示ePVS是急性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预后(OR 1.124,95%CI
1.033~1.223,P =0.006)、生活质量(OR 1.425,95%CI 1.115~1.820,P =0.005)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ePVS是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恢复不良及生活质量低劣的独立影响因素。ePVS组脑出血患者
90 d内死亡率较高。  相似文献   
107.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⑼,具有高度传染性和严重致病性,至今依然肆虐全球,在我国也起伏反复。卒中是我国致死致残的最主要疾病,其急诊救治时间窗短暂,且康复治疗和二级预防必须长期坚持。如何做好疫情防控新形势下的脑血管病诊治工作,已成当前神经科医生面临的严峻挑战。在广东省医学会和广东省医疗质量控制中心指导下,广东省医学会脑血管病学分会和广东省神经系统疾病(脑血管病)质控中心专家组,参考国内同行经验和相关政策文献,更新了本工作指引,包括关注脑血管病合并COVID-19的风险、急诊绿色通道管理、溶栓和血管内介入治疗管理、外科手术治疗管理、病房和门诊工作管理、护理管理以及重视疫苗接种后发生的脑血管病等多个方面,供同行在临床工作中参照执行。  相似文献   
108.
背景:肾移植后具有典型临床表现的急性排斥反应发生越来越少,但是受者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的过程中,无明显临床症状,血肌肝上升不明显甚至正常的亚临床排斥反应现象频繁发生.目的:观察肾移植后亚临床排斥反应患者血清中自细胞介素2,6,8,10水平变化和C-反应蛋白变化及相互关系.设计、时间及地点:对照观察实验,于2006-06/2007-10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完成.对象:接受同种异体肾移植原发性肾小球肾炎患者68例,男51例,女17例,年龄21~60岁.随访时间至少1年.正常对照人群20名.方法:根据临床症状、实验室免疫生化指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及移植肾病理活检,将随访68例患者分为亚临床排斥组和无排斥组,观察无排斥组和亚临床排斥组干预治疗前后血清细胞因子及免疫学指标的变化.主要观察指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2,6,8,10水平,采用免疫速率散射比浊法和IMMAGE全自动免仪疫分析仪检测C-反应蛋白水平.结果:肾移植后,随访期患者白细胞介素2,6,8,10结果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发生亚临床排斥反应时,白细胞介素6,8,10显著高于未发生排斥组(P<0.01).干预治疗后,白细胞介素2,6,8逐渐降低,呈规律性的降至基础水平,白细胞介素6,8与C-反应蛋白水平呈明显正相关(r=0.92,P<0.01:r=0.85,P<0.01).白细胞介素10在发生排斥时激剧上升,然后下降,甚至出现一过性低于基础水平,干预治疗有效后逐渐上升至基础水平.结论:①肾移植后肾功能恢复正常者其免疫功能仍有异常.②白细胞介素2在亚临床排斥反应发生和抗排干预治疗时变化不明显.③白细胞介素6,8在肾移植亚临床排斥反应的发生、发展中与组织细胞的炎症损伤有关.④白细胞介素10在亚临床排斥反应发生和抗排干预治疗中反应敏感.  相似文献   
109.
乙肝病毒外膜大蛋白检测在病毒复制判定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清乙型肝炎病毒外膜大蛋白(LHBs)检测在乙型肝炎病毒复制判定中的意义。方法225例HBV感染者,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血清中HBVDNA拷贝数,ELISA法检测HBsAg、HBeAg、HBVPreS1Ag、HB—VPreS2Ag、LHBs,全自动速率法测定A坍、AST,制作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OC)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LHBs、HBeAg、PreS1-Ag、PreS2-Ag与HBVDNA的阳性符合率分别为92.49%、58.96%、78.03%与79.19%,LHBs结果与HBVDNA无统计学差异(P=0.099),HBeAg、PreS1-Ag、PreS2-Ag结果与HBVDNA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1)。LHBs水平与HBVDNA拷贝数对数值呈正相关(r=0.852,P=0.022)。用LHBs水平判断HBV是否存在复制的ROC曲线,其曲线下面积为0.911。LHBs阳性患者的ALT、AST水平明显高于LHBs阴性患者。结论乙型肝炎病毒外膜大蛋白与HBVDNA有较高的符合率,可反映乙肝患者体内病毒复制和活动情况。  相似文献   
110.
依达拉奉治疗放射性脑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对放射性脑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鼻咽癌放射治疗后放射性脑病患者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予依达拉奉及糖皮质激素、氯吡格雷治疗;对照组仅予糖皮质激素加氯吡格雷治疗。2组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分别行LENT/SOMA放射性脑损伤量表评分,头颅磁共振成像检查和日常生活能力,比较2组的疗效。结果治疗组在治疗1个月后主要症状及体征有明显改善。头颅磁共振成像检查病灶体积明显减小。结论依达拉奉对放射后脑伤害有明显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