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3篇
  免费   50篇
  国内免费   21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6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34篇
口腔科学   11篇
临床医学   280篇
内科学   97篇
神经病学   10篇
特种医学   21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21篇
综合类   279篇
预防医学   98篇
眼科学   42篇
药学   128篇
  2篇
中国医学   131篇
肿瘤学   27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54篇
  2013年   77篇
  2012年   78篇
  2011年   80篇
  2010年   64篇
  2009年   78篇
  2008年   67篇
  2007年   57篇
  2006年   72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41.
目的 探讨代谢综合征及其各因子对皮质下缺血性脑血管病(SIVD)影像学损害的影响. 方法 选取120例SIVD患者(SIVD组),年龄其中包括非代谢综合征患者25例,代谢综合征倾向患者25例,代谢综合征患者70例.代谢综合征的诊断标准采用美国国家胆固醇教育计划成人治疗专家组Ⅲ(NCEP-ATPⅢ)标准.SIVD影像学损害采用改良Scheltens量表对头颅MRI进行评价,分为脑室旁、脑白质、基底节三个脑区评定并计算总分. 结果 代谢综合征倾向组脑室旁、脑白质、基底节评分、Scheltens总分[(3.75±1.60)分、(10.67±5.26)分、(3.21±2.62)分、(17.62±8.32)分]和代谢综合征组[(4.21±1.09)分、(13.79±5.25)分、(6.90±4.25)分、(24.90±9.25)分]均显著高于非代谢综合征组[(2.76±1.62)分、(6.36±3.93)分、(1.52±1.50)分、(10.58±5.89)分,均P<0.05].腰围与脑白质得分及Scheltens总分呈显著正相关(r=0.185,P=0.046; r=0.488,P<0.001);三酰甘油(TG)与脑白质、基底节得分有显著正相关(r=0.188,P=0.042; r=0.311,P=0.001);空腹血糖与脑白质、基底节得分以及Scheltens总分呈显著正相关(r=0.235,P=0.011; r=0.229,P=0.013; r=0.206,P=0.027);高密度脂蛋白胆同醇(HDL C)与脑白质、基底节以及Schehens总分呈显著负相关(r=-0.238,P=0.010; r=-0.189,P=0.042;r=-0.335,P<0.001).进一步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发现空腹血糖、HDL C与脑白质评分显著相关(P均<0.05);TG与基底节评分显著相关(P<0.05);腰围、空腹血糖、HDL-C与Scheltens总分显著相关(P均<0.05). 结论 代谢综合征及其各因子与SIVD影像学损害相关,其中腹型肥胖、TG、空腹血糖、HDL-C是SIVD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2.
远细胞(telocyte,TC)是近年来新发现并命名的一种间质细胞,因其与Cajal间质细胞(interstitial cells of Cajal,ICC)形态相似,曾被称为Cajal样间质细胞(interstitial Cajal-like cells,ICLC).TC独特的突起结构被称为远足(telopodes),远足很细且极其长,呈念珠形.现已发现,多种形态学及免疫组化染色可以观察或标记远细胞.TC存在于人体内的多种空腔及实质性器官,如心脏、胃肠道、乳腺肺和支气管等.TC因其分布、存在的位置及独有的结构,目前推测其可能具有机械支持、引导组织形成与修复、参与细胞的再生与更新、免疫监视、神经传递等生理作用.  相似文献   
43.
我国高等护理教育课程设置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6,他引:1  
社会的发展,医学和护理模式的转变,对我国高等护理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总结我国当前高等护理教育课程设置在护理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和步骤,以及我国高等护理教育课程设置现状,对我国的高等护理教育课程设置改革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4.
目的:探讨奖惩机制在减少护理缺陷中的作用。方法:对我院心血管内科所发生的护理缺陷进行统计分析,探讨护理缺陷的发生与奖惩机制、工作年限的关系。结果:奖惩机制实施前后发生护理缺陷比例不同,不同工作年限的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中所发生的护理缺陷比例也不同。结论:应用奖惩制度可减少护理缺陷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45.
传统瑶医有着其文化根源。宗教信仰作为瑶族传统文化的主要部分,与瑶医文化有着密切关系。本文以广西恭城势江源瑶的还盘王愿这个重大的瑶族宗教仪式为例,分析还盘王愿仪式的文化理念、仪式的师公、仪式的贡品、仪式的心理功能。并认为它们与瑶医文化有极大的关联,体现了瑶族瑶医文化理念和养身之道及治病的理念,从而探讨瑶医的文化渊源,以全面认识瑶医药。  相似文献   
46.
MSCT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在颅内动脉瘤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MSCT)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35例可疑颅内动脉瘤患者,应用MSCT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进行颅内动脉成像,全部患者均进行了手术确诊或DSA检查,并将两种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全部患者中手术及DSA造影共检出动脉瘤43个,采用数字减影CTA共检出40个,漏检3个,未检出3个均为颅内(1个为多发)微小动脉瘤,敏感性为93.0%.常规CTA检出动脉瘤36个,漏检7个,未检出中4个为颈内动脉入颅段(床突下)动脉瘤,3个为微小动脉瘤,敏感性为83.7%.结论:MSCT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是一种安全、无创的新型检查方法,对靠近颈内动脉入颅段(床突下)的动脉瘤检出方面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及敏感性,在颅内动脉瘤的初步筛选及评价方面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7.
目的研究平原常氧和模拟高原缺氧条件下慢性牙周炎SD大鼠模型龈沟液(GCF)中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浓度的变化,以探讨sICAM-1与高原牙周炎的关系。方法选取40只SD大鼠,雌雄各半,分为平原对照组(A组)、平原牙周炎组(B组)、缺氧对照组(C组)、缺氧牙周炎组(D组),每组10只。B、D组大鼠分别建立平原、高原牙周炎模型,A、C组分别作为平原、高原对照组。8周后采用ELISA法检测4组大鼠GCF中sICAM-1浓度变化,并进行比较。结果A、B、C、D组GCF中sICAM-1浓度分别为21.98±2.93、32.20±3.80、23.44±3.81、36.64±2.64ng/ml,B组与A组、D组与C组、C组与A组、D组与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D组显著高于其他三组(P<0.05)。结论缺氧牙周炎组大鼠GCF中的sICAM-1水平高于平原牙周炎组,提示高原缺氧环境对机体的免疫黏附能力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48.
目的 探究药品生产许可证(委托他人生产情形)申请的思路。方法 通过阅读相关法规要求和参考文献,结合个人和行业发展的相关经验,在拟持有产品、申请主体、质量体系、受托企业、委托生产、申请材料、申请和获批等方面探究药品生产许可证B证的申请思路。结果 伴随着MAH制度的正式实施,药品研发机构、商业公司等非药品生产企业申请成为MAH,药品外包委托生产行业发展迅速,药品生产许可证B证的申请显得尤为重要,上述单位对从事药品生产活动的受托企业监督管理能力普遍较弱,在药品生产许可证B证的申请方面,思路普遍不够清晰。结论 申请人需要按照相关的法规要求,结合自身、受托企业、拟持有产品情况进行药品生产许可证B证的申请。  相似文献   
49.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efficacy of high and low dose atorvastatin on preventing contrast induced nephropathy (CIN) in patients underwent diagnostic and therapeutic coronary intervention. Methods All patients received atorvastatin 10 mg/d on the basis of hydrated therapy (n =100) and high dose group received additional atorvastatin 80 nag at 12 to 24 hours before procedure (n =50). Scr, Ccr, blood β2-M, urine NAG/Cr, and urine osmolality before and after the procedure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groups. Results Baseline dem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and nephropathy risk factors were similar between groups. Cer was significantly reduced while blood β2-M and uric NAG/Cr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in low dose group (all P < 0.05) . Blood β2-M in the high dose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low dose group at day 1 [(2.35±0.52) mg/L vs. (2.67±0.64) mg/L, P =0.008], day 3[(2.49±0.55)mg/L vs. (2.80±0.64) mg/L,P =0.011] and day 5[(2.29±0.53) mg/L vs. (2.56±0.66) nag/L, P = 0.026] post-procedure respectively; urine NAG/Cr in the high dose group was also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low dose group at day 1 [(1.19±0.30) U/mmol vs. (1.46±0.34) U/mmol, P < 0.001], day 3 [(1.30±0.30) U/mmol vs. (1.59±0.33) U/mmol, P < 0.001], and day 5 [(1.10±0.30) U/mmol vs. (1.34±0.35) U/mmol, P = 0.001] post-procedure respectively;Cer in the high dose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low dose group at day 1 [(73.69±20.99) mL/min vs. (65.19±18.72) mL/min,P =0.035], day 3[(64.04±15.82) ml/min vs. (56.79±14.50)ml/min,P =0.019] post-procedure respectively. Conclusion High dose atorvastatin use before angiography is superior than low dose atorvastatin on attenuating contrast induced renal dysfunction.  相似文献   
50.
背景血管新生是目前缺血后脑保护研究的新方向之一,地黄主要有效成分梓醇具有促血管新生作用,但其具体作用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目的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调控角度探讨地黄梓醇促血管新生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实验时间为2019年4—8月,将采用0.9%氯化钠溶液处理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作为对照组,将采用终浓度为1 mg/ml的梓醇溶液处理的HUVECs作为实验组。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采用细胞迁移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另分别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免疫印迹法检测HUVECs的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VEGFR-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mRNA及蛋白表达情况。结果(1)对照组HUVECs的OD值低于实验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HUVECs相对增殖率为(1.871±0.152)%。(2)以培养0 h为对照,实验组培养12、24 h迁移细胞数量多于对照组(P<0.05);两组HUVECs培养24 h迁移细胞数量均多于培养12 h(P<0.05)。(3)两组HUVECs的VEGFR-1 mRNA及蛋白相对表达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HUVECs的VEGF、VEGFR-2 mRNA及蛋白相对表达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地黄梓醇通过上调VEGF、VEGFR-2表达而促进HUVECs增殖、迁移,进而发挥促血管新生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