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50篇 |
免费 | 37篇 |
国内免费 | 42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篇 |
基础医学 | 31篇 |
临床医学 | 106篇 |
内科学 | 385篇 |
皮肤病学 | 3篇 |
神经病学 | 11篇 |
特种医学 | 8篇 |
外科学 | 17篇 |
综合类 | 154篇 |
预防医学 | 89篇 |
眼科学 | 29篇 |
药学 | 51篇 |
2篇 | |
中国医学 | 31篇 |
肿瘤学 | 1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2篇 |
2023年 | 18篇 |
2022年 | 30篇 |
2021年 | 34篇 |
2020年 | 23篇 |
2019年 | 23篇 |
2018年 | 19篇 |
2017年 | 13篇 |
2016年 | 20篇 |
2015年 | 15篇 |
2014年 | 26篇 |
2013年 | 33篇 |
2012年 | 26篇 |
2011年 | 50篇 |
2010年 | 32篇 |
2009年 | 45篇 |
2008年 | 43篇 |
2007年 | 44篇 |
2006年 | 25篇 |
2005年 | 51篇 |
2004年 | 54篇 |
2003年 | 37篇 |
2002年 | 36篇 |
2001年 | 26篇 |
2000年 | 23篇 |
1999年 | 24篇 |
1998年 | 12篇 |
1997年 | 14篇 |
1996年 | 16篇 |
1995年 | 10篇 |
1994年 | 12篇 |
1993年 | 11篇 |
1992年 | 5篇 |
1991年 | 8篇 |
1990年 | 5篇 |
1989年 | 6篇 |
1988年 | 8篇 |
1987年 | 5篇 |
1986年 | 3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5篇 |
1983年 | 11篇 |
1982年 | 4篇 |
1981年 | 8篇 |
1980年 | 2篇 |
197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clinical and histological outcomes in a cohort of chronic hepatitis B (CHB) patients who had histologically confirmed severe liver fibrosis and received lamivudine (LAM) therapy for up to 10 years. Methods Thirty-nine CHB patients with severe liver fibrosis (Ishak fibrosis score≥4) were treated with LAM for up to 10 years. Disease progression liver histological improvement, virological and biochemical responses were evaluated during follow-up. Data were analyzed using paired t test, Fisher exact test and Willcoxon test. Results Twenty-eight patients completed the 10-year follow-up. There were 5 (17.9% ) patients with disease progression.At the end of follow up, 16 patients received a second liver biopsy, which showed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of histological activity index (1.1 ± 1.4 vs 7. 1 ± 3.2, t =- 0.82, P<0.01 ) and Ishak fibrosis score (3.6±2.2 vs 5.3±0.7, t= -2.89, P<0.05) compared to baseline. There were 3 cases with Ishak fibrosis score improved from F5 to F0. Among 27 patients, 3(11% ) cases achieved 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 (HBsAg) loss and 2 (7 % ) achieved HBsAg seroconversion. At the end of follow-up, 19 out of 23 (83% ) hepatitis B e antigen (HBeAg) positive patients obtained HBeAg loss and 9 (39 % ) obtained HBeAg seroconversion. During LAM treatment, 11 patients experienced virological breakthrough or detected documented LAM-related resistance mutation. The viral loads of all patients were below 1 ×103 copy/mL at the end of follow-up after rescued by add-on or switch to another nucleotide analog.Conclusions Long-term LAM therapy can delay the disease progression in CHB patients with severe liver fibrosis, increase HBsAg and HBeAg loss rates, sustain suppression of HBV replication at a low level and even totally reverse the liver fibrosis in some patients. The effect of LAM resistance mutation on disease outcomes would be reduced by rescue therapy. 相似文献
92.
微小RNA(microRNA)是一类内源性非编码单链小分子RNA,长度为18~24个核苷酸.在人类基因组中已发现超过500个微小RNA编码基因,预测可调控约5300个基因. 相似文献
93.
DHBV诱发鸭急性肝坏死发病机制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DHBV诱发鸭急性肝坏死发病机制的实验研究谢青,郭清,周霞秋,李惠英,朴文姬,谷瑞瑛,丁长囡,李定国鸭乙型肝炎病毒(DHBV)与人乙型肝炎病毒同属嗜肝DNA病毒科,它们具有类似的生物性、免疫原性和致病性。在大肠杆菌内毒素LPS(O55B5)的诱导下,... 相似文献
94.
不同程度肝纤维化的肝脏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在肝纤维化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33例受检者接受多层螺旋CT肝脏灌注成像检查,其中11例为无明显肝脏疾病的志愿者(对照组),22例经肝脏穿刺活检证实为肝纤维化患者,根据Ishak评分系统再分为轻度肝纤维化组(10例)和显著肝纤维化组(12例).计算各组的各项灌注指标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对照组、轻度肝纤维化组和显著肝纤维化组的肝动脉分数(HAF)晕升高趋势,均值分别为(18.49±9.69)%、(19.92±6.01)%、(21.31±7.47)%;平均通过时间(MTT)则呈降低趋势.三组的均值分别为(13.80±2.60)s、(12.35±1.31)s和(12.19±3.33)s.对照组、轻度肝纤维化组和显著肝纤维化组的平均血流量(BF)值分为(107.77±37.80)ml·100 g-1·min-1、(114.54±25.81)ml·100 g-1·min-1和(111.98±19.81)ml·100 g-1·min-1;平均血容量(BV)值分别为(16.61±5.78)ml·100 g-1、(17.07±2.94)ml·100 g-1和(16.42±5.53)ml·100 g-1.统计结果显示各组平均HAF、MTT、BF及BV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肝脏灌注可定量测量各项肝脏血流灌注参数,一些灌注值的变化对肝纤维化分期具有一定程度的参考价值,但尚不能有效地进行肝纤维化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95.
目的:探讨慢性丙型肝炎基因1型患者经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PEG-INFα-2a)联合利巴韦林(RBV)治疗后快速病毒学应答(RVR)、早期完全病毒学应答(cEVR)、早期部分病毒学应答(pEVR)和早期无应答(NonEVR)对复发率的预测及影响病毒应答的因素。方法:应用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检测芯片检测103例慢性丙型肝炎基因1型患者。所有患者均给予PEG-INFα-2a联合RBV治疗,并分别检测其治疗前及治疗第4、12、48周和随访24周时检测患者的HCVRNA。分析在治疗12周内因药物不良反应而调整PEG-INFα-2a、RBV剂量的情况。结果:PEG-INFα-2a联合RBV治疗患者达RVR者为71例(68.9%)、cEVR为20例(19.4%)、pEVR为7例(6.8%)及NonEVR为5例(4.9%),治疗终点的病毒应答率(EOT)分别为95.8%、95.0%、74.4%及40.0%;持续病毒学应答(SVR)率分别为92.9%、80.0%、42.9%及20.9%;复发率分别为5.9%、15.8%、60.0%及100.0%。12周内PEG-INFα-2a和(或)RBV剂量减少与不同病毒学应答模式明显相关(P<0.05)。结论:PEG-INFα-2a联合RBV治疗慢性丙型肝炎基因1型患者早期病毒学应答不同模式对复发率有一定预测价值。治疗12周内PEG-INFα-2a和(或)RBV减量可能使病毒清除减少,是导致病毒复发率增高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96.
我国是病毒性肝炎发病率较高的国家,肝功能衰竭(肝衰竭)发病率也高于其他国家。随着对肝衰竭的不断研究和认识,其分类也越来越细,其中慢加急性肝衰竭(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ACLF)由于起病急、治疗手段有限、病死率高而备受关注。 相似文献
97.
目的 探讨影响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细胞癌(HCC)患者预后的因素。方法 2008年1月~2015年11月在上海瑞金医院确诊和治疗的乙型肝炎相关性HCC患者469例,根据血清HBV DNA水平将患者分为高病毒载量组(HBV DNA≥1×104 copies/ml)和低病毒载量组(HBV DNA<1×104copies/ml),比较两组患者肝功能、甲胎蛋白、应用核苷或核苷酸类(NAs)治疗、巴塞罗那分期对生存时间的影响。结果 在入组的469例患者中,低病毒载量组243例(51.8 %),高病毒载量组226 例(48.2 %);低病毒载量组平均年龄为54±10岁,高病毒载量组平均年龄为52±10岁,无显著差异(P>0.05);在低病毒载量组中男性213例(87.7%),女性30例(12.3%),而在高病毒载量组中分别为205例(90.7 %)和21例(9.2 %,P>0.05);低病毒载量组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水平显著低于高病毒载量组(P<0.05);低病毒载量组平均生存时间为(1144±732) d,显著长于高病毒载量组[(496±278) d,P<0.05];单因素分析发现影响乙型肝炎相关性HCC患者预后的因素包括是否接受NAs抗病毒治疗(P<0.01)、血清AFP≥40 μg/L(P<0.05)、血清 ALT≥64 IU/L(P<0.01)、血清AST≥40 IU/L(P<0.001)、血清总胆红素≥24 μmol/L(P<0.001)、血清直接胆红素≥6.8 μmol/L (P<0.001)、血清HBV DNA≥1×104 copies/ml (P<0.001);经多因素分析,发现BCLC 分期为晚期(HR为1.84,CI 为1.57~2.15,P<0.001)、未接受NAs治疗(P<0.01)、血清AST≥40 IU/L(P<0.05)和HBV DNA≥1×104 copies/ml (P<0.001)为影响乙型肝炎相关性HCC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HCC患者的预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血清病毒载量和是否接受NAs抗病毒治疗极其重要。 相似文献
98.
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是目前全球慢性肝病的主要原因,HBV合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也较常见,全球4000万HIV感染者中10%并发慢性乙型肝炎(CHB).自从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推广,艾滋病相关原因的死亡已经减少,但由肝脏疾病造成的死亡却不断上升,逐渐成为HIV感染者发病和死亡的一个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9.
<正>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指除外大量饮酒和其他明确损害肝脏的因素所致的以弥漫性肝细胞脂肪变为病理特征的临床综合征,包括单纯性脂肪肝(simple fatty liver,SFL)、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及其相关的肝硬化和肝细胞癌(Hepatocelluar carcinoma,HCC)。近年来,由于生活水 相似文献
100.
正药物诱导的肝损伤(drug-induced liver injury,DILI)可表现为各种形式的急、慢性肝损伤。停用可疑药物后,大多数DILI为自限性,同时也有一部分患者仍可存在持续性的肝损伤,进而进展为慢性DILI~([1])。DILI根据其致病药物特点,可分为固有型和特异质型,前者主要是由药物的直接毒性作用引起,如对乙酰氨基酚(APAP)等,是一种剂量依赖性的肝损伤,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