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6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7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2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通过研究中药灌肠方中的有效成分澳洲茄胺对肠癌HCT-116细胞凋亡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澳洲茄胺抑制肠癌细胞增殖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实时无标记细胞分析仪检测澳洲茄胺对HCT-116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HCT-116细胞凋亡;qPCR法检测凋亡相关基因Bax、Survivin的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实验检测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Bcl-xl、Caspase-3、Caspase-8、Caspase-9、PARP以及PI3K/Akt信号通路蛋白PI3K、Akt表达情况。结果?实时无标记细胞分析检测法证实澳洲茄胺对肠癌HCT-116细胞的生长有抑制作用,且随药物浓度、给药时间的增加而增强;流式检测发现随药物浓度的增加,其凋亡增多;qPCR法证实澳洲茄胺能上调Bax、下调Survivin的mRNA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证实澳洲茄胺上调Bax蛋白,促进Caspase-3、Caspase-8、Caspase-9、PARP蛋白活化,下调Bcl-2、Bcl-xl蛋白表达,升高Bax/Bcl-2表达比值,并且抑制PI3K、Akt蛋白活化。结论?澳洲茄胺抑制肠癌HCT-116细胞增殖,通过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及调控Caspase家族、Bcl-2家族、Survivin、PARP的表达,诱导细胞凋亡,对凋亡的2条途径均有作用,即线粒体途径和死亡受体途径。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讨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在慢性收缩性损伤(CCI)所致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的L4背根神经节中的蛋白表达。方法实验1: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Naive组)、假手术组(Sham组)和CCI组(每组n=8)。Naive组不做任何手术;Sham组仅暴露坐骨神经;CCI组按Bennett法结扎右侧坐骨神经主干制备CCI模型。分别测定Sham组和CCI组术前2天(基础值)及术后第1、3、5、7、14、21天(Naive组则在相对应的时间点)大鼠同侧(本实验为右侧)后足机械缩足反射阈值(MWT)和热缩足反射潜伏期(PWL)。实验2:18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Naive组)、假手术组(Sham组)和CCI组(每组n=6)。CCI组制备CCI模型,术后第7天处死大鼠,取同侧L4背根神经节;Naive组不做任何手术,直接取右侧L4背根神经节;Sham组仅暴露坐骨神经,术后第7天处死大鼠,直接取右侧L4背根神经节。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脊髓L4背根神经节GDNF的蛋白表达。结果实验1:与Sham组相比,CCI组大鼠从术后第3天开始至术后21天内各时间点MWT和PWL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实验2:与Sham组相比,CCI组在L4背根神经节的GDNF表达明显减少(P〈0.01)。结论CCI大鼠的L4背根神经节的GDNF表达减少,可能参与CCI所致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33.
目的分别观察蜂毒素联合5-氟尿嘧啶(5.Fu)、顺铂(DDP)、多西紫杉醇(TXT)抗人胃癌细胞株BGC-823增殖的效果,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运用中效原理进行统计分析,绘制5-Fu、DDP和TXT单药及分别与蜂毒素联合用药对该肿瘤细胞生长的剂量一效应曲线,确定联合用药时对肿瘤细胞的效应(FA)与合用指数(CI)的关系,判定药物间的相互作用。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蜂毒素分别联合5.Fu、DDP和TXT作用人胃癌细胞株BGC.823后对化疗药物相关基因表达的改变。结果(1)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蜂毒素单药与3种化疗药物单药均对BGC-823细胞显示出了明显的生长抑制效果。(2)蜂毒素联合5-Fu作用于BGC-823细胞时,FA在0.35~0.75时,CI〈1。蜂毒素联合DDP作用于BGC-823细胞时,FA在O.55左右,CI=1;FA〈0.55,CI〈1。蜂毒素联合TXT作用于BGC-823细胞时,整个区间内均可见CI〈1。(3)蜂毒素分别与3种化疗药物联合作用于细胞后,化疗药物相关基因胸苷酸合成酶(thymidylatesynthetase,TS)、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xcisionrepaircross—complementinggene1,ERCCl)、乳腺癌易感基因1(breastcancersusceptibilitygene1,BRCAl)、β微管蛋白Ⅲ(β—tubu-nⅢ,TUBB3)和微管相关蛋白tau(rrlicrotubule—associatedproteintau,MAPT)的表达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P〈0.01)。结论蜂毒素具有增强5.Fu、DDP、T)(T对胃癌细胞BGC-823生长抑制效果的协同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化疗相关基因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34.
35.
胡伟  周锦勇  毕永春  张葵 《现代医学》2011,39(3):309-311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的不同组合模式。方法:利用化学发光法对2009年6月至2010年5月在我院住院的患者共12 554例血清标本进行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定量检测,分析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的各种组合模式。结果: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共有22种模式,最常见的4种模式依次分别占28.25%、17.33%、15.24%和14.79%,另发现一些少见模式。结论:我院住院患者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的定量模式种类较多,在院内普及防治肝病的相关知识、控制病毒传播和推广乙肝疫苗接种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36.
目的分析HBV基因型及基因变异与原发性肝癌(PHC)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基因型特异引物PCR法测定HBV基因型,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检测基因亚型;直接测序法检测HBV DNA 1653、1762/1764及1896位点的变异情况;统计比较多个因素在慢性乙型肝炎(CHB)和PHC患者中的异同,并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与CHB组比较,PHC组患者年龄较大,HBeAg阴性更常见,而ALT水平和HBV DNA载量较低(P<0.05)。CHB组HBV的基因型B型与C型相当,而PHC组绝大多数为C型(P<0.01);两组基因型C型的亚型多为Ce亚型。两组病毒G1896A变异无差异,而PHC组C1653T、A1762G/T1764A变异出现的几率较高(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只有基因C型和高龄为PHC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HBV基因型C型为HBV相关PHC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C1653T、A1762G/T1764A变异与PHC有一定相关,但非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7.
目的:探讨降香舒心胶囊对气滞血瘀型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设计方法,选择158例气滞血瘀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81例和对照组77例,两组均采用最佳西医治疗方案,治疗组在西医治疗基础上口服降香舒心胶囊(4粒/次,3次/d),对照组口服安慰剂胶囊(4粒/次,3次/d)。治疗疗程均为8周。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中医证候以及检测血清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水平及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血管扩张变化率(FMD)。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心绞痛缓解总有效率分别为93.82%,68.83%,中医症状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98.76%,66.23%;两组患者胸痛、胸闷、气短、心悸等各单项评分及总分与治疗前比较均降低(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ET,vWF降低,NO,FMD均升高(P<0.01))。治疗组血清SOD水平明显升高,MDA水平显著下降(P<0.01),而对照组SOD和MDA水平无变化。结论:降香舒心胶囊能改善气滞血瘀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临床症状和血管内皮功能,是安全有效的辅助治疗药物。其机制可能与抗脂质过氧化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38.
目的:观察养阴润肠方对慢传输型便秘大鼠结肠Cajal间质细胞的影响,探讨其通便的机制。方法:随机将30只SD大鼠分为造模组(24只)及正常对照组(6只)。正常对照组给予蒸馏水灌胃,造模组采用大黄递增灌胃法制作慢传输型便秘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莫沙必利组、养阴润肠方组、自然恢复组。模型组及正常对照组予以一期处死,并采用活性炭灌胃法检测结肠传输功能、观察结肠内存留粪便粒数、实时荧光定量PCIk法检测c—kit基因表达的变化。其他组继续给予相应干预措施干预30d。之后检测上述指标。结果:模型组结肠内存留粪便粒数较正常组多(P〈0.01),养阴润肠方组及莫沙必利组结肠内存留粪便粒数较模型组少(P〈0.01);模型组较正常组碳未推进率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莫沙必利组及养阴润肠方组碳末推进率明显升高(P〈0.01),而自然恢复组与模型组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c—kit表达水平较正常组明显降低(P〈0.01),恢复组与模型组比较,有恢复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养阴润肠方组及莫沙必利组均有所改善(P〈0.01,P〈0.05),但莫沙必利组较养阴润肠方组表达水平低(P〈0.05),莫沙必利组较恢复组表达量有所增高,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养阴润肠方具有较好的增强慢传输型便秘大鼠的结肠传输功能的作用,其通便机制可能为通过促进Cajal间质细胞的再生及修复而达到促进肠动力,从而实现通便的作用。  相似文献   
39.
40.
目的:从流产胚胎中分离出神经干细胞并培养、扩增和进行鉴定,为神经干细胞移植寻找源泉。方法:实验于2001-02/2005-06在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和南京大学附属鼓楼医院完成。收集流产的胎儿脑组织,制备人胚胎大脑组织细胞悬液,免疫磁珠法分离神经干细胞,实验设计共随机选择24个分离的单个神经干细胞通过反转录酶聚合链反应技术的方法用DNA扩增仪检测单个细胞中nestin神经干细胞标记物,以beta actin为内参对照。结果:分离的人胚胎神经干细胞生长、扩增正常,nestin阳性细胞纯度极高。结论:免疫磁珠法对胚胎神经干细胞的分离,及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在神经干细胞鉴定中的应用是值得进一步探讨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