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4篇
  免费   79篇
  国内免费   48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21篇
口腔科学   19篇
临床医学   127篇
内科学   81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36篇
外科学   14篇
综合类   269篇
预防医学   101篇
药学   90篇
中国医学   85篇
肿瘤学   2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45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54篇
  2012年   64篇
  2011年   51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59篇
  2006年   47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51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61.
张健  张宇辉  周蕾 《中国循环杂志》2023,(12):1207-1238
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疾病的终末阶段,已经成为影响居民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近年来,心力衰竭的诊断、治疗、预防和管理等方面都取得了重大的进展。本指南将结合国内外研究进展,介绍心力衰竭的定义、分类、分期、评估、诊断、预防、治疗及管理,以及心力衰竭的医疗质量控制等,以期为提高我国心力衰竭综合管理水平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862.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患者HBeAg和HBeAb双阳性状态下HBV前C区基因及BCP区基因变异情况,探讨前C区A1896及BCP区T1762与A1764变异与HBe转换的关系。方法:采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方法定量检测乙肝“二对半”,对HBeAg/HBeAb双阳性标本采用基于膜显色的DNA芯片检测HBV nt1896、nt1762、nt1764位基因。结果:35例HBeAg、HBeAb、HBVDNA阳性的患者均存在nt1762和nt1764的突变,有14例患者出现了nt1896的突变。结论:在乙型肝炎HBe转换过程中均伴有BCP区T1762和A1764的突变,部分存在A1896位点的突变,T1762和A1764的突变早于A1896的突变,A1896的突变主要在e抗体产生过程中或产生以后。  相似文献   
863.
中医综合三阶梯法治疗癌性疼痛3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并比较中医综合三阶梯法及WHO三阶梯法治疗癌性疼痛(癌痛)的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建立癌痛中医综合三阶梯法治疗方案。方法采用随机自身对照前瞻性研究方法,共观察30例癌痛患者,每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进入两组,先后不同顺序均接受中医综合三阶梯法及WHO三阶梯法治疗,若有效则连续用药观察2天。观察其疼痛强度差(PID)、总疼痛强度差(SPID)、疼痛缓解度(PR)、总疼痛缓解度(TPR)、中度以上疼痛缓解率、总镇痛分(TAS)等指标。结果 PID表提示中医综合三阶梯法起效时间稍迟于WHO三阶梯法,但起效后其镇痛作用较好,有效止痛时间较长;其中,电针治疗后患者的PID值有较明显升高,且能维持较长时间,提示针药结合能有效控制重度癌痛。中医综合三阶梯法在PR表中显示达到中度以上疼痛缓解率最高值的时间较WHO三阶梯法稍晚,但维持时间较长。TPR、TAS表均提示中医综合三阶梯法优于WHO三阶梯法。中医综合三阶梯法较之WHO三阶梯法,其不良反应相对较少且较轻。结论中医综合三阶梯法治疗癌痛的疗效在一定程度及时点优于WHO三阶梯法,且其治疗、用药相对安全。  相似文献   
864.
目的 探讨聚焦解决模式在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术后恐动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0年9月至2021年4月宁夏某三甲医院102例LDH术后恐动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1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聚焦解决模式.比较两组的疼痛程度、恐动程度、不良情绪....  相似文献   
865.
周蕾  孔凡伟 《现代实用医学》2023,(12):1663-1665
<正>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最重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占所有终末期肾病的40%~50%[1]。传统的抗糖尿病治疗和严格的血糖控制无法完全阻止糖尿病肾病的进展[2],目前微量白蛋白尿已被广泛视作大多数糖尿病患者肾损伤的最早临床表现。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SGLT2)抑制剂自从成为新型降血糖药物以来,逐渐展现出其在2型糖尿病治疗中强效的心脏和肾脏保护作用。卡格列净作为一种新型SGLT2抑制剂,在大规模的临床试验中已被证实不仅具备降糖的效果,还显著减少蛋白尿的产生[3]。羟苯磺酸钙作为一种合成血管活性药物,  相似文献   
866.
目的 探讨超声心动图在二叶式主动脉瓣畸形(BAV)患者随访和预后分析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本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临床研究。收集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3年1月至2019年12月经超声心动图诊断为 “二叶式主动脉瓣畸形”、临床资料和复查随访资料完整的患者,比较不同随访时长患者的占比,比较初诊和随访末次的瓣膜功能、主动脉功能变化情况,进一步纳入性别、年龄、形态学分型、主动脉瓣狭窄程度、返流程度、升主动脉内径等参数进行回归分析,寻找影响BAV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 本研究共筛1154例BAV,纳入随访资料完整者243位(21.06%),随访逐渐延长,随访患者逐渐减少,而主动脉瓣功能障碍逐渐恶化、升主动脉内径逐渐增宽;初诊时年龄、初诊时AS程度、初诊时AR程度是BAV需要手术干预事件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且年龄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其截断值为36岁,对是否发生手术时间预测的灵敏度为94.29%,特异度为39.49%;年龄≤36岁组5年内不发生手术事件的概率为92.39%;而年龄>36岁组5年内不发生手术事件的概率仅为52.20%。结论 我国BAV人群随访率低;BAV引起的瓣膜功能障碍和升主动脉增宽具有时间累积效应;针对36岁以上BAV群体,尤应加强宣传教育,并建议每年连续随访心超以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867.
目的 观察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清中长链非编码RNA(lncRNA)MUC5B-AS1表达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 急性白血病患者136例(观察组),同期无血液疾病的健康体检者140例(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qRT-PCR法)检测两组血清lncRNA MUC5B-AS1,并分析血清lncRNA MUC5B-AS1表达与急性白血病患者临床指标,另比较血清lncRNA MUC5B-AS1高、低表达白血病患者化疗后的缓解率和无复发生存率。结果 观察组及对照组血清lncRNA MUC5B-AS1相对表达量分别为2.51±0.42、1.02±0.18,两组比较,P<0.05。血清lncRNA MUC5B-AS1表达与白血病患者临床指标无相关性(P均>0.05)。lncRNA MUC5B-AS1高表达者、低表达者化疗1个疗程后CR率分别为73.68%(56/76)、88.33%(53/60),两者比较,P<0.05。lncRNA MUC5B-AS1高表达、低表达CR患者3年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32.14%(18/56)、49.06%(26/53),两者比较,P<0.0...  相似文献   
868.
目的:探讨下颌近中、水平、倒置完全埋伏阻生智齿与邻近第二磨牙牙根外吸收及牙周组织病变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2019~2022年我院收诊的140例患者共计251颗此类患牙的临床资料(CBCT影像资料),对下颌近中、水平、倒置完全埋伏阻生第三磨牙引起相邻第二磨牙牙根外吸收及局部牙周改变的相关情况进行检查并统计分析。结果:下颌近中、水平、倒置完全埋伏阻生智齿导致邻近下颌第二磨牙牙根外吸收的患病率为22.7%,远中边缘骨吸收(或牙周破坏)发生率为68.5%,多数情况下均存在下颌第二磨牙远中牙槽骨吸收,其中轻度占主要(36.2%)。不同年龄和性别及下颌第三磨牙阻生方向不同,第二磨牙远中牙槽骨吸收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性别、下颌第三磨牙深度及角度不同,牙根外吸收发生率及严重程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颌近中、水平、倒置智齿完全埋伏阻生时易导致第二磨牙牙根外吸收的发生及周围牙周组织的破坏,应给予足够重视,建议尽早拔除。  相似文献   
869.
周蕾  刘海霞 《妇幼护理》2023,3(1):121-123
目的 分析综合护理对小儿结核性脑膜炎并药物性皮炎的护理效果。方法 我院 2020 年 12 月至 2021 年 12 月期间收治 90 例小儿结核性脑膜炎并药物性皮炎,随机抽签各分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 45 例。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全面综 合护理。分析比较两组的护理满意度、护理有效率和遵医行为。结果 观察组护理有效率、护理满意率、遵医评分均高于对照 组(P<0.05)。结论 小儿结核性脑膜炎并药物性皮炎实施全面综合护理,可增强护理效果,提高护理满意度,增强遵医行为。  相似文献   
870.
目的 评估2022年全球猴痘疫情对我国的输入和本地传播风险。方法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等官网通报和相关文献,依据猴痘疾病特征和全球疫情等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估。结果 猴痘输入我国的风险仍然很大,存在男男同性性行为人群本地传播可能,但在我国普通人群中大规模传播的可能性极低。结论 针对我国面临的猴痘输入风险,在加强入境人员检疫的同时,要加强对入境人员和男男同性性行为人员等重点人群的宣传教育以及各级医疗机构的培训,确保疫情早发现,早处置,降低本地传播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