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1篇
耳鼻咽喉   4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17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27篇
预防医学   9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8篇
中国医学   8篇
肿瘤学   8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6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 毫秒
101.
目的 探讨小干扰RNA(siRNA)抑制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基因对人肝癌细胞株HepG2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方法设计并化学合成针对HMGB1的3对siRNA分子序列(siRNAH1、siRNH2、siRNAH3),同时设未转染对照组(Lipo组)及转染阴性siRNA组(阴性siRNA对照组).脂质体法瞬时转染HepG2细胞,通过PCR法和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HMGB1基因在mRNA水平和蛋白质水平的变化,利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法检测转染HMGB1-siRNA的HepG2细胞增殖情况,TdT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两组数据间比较用t检验,组内数据比较用方差分析,细胞增殖数据采用可重复双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3对特异性HMGB1-siRNA转染后,HMGB1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147±0.024、1.014±0.042和0.435±0.055,较Lipo组的1.411±0.065明显减少(t值分别为7.187、9.018和20.689,P值均<0.01);HMGB1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369±0.035、0.340±0.028和0.097±0.020,较Lipo组的0.553±0.051明显减少(t值分别为6.678、7.919和17.287,P值均<0.01),其中以siRNAH3抑制效果最好,抑制率可达到80%.转染siRNAH3后HepG2细胞的增殖能力受到明显抑制,与Lipo组相比,72、96、120h时F值分别为34.651、540.550、3778.197,P值均<0.01,HepG2细胞凋亡指数明显增高(F=130.696,P<0.01).结论 靶向HMGB1基因的siRNA分子片段可以有效地抑制HepG2细胞生长,促进HepG2细胞凋亡,其作用与下调HMGB1的表达有关,HMGB1可能是肝癌治疗的一个潜在靶点.  相似文献   
102.
1995年 6月~ 1998年 4月 ,我们采用单磷酸阿糖腺苷( Ara- Am p)联合大剂量胸腺肽治疗慢性乙型肝炎 36例 ,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本组 36例均为本中心住院及门诊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男 2 2例 ,女 14例 ;年龄 19~ 6 4岁 ;病程 1~ 6年。临床表现为乏力 ,食欲不振 ,肝肿大 ,肝区痛。肝功能检测ACT轻~中度异常 ,HBs Ag、HBc Ab和 HBe Ag同时阳性 ,HBV- DNA阳性。随机取同期在性别、年龄、病程、病情分型 ,肝功能及 HBV- DAN改变等方面具有可比性的 3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为对照。两组患者半年内未接受过抗病毒药物及免疫调节剂…  相似文献   
103.
本文报道用反相HPLC法测定体外皮肤渗透液中18-甲基炔诺酮。实验结果表明选用Shim-packCLC C_(18)分析柱,以甲醇-水(75:25)为流动相,能使皮肤渗透液中18-甲基炔诺酮获最佳分离,用此法成功地测得18-甲基炔诺酮透皮控释制剂72小时内的皮肤渗透液中的含量,本法线性范围为0.1~10μg/ml,变异系数1.12%,平均回收率101.7%。  相似文献   
104.
巨指(趾)症是一种以手指或足趾体积增大为特征的先天性畸形,在四肢先天性畸形中的发生率很低,约为0.9%^[1]。因其发生率较低,临床上关于此病的文献记录亦较少,且多数为散发病例的个案报道,缺乏对该疾病系统的了解和认识以及治疗方法指南。作者在结合临床的基础上,广泛搜集了关于该疾病的各类文献报道和相关资料,综合如下,以求对临床工作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05.
1病例介绍某女,32岁,因上唇部左侧裂隙,左下睑外翻,双鼻翼不对称,要求手术矫治。查体:一般情况可,心、肺、肝、脾均未发现异常。患者上唇左侧不完全裂开畸形,裂隙中一纵向隐痕,左唇上移,牙龈外露,口内检查未见腭裂及牙槽裂。咬合功能  相似文献   
106.
黏蛋白广泛分布于机体各组织黏膜的表面,对黏膜起润滑、保护作用。黏蛋白的分布具有一定的特异性,其基因表达水平高低和蛋白分布方式的改变与胆石形成有着密切关系。现将黏蛋白在胆石病中作用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7.
本文对乙醇、水、油酸等溶剂系统对左旋18-甲基炔诺酮(简称LNG)及消旋18-甲基炔酮(简称NG)渗透皮肤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实验采用Vaila-Chien双室扩散池及成人离体皮肤。结果表明,在80%乙醇水溶液中,LNG与NG的皮肤渗透速率比用生理盐水提高5~6倍,其中NG的皮肤渗透速率比LNG高1~2倍.含水乙醇与油酸复合使用时,对LNG通透皮肤具有明显的协同促进作用。当油酸—80%乙醇(0.75:9.25v/v)作为复合溶剂时。所获得的LNG皮肤渗透速率为0.53μg/cm2·h,分别比油酸或80%乙醇单独使用时提高29倍和3倍。提示正确地采用复合溶剂系统,能有效地提高LNG或NG透皮速率。  相似文献   
108.
109.
目的探讨鼻腔鼻窦T细胞淋巴瘤临床疗效及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83年7月~2001年4月我院收治的57例鼻腔鼻窦T细胞淋巴瘤,其中单纯放疗(R组)22例,放疗 化疗(R C组)35例。Kaplan-Meier法计算3,5年生存率和局控率,Logrank进行显著性检验和单因素分析,Cox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放疗组(R组)和放疗 化疗组(R C组)3,5年生存率分别为64.7%,55.2%和74.4%,69.8%。两组3,5年生存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3,5年局控率分别为95.4%,87.2%和94.5%,89.7%。两组3,5年局控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B症状、临床分期、治疗方式和放疗剂量是影响鼻腔鼻窦T细胞淋巴瘤生存率的独立预后因素;影响鼻腔鼻窦T细胞淋巴瘤局控率的独立预后因素是累及部位、临床分期、治疗方式、放疗剂量。结论放疗 化疗组(R C组)明显提高了鼻腔鼻窦T细胞淋巴瘤3,5年生存率,但不能改善局控率。B症状、临床分期、治疗方式和放疗剂量是影响鼻腔鼻窦T细胞淋巴瘤生存率的重要因素,累及部位、临床分期、治疗方式、放疗剂量与鼻腔鼻窦T细胞淋巴瘤局控有关。  相似文献   
110.
目的探讨下颌角铣骨整形术对矫正下颌角肥大的疗效.方法应用口内切口下颌角铣骨整形术对33例下颌角肥大患者进行矫正.分别于术前、术后3个月行螺旋CT三维重建,观察面部轮廓改善情况.结果33例患者术后3个月复查CT三维重建示,下颌角肥大改善明显,左右对称.下颌角角度由术前均<110°增大为正常的110°~120°,效果显著.术后33例患者随访6~24个月,非常满意者28例(85%)、满意者5例(15%),无一例发生神经、血管损伤.结论下颌角铣骨整形术,是一种安全有效、操作简便、恢复较快、并发症少的好方法.与截骨术相比,可有效避免“第二下颌角”出现,维持颌颈区立体感.结合CT三维重建,可观察术前、术后下颌角形态,测量下颌角角度,为指导铣骨手术及术后客观评估提供准确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