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28篇
内科学   3篇
皮肤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23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8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探讨环孢素A(CsA)是否能够抑制正常人CD4+T细胞产生白细胞介素22(IL-22)。方法使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制备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淋巴细胞(PBMCs),加入PMA+Inomycin刺激细胞后,做细胞内细胞因子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正常人外周血PBMCs中产生IL-22的T细胞亚群,以及IL-17-IFN-γ-IL-22+CD4+T细胞亚群(Th22);PMA+Inomycin刺激正常人PBMCs,同时加或不加环孢素A(CsA)后,做细胞内细胞因子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IL-22+CD4+T细胞和IFN-γ+CD4+T细胞的比例,以及IL-22+CD4+T细胞表达记忆表型分子CD45RO情况。结果正常人外周血中产生IL-22的T细胞以CD4+T细胞为主,且存在仅分泌IL-22,不分泌IL-17和IFN-γ的Th22亚群;CsA以剂量依赖方式抑制CD4+T细胞产生IL-22和IFN-γ;CsA抑制外周血PBMCs中记忆CD4+T细胞产生IL-22。结论 CsA能抑制正常人外周血中记忆CD4+T细胞产生IL-22。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观察鼻咽癌患者放化疗前、后的细胞免疫功能变化,探讨放化疗对鼻咽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应用FACS Calibur流式细胞仪对125名健康体检者和148例鼻咽癌患者放化疗前、后外周血T、B淋巴细胞亚群进行检测,并分别对健康体检者与鼻咽癌患者、鼻咽癌患者放化疗前与放化疗后的检测值进行比较.结果:鼻咽癌患者放疗前与健康体检者对比,CD3+、CD16+56+和CD19+均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657 1、0.791 0和1.516 6,P值分别为0.098 7、0.429 6和0.130 5.CD4+、CD4 +/CD8+均值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398 5和2.385 2,P值分别为0.017 1和0.017 8.CD8+均值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33 7,P=0.020 3.鼻咽癌患者放疗后与放疗前对比,CD3+、CD4+、CD4+/CD8+均值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7.361 2、-11.239 9和-8.271 8,P值均<0.01;CD8+与CD16+ 56+均值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817 8和4.833 8,P值分别为0.000 2和0.001.CD19+均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68 0,P=0.333 8.结论:鼻咽癌患者免疫功能下降,外周血T、B淋巴细胞亚群的检测对判断患者的免疫功能有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紫外线对大鼠胰岛树突状细胞 (Dendriticcell,DC)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方法 分离大鼠胰岛经紫外线照射后利用免疫组织化学 (ABC)方法显示胰岛Ia DC ,透射电镜观察其超微结构 ,同时将处理的胰岛移植于糖尿病小鼠模型。 结果 分离胰岛经紫外线照射后内分泌细胞变化不明显 ,Ia DC的突起缩短 ,着色变浅 ,电镜观察胞质中形成抗原肽 MHCⅡ复合物的小泡状结构及吞饮小泡减少 ,异种移植实验胰岛移植存活期 10 .5 4± 2 .0 6天 ,紫外线照射组存活期 17.5 8±1.88天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结论 适量的紫外线照射对胰岛内分泌细胞无明显损伤 ,DC结构受损 ,功能受到抑制。异种移植实验表明紫外线照射后胰岛移植物存活期延长。  相似文献   
15.
G-CSF对供者外周血CD34+细胞黏附分子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观察健康供者外周血CD34+细胞黏附分子表达的变化,探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动员的机制及其对供者的影响。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分析15名健康供者在接受G-CSF10μg.kg-1.d-1动员前(Pre-G)、动员d4和停止动员后7d(Pro-G)外周血CD34+细胞比例及其表面黏附分子非常延迟抗原-5(VLA-5,CD49e)和L-选择素(CD62L)的表达情况。结果G-CSF动员后供者外周血CD34+细胞比例较动员前增高5-10倍,停止动员后恢复至动员前水平。G-CSF动员后CD34+CD49e+细胞比例(97.74%)明显高于动员前(79.95%),停止动员后7d CD34+CD49e+细胞比例基本恢复至动员前水平;CD34+CD62L+细胞比例在G-CSF动员过程中无明显改变;CD34+细胞表面CD49e与CD62L的平均荧光强度于动员后呈减弱趋势,但无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G-CSF动员后d4可显著增加供者外周血CD34+细胞比例,可致CD34+CD49e+细胞比例一过性增加,但不影响CD34+CD62L+细胞群的比例。  相似文献   
16.
本实验经胰管注射胶原酶、胰腺静止消化方法。分离成年Wistar大鼠胰岛,葡聚糖密度梯度离心纯化。大鼠胰腺消化后,胰岛收获量为710~1015个/胰腺,纯化后胰岛收获量为610—820个/胰腺,纯度达92%。纯化胰岛形态结构完整,内分泌细胞超微结构保持良好;对葡萄糖刺激反应,胰岛素释放量是基础分泌水平的8倍;异体移植可逆转实验性糖尿病小鼠的高血糖达一周。  相似文献   
17.
大鼠胰岛移植物制备与异种移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增加胰岛收获量,提高胰岛纯度一直是胰岛移植中面临的重要问题,本实验经胰管注射胶原酶,胰静止消化分离成年大鼠胰岛纯度一直是胰岛葡聚糖离心纯化。纯化后胰岛收获量为610-820个/胰纯度达92%;胰岛形态结构完整,内分泌细胞超微结构保持良好,对葡萄糖刺激反应胰岛素释放量是基本分泌水平的8倍;异种移植可逆转实验性糖尿病小鼠的高血糖达一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入院时的高敏感心肌肌钙蛋白Ⅰ (hs-cTnI)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的预后价值,以便为AMI的临床干预提供循证医学证据.方法 2009年8月19日~2011年12月26日,从广东省人民医院急诊科招募符合入选标准的AMI患者386例作为研究对象.入院时测定hs-cTnI等指标后进行随访,随访时主要记录死亡和再次发生AMI等预后指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选取hs-cTnI预测AMI预后的最佳临界点.根据随访结果,评价hs-cTnI对AMI的预后价值.结果 随访的中位数为405 d,病死率为9.6%,因AMI而再次入院率为8.3%,hs-cTnI预测AMI预后的最佳临界点为0.17μg/L.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高水平组相对于低水平组,死亡与因AMI而再次入院的风险皆增加;Log Rank检验的P值(x 2L值)分别:<0.001(16.46)、0.001(12.01).经Cox回归校正各种混杂因素后,死亡的风险比(95%置信区间)为3.17(1.49~6.72);因AMI而再次入院的风险比(95%置信区间)为2.68(1.20~6.02).结论 入院时hs-cTnI水平的升高是AMI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子,可作为AMI患者不良临床事件危险分层的指标.  相似文献   
19.
免疫隔离膜微囊化胰岛移植,通过一个人造屏障将胰岛与宿主的免疫系统隔离开业,为解决排斥反应开辟了新的思路和途径。在糖尿病动物模型上获得了令人鼓舞的效果,本文就海藻酸钠微囊的制备、免疫屏障作用、移植数量和移植后纤维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Thl/Th2型细胞因子在HBV感染的临床多种表现形式中的表达特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四色法流式细胞术检测乙型肝炎患者和正常人外周血细胞中CD3 CD8 、CD3 CD8-细胞内的IFN-γ和IL-4的表达情况。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急性乙肝患者的Tc2细胞百分比增高,慢性乙肝患者的Thl、Tcl细胞百分比减低,也低于急性乙肝患者,但Thl、Tcl细胞百分比随着慢性乙型肝炎肝脏炎症活动的加剧而逐渐增多。分泌IL-4的Th、Tc细胞在正常人和各组病例中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急慢性乙肝患者的Th、Tc细胞均以分泌Th1型细胞因子占优势,但数量的差异可能是HBV感染者不同结局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