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9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38篇
预防医学   6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3篇
  1篇
中国医学   9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01.
周艳萍 《职业与健康》2005,21(8):1202-1203
乙型肝炎(乙肝)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世界性传染病,我国是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高发区,近年来,我国人群HBsAg检出率约为10.1%[1].为了解三江航天集团职工乙肝病毒感染情况,我院对2003年11月~2004年8月来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人群进行了HBV 5项血清标志物及ALT检测,并对其感染模式进行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2.
103.
“柴楝茵陈汤”是九江市第三医院已故名老中医张沛霖拟定的经验方。笔者自1989年~1999年在医院临床工作时运用该方治疗胆石症33例,取得较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4.
提高眼科教学质量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眼科学作为高等医学教育中临床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医科学生必修的内容之一,但眼科学属考查课,内容多学时少,且临床疾病的诊断多依靠专科检查设备,对初学者来讲,不易理解,学习难度大,造成医学生学习眼科容易迫于形式,恰似走马观花,疲于应付考试。如何充分利用有限的教学时间,提高眼科教学质量,既把握住教学重点,又将知识性溶于趣味性之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眼科的积极性,使学生学有所获,值得眼科教学工作者思考。笔者经过几年眼科教学实践,提出以下建议,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5.
目的观察复方苦荞麦对糖尿病大鼠症状、血糖、胰岛功能的影响,以阐明其降糖效果及机制。方法雄性Wistar大鼠56只,随机选取10只作为正常对照组,余46只造模,造模成功后再随机分为复方苦荞麦高剂量组、复方苦荞麦低剂量组、消渴丸组、病理对照组4组,连续治疗4周,治疗期满测空腹血糖(FBG)、血浆胰岛素(Insulin)、胰高糖素(Glucagon),并做胰腺病理形态观察。结果复方苦荞麦能明显改善糖尿病大鼠症状,降低糖尿病大鼠血糖,提高糖尿病大鼠血浆胰岛素水平,降低血浆胰高糖素水平,并能在一定程度上修复损伤的β细胞,抑制α细胞异常增殖。其降糖效果呈剂量依赖性。结论复方苦荞麦能显著改善糖尿病大鼠症状,有效降糖,其机制可能是保护胰岛β细胞,促进其分泌胰岛素并抑制α细胞异常增殖及过度分泌胰高糖素。  相似文献   
106.
目的:观察复方苦荞麦对糖尿病大鼠症状、血糖及血管内皮细胞分泌功能的影响,以阐明其降糖效果及对血管并发症的防治作用.方法:雄性Wistar大鼠56只,随机选取10只作为正常对照组,余46只造模,造模成功后再随机分为复方苦荞麦高剂量组、复方苦荞麦低剂量组,消渴丸组,病理对照组4组,连续治疗4周,治疗期间观察各鼠体重、进食、饮水量、尿量等一般情况,治疗期满摘除眼球采血,测血糖、内皮素及血清一氧化氮合酶.结果:复方苦荞麦能明显改善糖尿病大鼠症状,降低糖尿病大鼠血糖;显著降低糖尿病大鼠血浆内皮素水平,提高血清一氧化氮合酶水平,高剂量作用显著优于低剂量.结论:复方苦荞麦降糖效果显著,对血管内皮细胞具保护作用,对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早期防治具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07.
〔目的〕探讨绘画艺术疗法对新入职护理人员焦虑情绪缓解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SAS自评量表对2018至2019年入职护理人员进行测评筛选,选出SAS总分>50分的护理人员60人,随机分成两组.30名护理人员为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培训模式;另30名护理人员为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团体绘画艺术治疗.〔结果〕观察组干预后焦虑评分及SCL?90评分显著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绘画艺术疗法能有效缓解低年资护理人员的焦虑情绪,疏解其心理压力,促进新入职护理人员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8.
周艳萍  陈萍  巩雷  韩影  张伟东 《中外医疗》2010,29(33):62-63
目的报道胸膜组织细胞肉瘤1例,探讨其临床病理特点、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分析1例胸膜组织细胞肉瘤光镜下特点、免疫组化表型,并结合文献进行探讨。结果光镜下瘤细胞呈弥漫或片状排列,瘤细胞体积较大,核大呈圆形或卵圆形,染色质淡,核仁明显空泡状,见噬红细胞现象,瘤细胞间夹杂数量不等的小淋巴细胞、浆细胞、中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免疫表型:CD68、lysozyme、Vi、LCA、S100染色阳性,CD34部分弱+,而CD3、CD20、CD21、CD30-、CD79a、CD45RO、HMB45、CK、MPO、SY、CgA、NSE阴性。结论组织细胞肉瘤是淋巴造血系统少见的高度恶性肿瘤,诊断及鉴别诊断主要依靠病理形态学特点和免疫组化表型。  相似文献   
109.
周艳萍  陈金卯 《华夏医学》2009,22(3):561-563
鼻泪管阻塞或狭窄是一类常见的眼科疾病,常导致慢性泪囊炎,出现溢泪、流脓等症状,给患者带来痛苦,严重者影响日常工作[1].传统的治疗方法多采取泪囊鼻腔吻合术或泪囊摘除术,该术需住院治疗,治疗周期长,费用高、手术创伤大.  相似文献   
110.
目的 探讨起搏器植入术后囊袋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防护对策.方法 对2005年2月至2011年2月在我院接受起搏器植人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调查与分析,探讨起搏器植入术后囊袋感染的危险因素,并针对性地实施防护对策.结果 1070例行起搏器植入手术的患者中发生起搏器囊袋感染患者20例,感染发生率为1.87%.起搏器植入术后发生囊袋感染的危险因素包括手术次数、手术持续时间、囊袋血肿、切口脂肪液化和导管室无菌环境等.20例囊袋感染患者中有12例发生在术后1~6个月,占60%;3例发生在术后0.5~2.0年,占15%;5例发生在术后2年以上,占25%.对所有发生囊袋感染患者的感染创面进行分泌物培养,其中有5例占20.00%患者的分泌物经培养为阳性,真菌1例,金黄色葡萄球菌2例,铜绿假单胞菌2例.其他15例患者的分泌物培养结果均为阴性.结论 起搏器植入术后发生囊袋感染的危险因素包括手术次数、手术持续时间、囊袋血肿、切口脂肪液化和导管室无菌环境等,针对这些因素应积极控制囊袋血肿,加强营养支持及基础护理,加强手术基本功的训练,充分做好原起搏器再安置术前、术中、术后的综合性预防护理措施,降低囊袋感染发生率,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