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6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6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影响了人们生活,为高校教育模式的改革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在新冠疫情期间,国内外众多高校开放了线上课程,对这些线上资源进行总结,有助于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竞争力。通过对国内外线上课程的有效分析和整合利用,优化课程教学方式与内容,将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成长。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讨Solitaire AB可回收支架治疗颅内前循环大动脉闭塞致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31例采用Solitaire AB支架机械取栓治疗颅内前循环大动脉闭塞致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脑梗死溶栓血流分级(TICI)评价血管再通、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价神经功能、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价预后,记录围手术期栓塞事件以及术后3个月内颅内出血或死亡。结果 31例患者共使用33枚Solitaire AB支架,其中19例首次机械取栓即实现血管再通;11例进一步行支架植入术,9例实现血管再通,最终总体血管再通率为90.32%(28/31)。术后1周NIHSS评分(8.81±3.40)分,低于术前的(16.06±4.82)分(t=-7.104,P=0.000)。术后3个月预后良好(mRS评分≤2分)16例(51.61%)。围手术期发生栓塞事件3例,随访期间发生颅内出血4例,共死亡6例。结论 Solitaire AB支架用于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机械取栓安全、有效,首次机械取栓血管再通失败可以联合支架植入术作为补充治疗。  相似文献   
23.
正【据《Hepatology》2017年12月报道】题:慢性炎症诱导肝前体细胞向肝癌干细胞恶性转化及其临床意义(作者Li XF等)尽管肝癌组织的异质性和多样性为肝癌干细胞的存在提供了理论依据,然而慢性肝炎与肝癌干细胞产生之间的联系目前并不清楚。上海东方肝胆外科医院Li等进行的研究观察到在大鼠DEN诱导肝癌的模型中,慢性  相似文献   
24.
目的机械血栓去除术中使用球囊导引导管(balloon guide catheter,BGC)能显著降低远端血管栓塞的发生率,改善临床疗效。本课题采用前瞻性对照研究方法,了解使用BGC的血栓去除术的疗效以及相关的影响因素。 方法招募首次接受Solitaire支架开通治疗的急性颈内动脉和大脑中动脉闭塞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将采用球囊导引导管和采用普通导引导管的患者分为球囊组和对照组。比较分析被试术前状况、术中情况和术后90 d内临床结局和并发症情况。 结果术中使用球囊导引导管的取栓术的取栓次数显著少于使用普通导引导管的取栓次数。球囊组被试的术后90 d mR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 结论本研究结果初步证明了机械取栓手术使用球囊导引导管相比于使用普通的导引导管具有优势,能改善急性脑梗塞患者的长期预后情况。  相似文献   
25.
目的对比机械取栓和支架植入两种血管内治疗方式对动脉粥样硬化性颅内急性大血管闭塞导致的急性缺血性卒中的疗效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我中心接受血管内治疗的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大血管闭塞导致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可回收支架组使用可回收支架取栓治疗作为第一治疗措施合并或不合并其他补救措施,支架植入组采取支架植入作为血管再通方式,比较两组患者再通率、临床预后及并发症情况等。结果共计64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可回收支架组48例,支架植入组16例。可回收支架组初次使用可回收支架取栓后再通率仅仅为18.75%,37例接受了补救性治疗措施,两组最终再通率未见明显差异(P=0.566)。与可回收支架组相比,支架植入组术中操作时间明显较短(P0.01),两组患者术后48 h神经功能改善情况(P=0.885)、围手术期出血并发症(P=0.817)未见差异,术后3个月良好预后(P=0.884)以及死亡率(P=0.874)情况未见明显差异。结论对于动脉粥样硬化性大血管闭塞导致的急性缺血性卒中,单独使用可回收支架取栓效果欠佳,往往需要其他补救性治疗措施,直接支架植入治疗也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26.
目的 探究RNA甲基转移酶METTL14在肝细胞癌(HCC)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检测METTL14在147对肝癌、癌旁肝组织中的表达,根据病理医师的评分,把147例肝癌组织表达分为METTL14高表达组与METTL14低表达组,通过卡方检验分析其表达量高低与临床病理指标的相关性;应用Kaplan-Meier方法分析METTL14表达水平与肝癌患者术后预后生存的关系,包括总生存期与无瘤生存期;运用COX回归模型对METTL14表达与肝癌患者术后的总生存期与无瘤生存期进行单因素分析以及多因素分析,以探索METTL14的表达水平是否可作为肝癌患者术后预后的独立预后危险因素。结果 与癌旁组织相比,METTL14在HCC组织中表达明显降低(P<0.001);HCC组织中METTL14表达与HCC患者肿瘤大小(P=0.044)及TNM分期(P=0.046)相关;HCC组织中METTL14的低表达与患者的不良预后显著相关,其术后总生存期及无瘤生存期明显缩短(P<0.05),且是影响HCC患者术后总生存期及无瘤生存期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METTL14可能成为一种原发性肝癌切除术后的新的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27.
目的对比分析动脉粥样硬化性椎动脉颅内段急性闭塞(ICAD-AIVAO)伴与不伴基底动脉栓塞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前瞻性纳入2017年2月至2021年6月就诊于河南省人民医院脑血管病科并于发病24 h内接受急诊血管内治疗的ICAD-AIVAO患者, 收集患者的临床、影像学、治疗及随访资料。所有患者的AIVAO均由动脉粥样硬化原位血栓形成(ISAT)所致, 根据是否伴有动脉到动脉栓塞累及基底动脉, 将患者分为ISAT组和ISAT+基底动脉栓塞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治疗情况及预后。结果共纳入52例患者, 男性占90.4%(47/52), 进展型起病占57.7%(30/52)。与ISAT组(32例)比较, ISAT+基底动脉栓塞组(20例)术前基于弥散加权成像(DWI)的后循环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DWI-pc-ASPECTS)和基底动脉CT血管成像(BATMAN)评分低, 脑桥中脑指数高, 中脑梗死、脑干梗死者的占比均更高(均P<0.05)。ISAT+基底动脉栓塞组机械取栓次数较ISAT组多[M(Q1, Q3)分别为2(1, 2)次、1(0, 2)次, 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