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4篇
皮肤病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探讨中药复方对艾滋病(AIDS)病人CD4^+T淋巴细胞计数的影响。方法40例AIDS期病人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观察基线和治疗3、6、9、12个月末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和肝功能。结果采用重复测量检验,显示两组病人观察时间点与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升高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丙氨酸转氨酶(ALT)下降程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组病人CD4^+T淋巴细胞计数升高程度,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5〈0.05);治疗组病人ALT下降程度较对照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27〈0.05)。结论中药复方能够提高AIDS期病人CD4^+T淋巴细胞计数,减轻病人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中医优化方案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临床疗效。方法:共收集4个分中心的NASH患者20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01例)和对照组(101例),两组均在健康教育、饮食运动基础上进行药物治疗,治疗组使用中药饮片基本方颗粒剂+加减方颗粒剂,1剂/日。对照组使用多烯磷脂酰胆碱(易善复)胶囊,456 mg/次,3次/日。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随访3个月,观察治疗后ALT,肝/脾CT值,TG,BMI及症状体征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在降低ALT,TG,BMI,提高肝/脾CT值,改善症状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优化方案治疗NASH,疗效明显优于烯磷脂酰胆碱胶囊,可作为中医诊疗方案在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3.
邹勇  周耀勇 《新医学》2012,43(9):668-670
目的:探讨急性肝衰竭小鼠体内炎症细胞因子IFN-γ、TNF-α和IL-12的动态变化及意义。方法:Balb/cJ小鼠36只,随机分为3型鼠肝炎病毒(MHV-3)注射组(n=6)、生理盐水对照组(n=6)、肝组织收集组(n=24)。前两组分别予腹腔注射MHV-3100PFU和等体积的无菌生理盐水,比较两组小鼠的生存情况;第三组予腹腔注射含100PFU的200μlMHV-3,分别于0、24、48、72h各处死6只小鼠,检测血清ALT似及血清IFN-γ、TNF-α和IL-12水平,苏木素-伊红染色行肝脏病理评估。结果:MHV-3注射组6只Balb/cJ小鼠在注射MHV-33d内全部死亡,而注射无菌生理盐水的对照组全部存活。注射MHV-3后Balb/cJ小鼠血清ALT的水平持续升高,在72h达到峰值。血清IFN-γ和IL-12的水平在感染48h后达到峰值,随后有所回落。血清TNF-α水平持续升高,在72h达到峰值。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IFN-γTNF-α和IL-12水平与血清ALT的水平呈正相关(r分别为0.687、0.921和0.734,P均〈0.05)。结论:急性肝衰竭小鼠体内IFN-γ、TNF-α和IL-12均显著增加,3种炎症细胞因子尤其是TNF—α可能在急性肝衰竭小鼠坏死性炎症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国产头孢吡肟与进口头孢吡肟治疗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检索CNKI数据库,收集1998年以来的国内公开发表的关于国产头孢吡肟与进口头孢吡肟治疗呼吸道感染的随机对照研究(RCT),对筛选出的文献用RevMan 4.2进行荟萃分析。结果共纳入5个RCT,两组的临床痊愈率、有效率和细菌清除率分别为62.70%、96.48%、95.77%和58.72%、90.64%、95.21%,综合OR值为1.20(95%CI为0.81~1.78,P=0.37)、2.75(95%CI为1.21~6.26,P=0.02)和1.14(95%CI为0.46~2.78,P=0.78),两组痊愈率和细菌清除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国产头孢吡肟与进口头孢吡肟治疗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相似,甚至国产头孢吡肟的疗效要更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中药复方对艾滋病患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的影响。方法 40例艾滋病期病人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观察基线以及治疗3、6、9、12个月末CD4+T淋巴细胞数、肝功能。结果采用重复测量检验,提示处理与时间之间无交互效应(P〉0.05)。治疗组病人CD4+T淋巴细胞计数升高程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5);治疗组病人ALT下降程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27)。结论中药复方能够提高艾滋病期患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减轻患者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副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我院345例B超引导下经皮肝脏穿刺病理活检的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总结2008年11月至2012年10月期间我院住院患者345例,均行B超引导下经皮肝穿刺病理活检,统计并发症的发生率,分析其可能原因.结果 345例B超引导下经皮肝穿刺病理活检过程全部成功,37例需2针穿刺成功,6例需3针穿刺成功.345例病例全部未发生严重并发症,6例轻微并发症经处理后全部恢复正常.结论 目前B超引导下经皮肝穿刺已经是比较成熟的技术,穿刺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安全性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中药复方对艾滋病(AIDS)病人CD4+T淋巴细胞计数的影响.方法 40例AIDS期病人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观察基线和治疗3、6、9、12个月末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和肝功能.结果 采用重复测量检验,显示两组病人观察时间点与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升高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丙氨酸转...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ALT轻度升高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肝组织病理学状态与临床关系,为抗病毒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05例ALT轻度升高的CHB患者的肝脏组织病理学情况,根据肝组织不同炎症及纤维化分组,对比各组性别、年龄、ALT、HBV-DNA水平、HBeAg状态差异。结果 105例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炎症活动,其中80%(84/105)为G2G4;67.6%(71/105)存在不同程度的纤维化,其中46.6%(49/105)为S2G4;67.6%(71/105)存在不同程度的纤维化,其中46.6%(49/105)为S2S4。不同肝组织炎症分级间性别、年龄、HBV-DNA水平、HBeAg状态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纤维化分期间年龄比较,S1、S3、S4组与S0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ALT、HBV-DNA水平、HBeAg状态在各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LT轻度升高的CHB患者可能存在明显的肝组织病理学改变,应积极考虑行肝穿刺活检,及时确定抗病毒治疗时机。  相似文献   
19.
KCTD9蛋白在重型乙型肝炎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KCTD9蛋白在各型乙型肝炎中的表达并初步探讨其在人重型乙型肝炎中的作用机制. 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检测KCTD9蛋白在慢性乙型肝炎肝组织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的表达;免疫荧光标记,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进行亚细胞定位,荧光实时定量PCR检测KCTD9 mRNA在各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PBMC中的表达水平. 结果 35名健康志愿者和30例慢性乙型肝炎轻、中度患者中分别有14例和20例PBMC中可见阳性细胞,阳性细胞占总细胞数的0~12%和0~18%;47例重型乙型肝炎患者PBMC中均可见KCTD9蛋白的表达,阳性细胞占5%~75%.40例慢性乙型肝炎轻、中度患者中仅3例于肝组织坏死灶中偶见阳性细胞,健康对照者肝组织中偶见阳性细胞,39例重型乙型肝炎肝组织标本中均见KCTD9蛋白高表达,主要在肝细胞、胆管上皮细胞、库普弗细胞和炎症浸润细胞中.免疫荧光标记,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检测结果表明,健康志愿者和慢性乙型肝炎轻、中度患者PBMC中KCTD9蛋白主要位于细胞质,而重型乙型肝炎患者PBMC胞质和胞核中均有表达.14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中5例PBMC KCTD9 mRNA显著升高,与其他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升高表达的KCTD9 mRNA与血清ALT,AST、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呈正相关,与白蛋白呈负相关.结论 KCTD9 mRNA在肝脏和PBMC中的表达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KCTD9蛋白在病毒严重感染状态从PBMC的细胞质向细胞核内转移,提示其可能参与免疫细胞核内多种基因的调控.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ALT持续正常的慢性HBV感染者的肝脏病理与临床关系,为抗病毒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82例ALT持续正常的慢性HBV感染者肝脏病理情况,根据肝组织不同炎症及纤维化分组,对比各组性别、年龄、家族史、HBV-DNA水平、HBeAg状态差异。结果 82例患者中,100%(82/82)存在不同程度的炎症活动,其中58.5%(48/82)的患者炎症活动度≥G2;57.3%(47/82)存在不同程度的纤维化,其中43.9%(36/82)的患者纤维化分期≥S2;纤维化分期与炎症分级相关(r=0.428,P<0.01);不同炎症分级患者的性别、年龄、家族史、HBV-DNA水平、血清HBeAg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不同纤维化分期患者年龄随纤维化分期的增加呈增大趋势,其中S2、S3组年龄(>40岁)与S0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余性别、家族史、HBV-DNA水平、血清HBeAg表达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对于ALT水平持续正常的慢性HBV感染者,特别是年龄>40岁,可能存在不同程度的肝组织病理学改变,应积极考虑行肝穿刺活检,及时确定抗病毒治疗时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