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2篇
口腔科学   68篇
临床医学   6篇
特种医学   1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3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复合He切垫的改进及其临床应用效果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本文观察用改进的复合He切垫对老年人作可摘式He重建的临床效果。方法:评定疗效标准,分别观察牙列重度磨耗组及牙体治疗后重度牙周病组各20例,随诊2~5年的临床效果。结果:磨耗组优15例(75%),良5例(25%)。牙周病组优良18例(90%)。结论:复合He切垫在技术上弥补了一般金属及塑胶He垫的不足,改进后操作更为方便,舒适美观,是用作老年可摘式He重建的一种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92.
颞下颌关节急慢性操作的(牙合)间矫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进一步阐明间矫治颞下颌关节急慢性损伤的作用机制,以扩展其应用范围,提高医疗质量。方法:对与颅颌系统间解剖生理关系的复习;对颞下颌关节急慢性损伤病因病变情况分析,对扩展应用病种治疗作用的临床观察及对多项间矫治作用机制实验研究结果的综合分析。结果:间矫治具有较恒定的调整下颌骨与颅骨间的三维关系的作用,从而减轻关节区应力和缓解肌张力,使颌部双侧肌力与关节运动平衡协调,增加其活动度,促进其生理性改建,避免其病理性继发损伤。结论:间矫治是治疗颞下颌关节急慢性损伤不可缺少的重要措施之一,特别是因其无创而又效果肯定,其应用范围尚能进一步开拓与发展。  相似文献   
93.
小型猪颞下颌关节磁共振影像与解剖断面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以小型猪颞下颌关节解剖断面来验证磁共振所见之解剖结构。方法:对小型猪颞下颌关节进行磁共振成像,并制成3-4mm的解剖断面。描述两者所见之颞下颌关节结构及形态,并对两者进行比较。结果:磁共振成像与解剖断面所见之小型猪颞下颌关节解剖学形态及结构基本一致。结论:磁共振成像能如实反映小型猪颞下颌关节各软硬组织的解剖学形态。  相似文献   
94.
<正> 颊肌与总义齿的关系早已被认识,一般认为,总义齿抛光面的外形应与颊肌的活动相适应,才能较好地发挥颊肌对总义齿的固位与稳定作用。因此要求上颌总义齿颊侧基托外形制成向上向外而略凹的形状,下颌则制成向下向外的斜凹形,以适应颊肌的固位要求  相似文献   
95.
<正> 我们开展用蜜蜂产品——蜂胶治疗口腔白斑,有较好的疗效,现将初步经验介绍如下。治疗方法及疗效用50%蜂胶复合药膜局部敷贴治疗2周以上的白斑患者共45例,男性44例,女性1例。其中31~40岁5例,41~50岁15例,51~60岁18例,61岁以上者7例。发病部位(其中有的病例在2个以上部位有病变):颊部31例,唇部13例,舌部8例,硬腭区2例,软腭左侧翼钩区  相似文献   
96.
关于有牙颌与无牙颌的正中关系位与正中(牙合)位已有许多研究,一般认为多数人(约90%)有两个位置,少部分人(约10%)为一个位置。目前常规对无牙颌总义齿修复取正中(牙合)关系的方法有卷舌、吞咽、下颌引导等,在一些患者则可能将正中(牙合)位取在正中关系位上,这样在戴入义齿后可出现下颌略为前伸,若义齿为有尖牙则形成上下颌义齿  相似文献   
97.
用蜂胶局部治疗口腔白斑45例,痊愈28例,显著疗效14例,好转3例,治疗过程无明显副作用,认为蜂胶是治疗口腔白斑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98.
过度张口对颞下颌关节软组织P物质样免疫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深入探讨过度张口对颞下颌关节(TMJ)的损伤特点及其神经生物学机制。方法在对过度张口的组织病理学实验研究基础上,采用ABC免疫组化法同步观察其TMJ软组织P物质样免疫反应(SPIR)的变化。结果过度张口主要使关节盘前伸部、双板区和关节囊滑膜下层SPIR显著增强,并随过度张口的延长而加重,去除刺激休息两周后,SPIR明显减弱。SPIR的变化与其组织病理学改变在变化部位、反应程度和治疗效果上基本一致,提示二者间确有某些内在联系。结论认识变化特点,把握内在联系,将有助于拓展TMJ损伤及疼痛的预防与诊治的思路及方法。  相似文献   
99.
夹板治疗作用的生物力学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相似文献   
100.
颞下颌关节增强磁共振成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磁共振对比增强剂Gd—DTPA对颞下额关节紊乱病的临床诊断意义。方法:对12名临床诊断为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进行磁共振增强前后扫描,观察影像增强效果。结果:Gd—DTPA对关节盘位置正常的关节闭口斜矢状位前伸部及张口位双板区具有显的增强效果;对可复性及不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张闭口位前伸部及双板区均有明显的增强效果;对冠状位也有明显增强效果。结论:磁共振对比增强剂的增强效果明确,为提高临床诊断准确性及作为磁共振常规扫描的辅助手段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