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2篇
口腔科学   68篇
临床医学   6篇
特种医学   1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3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78 毫秒
51.
背景髁状突骨折作为一种较严重的颞下颌关节(temporomandibular joint,TMJ)损伤受到学者们关注.但是,受诊断方法限制,学者们一直对髁状突横断骨折研究较多,而对髁状突纵行骨折研究较少,对儿童髁状突纵行骨折了解更少.目的探讨幼年期髁状突纵行骨折对TMJ继发性强直的影响.设计随机对照的实验研究.单位解放军总医院口腔科.材料实验在解放军总医院实验动物中心完成.选择北京农业大学实验动物研究所培育的中国实验用小型猪12头,两三个月龄,体质量5~5.5kg,混合饲料喂养,随机分为3组.方法小型猪于术前12 h禁食水,以5.0~15.0 mg/kg噻胺酮腹腔麻醉.麻醉成功后取右侧卧位,常规消毒,左耳前切口,横行切开关节囊,暴露髁状突,牵拉髁状突向下,用宽5 mm小骨凿沿内侧1/3处纵行劈骨,造成前后矢状骨折.于术后3个月与6个月分批处死动物,取其髁状突标本进行观察.主要观察指标①肉眼观察3组动物髁状突标本的形态学变化.②光镜观察3组动物髁状突标本的组织学改变.结果术后3个月组可见关节盘与髁状突明显粘连(下称盘突粘连),其中1例可见关节窝、关节盘、髁状突之间均出现粘连,2只动物形成双髁状突畸形,未见关节盘穿孔.术后6个月组见盘突粘连紧密,3只动物形成双髁状突畸形,关节盘则明显增厚.光镜检查骨折后3个月见盘突粘连明显,粘连部位与周围组织的界限不清,粘连区由纤维结缔组织组成,内含大量的软骨细胞,部分粘连区纤维结缔组织与骨小梁紧密结合,关节盘纤维排列紊乱,出现血管及脂肪细胞.骨折后6个月粘连组织内可见血管、大量的成纤维细胞及散在的软骨细胞.关节盘胶原纤维排列呈旋窝状内含大量脂肪细胞并可见血管.在未粘连部位可见髁状突表面纤维软骨增厚,表面纤维排列紊乱.关节盘表面呈增生改变.结论幼年期髁突纵行骨折对TMJ造成严重继发性损伤,髁突纵行骨折与关节强直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52.
小型猪不同类型髁突骨折对颞颌关节血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军  胡敏  周继林  洪民 《中国骨伤》2000,13(11):655-657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髁突骨折后的血供变化。方法 中国实验用小型猪15头,分别造成左侧髁突纵行和横断骨折模型,在不同时间进行放射同位素三相骨扫描检查。结果 不同类型髁突骨折后血流相时间-放射性强度曲线均显示峰值升高,峰时后延,术侧颞颌关节区延迟相和血池相的放射性计数比值各个时间组均比健侧大,提示TMJ血流灌注受到影响,与髁突横断骨折比较,髁突纵行骨折后TMJ血流所受影响程度较大,时间较长。结论 放射性  相似文献   
53.
目的分析夹板对髁突在关节窝位置及受力状况的影响,探讨夹板的生物力学治疗机制。方法采用CT扫描、AutoCAD技术、计算机图像分析方法及有限元法对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戴与未戴夹板时颞下颌关节髁突位置及其应力分布特征进行对比。结果戴夹板后颞下颌关节前间隙变窄,上、后间隙变宽,髁突向前下移位;髁突应力明显降低,主要表现在功能承载区前斜面及外侧;双侧髁突应力对称性有所改善。结论改善髁突位置和应力分布状况是夹板治疗作用的生物力学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4.
一侧后牙缺失对髁状突和关节盘酶组织化学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对一侧后牙缺失后小型猪髁状突和关节盘碱性磷酸活性变化进行了观察,结果发现,一侧后牙缺失1个月后,失牙侧髁状突碱性磷酸酶活性升高,至3个月时仍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55.
用上颌颌板治疗少儿髁状突纵行骨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继林  洪流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1992,27(3):168-170,T011
  相似文献   
56.
He夹板对术后颞下颌关节修复改建作用的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宁  周继林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1994,29(3):156-158,T014
通过对恒河猴颞下颌关节重建术后的组织病理学观察,发现术后戴用He夹板组的TMJ修复改建明显优于未戴He夹板组者,提示He夹板在TMJ术后的及时应用,有助于关节的修复改建。作者认为,He夹板的应用平衡了双侧肌力,消除了手术造成的He紊乱,减轻了TMJ的压力,使关节在适当的机械生物压力刺激下得以修复改建。而关节下腔的保留。有效地防止了关节盘的继发性损伤,为TMJ器质性疾病手术的进一步治疗提供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57.
下颌骨大型缺损经植骨术以恢复颌骨的连续或再建颌骨后,还需进行矫形治疗,才能恢复咀嚼功能。因此,在植骨术中除必须注意面部外形的恢复外,还需考虑恢复功能的良好条件,才能使矫形治疗获得满意效果。即对有牙颌需恢复正常(牙合)关系,对无牙颌需注意有良好的颌间关系。以往对这个问题常注意不够。  相似文献   
58.
前言上颌骨火器伤或肿瘤手术切除后的一侧或双侧缺损,目前尚非手术方法所能修复,一般采用矫形方法,但矫形修复后,由于缺乏承力面,义颌很不稳定,咀嚼功能差,基牙又易致损伤,当上颌双侧缺损时,就更无法恢复咀嚼功能。  相似文献   
59.
粘膜白色角化斑块发生在软腭部是少见的。我们从1974—1982共搜集、治疗翼钩区此症17例。我们的经验认为局部刺激是产生口腔粘膜白色角化斑块的主要原因,但在翼钩区出现此种病损究系何种刺激因素为主尚不清  相似文献   
60.
颞下颌关节作为人体中最复杂、最精细的唯一的双侧联动关节,具有运动灵活的特点和负重的功能。随着生物力学研究手段和方法的不断发展,颞下颌关节负荷研究在国内外日益受到重视,建立了许多方法和各种各样的模型,显示出深远的科学意义和广泛的应用价值。本文简要地综述了颞下颌关节负荷理论分析和计算的各种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