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00篇
  免费   83篇
  国内免费   56篇
耳鼻咽喉   8篇
儿科学   22篇
妇产科学   18篇
基础医学   140篇
口腔科学   15篇
临床医学   512篇
内科学   182篇
皮肤病学   30篇
神经病学   35篇
特种医学   53篇
外科学   71篇
综合类   612篇
预防医学   263篇
眼科学   9篇
药学   257篇
  2篇
中国医学   229篇
肿瘤学   81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49篇
  2018年   46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44篇
  2015年   50篇
  2014年   105篇
  2013年   112篇
  2012年   145篇
  2011年   170篇
  2010年   161篇
  2009年   160篇
  2008年   142篇
  2007年   149篇
  2006年   132篇
  2005年   156篇
  2004年   121篇
  2003年   102篇
  2002年   96篇
  2001年   96篇
  2000年   64篇
  1999年   52篇
  1998年   40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71.
目的探讨白黎芦醇(Res)对高糖诱导的大鼠胸主动脉平滑肌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表达的影响是否与PI3K/Akt信号通路有关。方法高糖体外培养大鼠胸主动脉平滑肌细胞,并应用Res和PI3K通路特异性抑制剂LY294002进行干预,噻唑蓝(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MMP-2、MMP-9表达,明胶酶谱法检测MMP-2、MMP-9活性,Western blot检测p-Akt、Akt蛋白表达。结果不同浓度Res(25、50、100μmol/L)和LY294002(10、20、30μmol/L)均可抑制高糖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增殖(P0.05),且均呈剂量依赖性,还可抑制高糖诱导的MMP-2、MMP-9表达和活性(P0.05)。NC、HG、HG+LY294002(10、20、30μmol/L)组总Akt表达无明显改变,HG+Res(25、50、100μmol/L)组总Akt表达较HG组下降,但无剂量依赖性;而不同浓度的Res和LY294002可抑制高糖诱导的p-Akt表达(P0.05),且均呈剂量依赖性。结论 (1)高糖上调VSMCs MMP-2、MMP-9表达,加重VSMCs增殖;(2)Res可能通过抑制高糖激活的PI3K/Akt信号通路,下调VSMCs MMP-2、MMP-9表达并降低其活性,减轻高糖引起的VSMCs增殖。  相似文献   
72.
检测不同临床阶段Graves病(GD)患者和正常对照者血清CXC趋化因子配体10(CXCL10),发现GD未治疗组及复发组高于GD缓解组及正常对照组(P<0.01),且前2组间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后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CXCL10与FT3、FT4水平呈正相关,与TSH水平呈负相关(均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CXCL10是影响FT3、FT4、TSH水平的危险因素(P<0.01).  相似文献   
73.
正患者,男,20岁。胸腰背部后凸畸形伴双下肢麻木加重4个月。患者自诉12岁开始无明显诱因出现胸腰背部后凸畸形,呈进行性加重,局部无特殊不适,15岁时偶然出现腰背部无力,局部无明显畸形,始终未给予特殊治疗。近4个月前腰背部酸软无力伴双下肢麻木,遂到医院行胸腰段X线检查示(图1a,1b):T_(11)、T_(12)融合椎,L1椎体楔形变、L3棘突囊形变;Cobb角110°。来我院求进一步治疗,经门诊检查  相似文献   
74.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对单胎妊娠孕妇孕期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围产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医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住院分娩的230例妊娠合并HBV感染孕妇为研究对象,根据肝功能异常与否将其分为无症状HBV感染组[谷丙转氨酶(ALT)水平≤40U/L,肝功能正常]184例与乙肝组(ALT水平40U/L,肝功能异常)46例,选择同期正常孕妇100例为对照组,比较三组孕妇孕期并发症、分娩方式、产时及产后并发症、新生儿结局,并分析HBV感染孕妇新生儿HBV宫内感染情况。结果乙肝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肝内胆汁淤积症、胎膜早破、胎儿宫内窘迫、产后出血、早产儿、新生儿窒息、死胎及低出生体质量儿发生率分别为23.91%、30.43%、21.74%、30.43%、19.57%、15.22%、23.91%、8.70%、13.04%,均高于无症状HBV感染组的7.07%、7.07%、8.15%、7.07%、7.07%、3.26%、8.70%、2.17%、3.80%及对照组(P均0.05),而无症状HBV感染组与对照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阳性孕妇新生儿HBV宫内感染率12.50%,HBV-DNA阳性孕妇新生儿HBV宫内感染率为16.67%,与HBeAg、HBV-DNA阴性的4.22%、1.3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BV感染会增加孕妇孕期并发症、产时产后并发症、新生儿不良结局发生的概率,其中乙肝对妊娠并发症及围产结局影响较大,需重视产前检查及孕期肝功能检测,及时防治HBV感染,改善妊娠结局,阻断母婴传播。  相似文献   
75.
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s,GCs)因具有强大的抗炎和免疫抑制作用,在临床上广泛用于自身免疫性疾病和炎症相关性疾病的治疗。然而,长期使用或者大剂量使用会导致较多的不良反应,降低其应用价值。因此,为了既保留GCs的抗炎作用、又减轻GCs的免疫抑制作用,深入研究GCs的分子作用机制对寻找新的药物靶点或者具有GCs作用的小分子化合物具有重要意义。糖皮质激素诱导的亮氨酸拉链蛋白(glucocorticoid-induced leucine zipper protein,GILZ)是GCs调控的靶分子,是GCs的重要下游执行分子,但GILZ效应又不完全等同于GCs通过糖皮质受体(glucocorticoids receptor,GR)发挥的生理和药理效应,具有替代GCs用于临床的可能性。因此,本文就GILZ在GCs的抗炎、免疫抑制中的作用、分子机制以及在自身免疫系统疾病模型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6.
脉冲电磁场(pulsed electromagnetic fields,PEMFs)生物学效应的研究被视为生物物理领域中的重点项目,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PEMFs对骨形成及骨代谢具有潜在的作用,因而建议开发、使用PEMFs治疗骨质疏松(osteoporosis,OP)及其它骨病。OP是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后主要并发症之一.SCI后OP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本文对SCI后OP的特点、PEMFs对OP的作用及可能机制、现存问题等进行了综述,以探讨PEMFs对SCI后OP的作用。  相似文献   
77.
目的 比较气管内持续微泵推注湿化法与气管内间断滴药湿化法对患者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分组法,观察组25例气管切开患者应用持续微泵推注湿化法湿化气道;对照组24例用气管内间断滴药湿化法湿化气道,2组进行回顾性对照研究.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血氧饱和度较对照组明显增加,痰痂形成、刺激性咳嗽、气道出血、肺部感染较对照组明显降低,两者比较,差异明显.结论 持续性气管内滴药法的效果优于传统的间断气管内滴药法,且可明显节省气道湿化的护理工作量.  相似文献   
78.
周红  沈汉斌  徐立勤 《护理研究》2006,20(13):1189-1190
眼外伤后的病人多伴有视力降低,甚至有失明的危险[1]。然而伤后成功的急救治疗可以有效地避免失明。本文旨在探讨眼外伤发生后影响视力预后的危险因素,使病人、医护人员在急救中做到有的放矢。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我院1994年8月—2002年6月共收治眼外伤病人674例,伤眼718眼,其中右眼341眼,左眼377眼,右眼与左眼之比为1∶1.11,双眼同时受伤者44例,占眼外伤病人的6.53%。其中男513例,女161例,男女之比为3.19∶1;年龄1岁~72岁,平均24.45岁。外伤分类按国际疾病分类(ICD-9)中损伤和中毒外部原因分类:眼及附属器挫伤193眼,占26.88%;眼球开…  相似文献   
79.
随着医学科学的快速发展,大量新药的不断研制成功,使临床药物不断更新,一些药物配伍在静脉药物配伍禁忌表中也不能查到。我们在工作中发现新朗欧与罗欣严达、佳乐同甘、拜复乐、来立信等喹诺酮类药物存在配伍禁忌。  相似文献   
80.
目的探讨预后营养指数(prognostic nutritional index,PNI)和患者主观整体评估(patientgenerated subjective global assessment,PG-SGA)对食管癌患者围术期营养状况的预测价值及一致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11月至2018年8月224例接受食管癌根治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86例、女38例,平均年龄(63.08±8.42)岁。根据患者入院首次血常规及生化检验结果计算PNI并进行PG-SGA评估。根据PNI值将患者分为营养良好组(PNI≥45,60例)和营养不良组(PNI<45,164例),根据PG-SGA评分将患者分为营养良好组(PG-SGA<4,75例)和营养不良组(PG-SGA≥4,149例),分别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营养相关血液学指标及体重指数(BMI)的纵向变化,并分析PNI与PG-SGA对营养评估的一致性。结果不同PNI分组患者的营养相关血液学指标在围手术期的纵向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PG-SGA分组患者的前白蛋白在围手术期纵向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PG-SGA分组患者的BMI在围手术期纵向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者一致性Kappa系数为0.589(P<0.001)。结论 PNI和PG-SGA均能一定程度上预测食管癌患者围术期的营养风险,PNI为客观监测指标,PG-SGA为主观评价指标,两者联合使用对食管癌患者进行营养评估能更全面地反映和预测患者的营养状况,为制定个体化营养支持方案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