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07篇
  免费   82篇
  国内免费   56篇
耳鼻咽喉   8篇
儿科学   22篇
妇产科学   18篇
基础医学   140篇
口腔科学   15篇
临床医学   512篇
内科学   184篇
皮肤病学   30篇
神经病学   35篇
特种医学   53篇
外科学   71篇
综合类   614篇
预防医学   264篇
眼科学   9篇
药学   257篇
  2篇
中国医学   230篇
肿瘤学   81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49篇
  2018年   46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44篇
  2015年   50篇
  2014年   105篇
  2013年   112篇
  2012年   145篇
  2011年   170篇
  2010年   161篇
  2009年   160篇
  2008年   142篇
  2007年   149篇
  2006年   132篇
  2005年   156篇
  2004年   121篇
  2003年   102篇
  2002年   96篇
  2001年   96篇
  2000年   64篇
  1999年   52篇
  1998年   40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 :分析程序化护理干预对提高早产及极低出生体质量儿院内外母乳喂养率的效果。方法 :对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住院治疗的早产及极低出生体质量儿实施程序化护理干预,即组建程序化干预团队,规范宣教建档,早期泌乳干预,PDCA法维持泌乳,早期皮肤接触及口腔运动干预,哺乳技巧指导及出院后程序化护理干预等。结果: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住院治疗的早产及极低出生体质量儿院内外母乳喂养率及生长发育达标率明显提升。结论 :程序化护理干预模式对提升早产、极低出生体质量儿院内外母乳喂养率,促进生长发育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2.
目的:分析冠脉介入诊疗非离子造影剂过敏样反应特点,并提出治疗措施。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1200例接受冠脉介入诊疗患者,统计发生过敏反应情况,分析出现过敏反应的临床特点,提出应对措施。结果:共18例患者出现过敏反应,发生率为1.50%。其中,轻度过敏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中度及重度(72.22%vs 16.67%、11.11%,P<0.05)。结论:冠脉介入诊疗非离子造影剂过敏样反应多以轻度为主,中度及重度相对少见,尽早发现中重度过敏反应,采取有效预防及应对措施,可降低或避免造影剂过敏反应的发生,提高诊疗安全性,临床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63.
目的:研究卵巢癌细胞中RNF123对p27Kip1蛋白稳定性的调控作用?方法:流式细胞分析仪测定血清饥饿释放过程中SKOV3细胞的周期分布情况,利用Western blot检测该过程中干扰RNF123前后p27Kip1蛋白的表达水平?在SKOV3细胞中转染sictrl和siRNF123,Western blot检测p27Kip1的半衰期?结果:SKOV3细胞血清饥饿48 h,SKOV3细胞周期阻滞在G1/G0期,而血清释放后S期显著增加?在此过程中,p27Kip1表达下调?转染siRNF123组相较于sictrl组,p27Kip1蛋白水平增高?降低RNF123表达后,p27Kip1的半衰期延迟?结论:在卵巢癌细胞中降低RNF123的表达能抑制p27Kip1的降解?  相似文献   
64.
何文涓  袁志坚  丁亚明  周红  蒋美玲 《江苏医药》2015,41(2):135-138,249
目的分析体外大鼠脂肪干细胞(ADSCs)混合脂肪移植后的存活情况。方法无菌条件下切取大鼠腹股沟脂肪组织,消化、分离培养得到第3代ADSCs,行成骨诱导(茜素红染色)和成脂诱导(油红O染色)。用CM-Dil荧光标记第3代ADSCs,24只大鼠每只背部皮下3处分别植入1.5ml脂肪颗粒、1.5ml荧光标记的ADSCs(密度为5×107个细胞/ml)和0.9ml荧光标记的ADSCs+0.6ml脂肪颗粒。术后2周、1个月和3个月每次取出8只大鼠的移植物,石蜡切片HE染色观察病理变化,冰冻切片荧光显微镜下观察ADSCs定位。结果 ADSCs成骨诱导2周后茜素红染色阳性,成脂诱导3周后油红O染色阳性。ADSCs与脂肪颗粒混合移植能明显改善脂肪组织的病理学变化。结论体外分离培养的大鼠ADSCs具有成骨、成脂分化的潜能,能改善脂肪颗粒移植时的脂肪组织的液化吸收现象。  相似文献   
65.
抗磷脂综合征(Antiphospholipid syndrome,APS)为一种非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复发性动静脉血栓、习惯性流产和血小板减少等[1],其中血栓形成是APS的主要病理基础和最突出临床表现,也是造成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前瞻性研究表明,虽然经过反复的抗凝治疗,但APS患者仍然有显著的发病率和死亡率[2].本文对TLR4及其介导的信号通路在APS血栓形成中作用做一综述,以期对APS病理机制有更好的理解,为APS治疗提供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66.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其发病率有逐渐上升的趋势.美国癌症协会(ACS)2014年最新数据显示每8个美国女性中即有1人会发生乳腺癌[1].在我国,乳腺癌是在女性中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严重危害女性身体健康.早期治疗预后较好,故早发现、早诊断并早治疗显得尤为重要.MRI软组织分辨率高,能多参数、多平面和多方位成像,且具有无创、无电离辐射等优点,已成为较常用的影像检查方法.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动态增强(DCE-MRI)及波谱成像(MRS)是乳腺磁共振功能成像(fMR[)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乳腺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评估疗效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另外,国内外亦有学者就乳腺磁敏感成像(SWI)、扩散张量成像(DTI)进行了探索.现就近年来fMRI在乳腺癌中的应用及价值作如下综述.  相似文献   
67.
目的:研究薏苡仁酯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小鼠体内Thl7细胞及其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7(IL-17A)的作用。方法:测定造模对照组(经生理盐水治疗后CIA小鼠)、薏苡仁酯组(经薏苡仁酯注射液治疗后CIA小鼠)小鼠脾脏Th17细胞及血清中IL-17的变化。应用流式细胞术(FCM)分析小鼠脾脏中Thl7细胞的比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小鼠血清中IL-17A的含量。结果:经薏苡仁酯注射液治疗后,薏苡仁酯组CIA小鼠脾脏中Th17细胞的比例较造模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小鼠血清中IL-17A的含量也明显低于造模对照组(P<0.05)。结论:薏苡仁酯对CIA小鼠Thl7细胞的分化作用。  相似文献   
68.
目的探讨白黎芦醇(Res)对高糖诱导的大鼠胸主动脉平滑肌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表达的影响是否与PI3K/Akt信号通路有关。方法高糖体外培养大鼠胸主动脉平滑肌细胞,并应用Res和PI3K通路特异性抑制剂LY294002进行干预,噻唑蓝(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MMP-2、MMP-9表达,明胶酶谱法检测MMP-2、MMP-9活性,Western blot检测p-Akt、Akt蛋白表达。结果不同浓度Res(25、50、100μmol/L)和LY294002(10、20、30μmol/L)均可抑制高糖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增殖(P0.05),且均呈剂量依赖性,还可抑制高糖诱导的MMP-2、MMP-9表达和活性(P0.05)。NC、HG、HG+LY294002(10、20、30μmol/L)组总Akt表达无明显改变,HG+Res(25、50、100μmol/L)组总Akt表达较HG组下降,但无剂量依赖性;而不同浓度的Res和LY294002可抑制高糖诱导的p-Akt表达(P0.05),且均呈剂量依赖性。结论 (1)高糖上调VSMCs MMP-2、MMP-9表达,加重VSMCs增殖;(2)Res可能通过抑制高糖激活的PI3K/Akt信号通路,下调VSMCs MMP-2、MMP-9表达并降低其活性,减轻高糖引起的VSMCs增殖。  相似文献   
69.
检测不同临床阶段Graves病(GD)患者和正常对照者血清CXC趋化因子配体10(CXCL10),发现GD未治疗组及复发组高于GD缓解组及正常对照组(P<0.01),且前2组间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后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CXCL10与FT3、FT4水平呈正相关,与TSH水平呈负相关(均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CXCL10是影响FT3、FT4、TSH水平的危险因素(P<0.01).  相似文献   
70.
正患者,男,20岁。胸腰背部后凸畸形伴双下肢麻木加重4个月。患者自诉12岁开始无明显诱因出现胸腰背部后凸畸形,呈进行性加重,局部无特殊不适,15岁时偶然出现腰背部无力,局部无明显畸形,始终未给予特殊治疗。近4个月前腰背部酸软无力伴双下肢麻木,遂到医院行胸腰段X线检查示(图1a,1b):T_(11)、T_(12)融合椎,L1椎体楔形变、L3棘突囊形变;Cobb角110°。来我院求进一步治疗,经门诊检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