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9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53篇
内科学   18篇
神经病学   8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34篇
预防医学   3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22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72 毫秒
81.
目的观察延髓背外侧综合征造成机体吞咽障碍的特点,并探讨其相关机制。方法采取横断面方式研究,对12例延髓背外侧综合征患者的吞咽功能进行临床评估及电视透视检查,观察其临床表现及电视透视下吞咽生理改变特点;同时记录患者出院及随访3个月时的吞咽功能恢复情况。结果12例患者临床吞咽障碍包括饮水、进食咽下困难、咳嗽及清嗓动作,急性期不能经口进食,需要鼻饲摄入营养;口期吞咽损伤者7例,仅表现为软腭上抬减弱,剩余患者未见明显口期损伤;12例患者咽期均有明显异常,10例患者喉上提幅度降低及无效吞咽,8例患者吞咽启动延迟。电视透视检查显示,患者口期吞咽均未见明显损伤,9例患者喉结构上抬幅度明显减弱,10例患者环咽肌打开不能,2例患者打开不全,12例患者喉穿透等。经系统吞咽康复治疗后,共有11例患者经平均治疗36d(13~50d)后拔除鼻饲导管恢复经口进食;3个月后饮食习惯与发病前一致。本研究中,病史为3年的患者经治疗后未能恢复经口进食。结论延髓背外侧综合征造成的吞咽困难多数(9/12)以喉上提明显减弱为主要特征,致使环咽肌打开不全/不能;少数患者(3/12)以环咽肌顺应性降低为主要特征,喉上提幅度尚充分。延髓背外侧综合征患者经早期康复治疗可获得良好预后,如延误治疗时机则疗效欠佳。  相似文献   
82.
托卡朋添加治疗帕金森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儿茶酚-氧位-甲基转移酶抑制剂(COMTI)托卡朋提高已服用复方左旋多巴的帕金森病(PD)患者的疗效、改善运动波动的情况及药物的安全性。方法50例PD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试验组应用托卡朋,每次100mg,每日3次;对照组应用安慰剂,方法相同。用药后每个月进行肝功的检查,具有运动波动的患者通过患者日记记录时间变化;观察期6个月。结果治疗后第1、2个月的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UPDRS)评分试验组与对照组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第3个月至第6个月的UPDRS评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0.01);试验组治疗后的UPDR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0.001);试验组治疗后第1、第2个月的改良Honhe-Yahr分级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第3个月至第6个月与治疗前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运动波动有明显改善(P〈0.01);试验组患者服用托卡朋后出现口干、恶心呕吐及便秘各3例,乏力、失眠、腹泻各2例,肌肉酸痛、腹胀、多汗、烦躁各1例,均未影响服药;服药期间,患者肝功能检测结果无明显改变。结论托卡朋可提高已服用复方左旋多巴PD患者的疗效,改善运动波动,且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83.
交叉性失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交叉性失语是指右利手者右侧半球病变引起的失语。其存在是对右侧大脑半球具有语言功能的证明。交叉性失语的发生率较低,确诊需要严格的诊断及排除标准;交叉性发病的确切机制目前仍存在争议;交叉性失语的类型与左侧大脑半球病变引起的失语类型基本相同,但与病变部位不完全相符。且多为Broca失语,口语多为非流利型;交叉性失语恢复较快。  相似文献   
84.
利手与语言优势半球关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对在我院卒中单元住院的母语为汉语的脑卒中患者进行利手判定及失语症检查。揭示其利手与语言优势半球的关系。方法:对457例首次发病经CT或MRI证实病灶单一的脑卒中患者,进行记忆力及智力筛查。排除57例有智力、记忆力受损的患者,对剩余400例患者应用北京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的利手判定标准进行利手判定,应用西部失语成套测验进行失语症的分类。结果:400例患者中,右利手为366例,非右利手为34例;右利手366例中,左侧半球病变218例,其中158例患者有失语,右侧半球病变148例,其中7例患者有失语:非右利手34例中,左侧半球病变19例,其中11例患者有失语,右侧半球病变15例,其中2例患者有失语。结论:母语为汉语的人种中,右利手者优势半球多为左侧大脑半球,少数为右侧大脑半球;非右利手者优势半球仍多为左侧大脑半球,极少数为右侧大脑半球。  相似文献   
85.
交叉性失语5例病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交叉性失语的康复效果。方法对 5例右利手右侧病变引起失语的患者进行汉语失语成套测验中的口语流利性评定、西部失语评定 ,以及采用波士顿诊断性失语严重程度分级标准进行失语症严重程度分级 ,采用Frenchy构音障碍评定标准进行构音障碍评定 ;语言康复训练 3 0天后 ,采用上述方法进行语言能力复查。结果 5例患者均符合交叉性失语的诊断标准 ,经康复训练后 ,语言功能恢复较好。结论交叉性失语有两种类型 :镜像失语及非典型失语。交叉性失语症预后好。  相似文献   
86.
目的:通过功能磁共振揭示运动性、感觉性失语患者的语言功能区血流量变化,探讨失语症可能的发病机制。 方法:对2004-02/2005-02在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经CT或MRI证实为脑梗死患者,且第1次发病、有明确的失语征候群、神志清晰、无其他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58冽,采用西部失语成套测验评定标准判断失语症类型。评定结果为运动性或感觉性失语的患者,对病变町能波及的Broca区、Wemicke区进行磁共振灌注成像分析,主要测量Broca区或Wemicke区的局部脑血流量、局部脑血容量、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达峰时间,并与对侧镜像区进行对比。 结果:58例患者均完成磁共振灌注成像检测,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在纳入的58例脑梗死患者中,经西部失语成套测验评定为Broca失语(运动性失语)12例,Wemicke失语(感觉性失语)21例,其他失语症类型25例。②Broca失语患者左侧Broca区的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较对侧镜像区延长,差异有显著性(P〈0.05);Broca区的局部脑血流量、局部脑血容量与对侧镜像区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Broca区的达峰时间与对侧镜像区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③Wemicke失语患者左侧Wemicke区的局部脑血流量、局部脑血容量较对侧镜像区的减少,差异有显著性(P〈0.01);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达峰时间较对侧镜像区延长,差异有显著性(P〈O.01);提示Wemicke失语患者左侧Wemicke区与对侧镜像区相比存在低灌注的现象。 结论:Broca失语(运动性失语)、Wernicke失语(感觉性失语)患者的磁共振灌注成像结果提示失语症患者受累语言功能区的处于低灌注的状态。这可能为失语症的发病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7.
周筠  刘威 《中国药师》2000,3(5):299-301
目的:探讨儿童感染性心膜炎的抗感染药使用的经验。方法:分析总结1993~1999年间共15例儿童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血液培养结果及抗感染药的使用情况。结果:本组致病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其次为绿色链球菌、肠球菌、绿脓杆菌、阴沟杆菌及真菌。抗感染药均用杀菌剂,采用联合、静脉给药的治疗方法,痊愈11例(其中外科手术4例)、自动出院2例、死亡2例。结论:青霉素类+氨基酸苷类抗生素联合使用仍是对感染心内膜炎  相似文献   
88.
周筠  刘威 《今日药学》2006,16(2):56-57
目的观察志贺氏流行菌种及10种常用抗生素的敏感性以指导临床用药.方法经大便培养痢疾杆菌阳性而确诊急性细菌性痢疾64例,应用纸片扩散法行药物敏感性试验,回顾性分析抗菌药使用的临床资料.结果福氏志贺菌53株,宋内志贺菌9株,鲍氏志贺菌2株.舒普深、阿米卡星、环丙沙星、诺氟沙星敏感性分别为100%、92.31%、94.74%、81.82%,罗氏芬、头孢噻肟、马斯平的敏感性在70%左右,氯霉素、复方新诺明、氨苄青霉素的敏感性在18%以下.各类抗菌药使用频度由高到低依次为罗氏芬、可利迈仙、磷霉素、黄连素.结论菌痢仍以福氏痢疾杆菌感染为主.本组抗菌药的使用基本合理.志贺菌对罗氏芬已呈现耐药趋势,建议舒普深等三代头孢与β-内酰胺酶抑菌剂组成的复方制剂为重症患儿的首选药物.阿米卡星可做为7岁以上普通型痢疾的首选;氯霉素、复方新诺明、氨苄青霉素的耐药较为严重,不宜应用于痢疾的治疗.静脉滴注+口服敏感抗生素联合用药可增加疗效.  相似文献   
89.
90.
周筠  谢青贞  陈颖娴 《解剖学报》2012,43(2):258-261
目的 探讨骨桥蛋白(OPN)对小鼠体外受精及早期胚胎发育的影响。方法 120只昆明雌鼠和30只雄鼠,采用体外受精、胚胎培养方法,将小鼠精子、卵子、原核期胚胎和2-细胞期胚胎分别用不同浓度的OPN抗体预处理,观察小鼠受精、卵裂以及早期胚胎发育情况。结果 不同浓度的OPN抗体分别预处理精子和卵子后,与对照组比较,受精率显著降低(P<0.01)。OPN抗体预处理原核期胚胎后,0.01mg/L OPN抗体组的卵裂率较对照组低,但差异无显著性 (P =0.052),1.00mg/L OPN抗体组的卵裂率低于0.01mg/L 组(P <0.01)及0.10mg/L组(P <0.05)。不同浓度的OPN抗体预处理2-细胞胚胎后可抑制胚胎发育。1.00mg/L OPN抗体组的4-细胞率和8-细胞率与0.10mg/L OPN抗体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 >0.05),但前者的囊胚形成率显著低于后者(P <0.01)。1.00mg/L OPN抗体组的4-细胞率、8-细胞率以及囊胚形成率均显著低于0.01mg/L OPN抗体组(P <0.01)。结论 OPN可促进小鼠的受精和早期胚胎发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