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6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7篇
预防医学   8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6篇
  1篇
中国医学   1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 研究蚕丝蛋白对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模型大鼠脂质代谢的影响,为蚕丝蛋白治疗AS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选用40只雄性SD大鼠以高脂饲料喂养4周建立早期的动脉粥样硬化(AS)模型,并随机分为五组(每组8只),分别为A组:AS模型组;B组:辛伐他汀组;C组:1 g·kg-1·d 1蚕丝蛋白组;D组:2 g·kg1·d-1蚕丝蛋白组;E组:3 g·kg1·d-1蚕丝蛋白组.另选8只以基础饲料喂养4周的健康雄性SD大鼠作为F组(空白对照组).B组大鼠以10 mg·kg-1·d-1辛伐他汀悬浊液灌胃.C、D、E组大鼠以灌胃方式分别给与不同剂量的蚕丝蛋白.A组和F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实验周期为4周.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空腹血脂水平,抗氧化酶含量,并观察血管内皮细胞的结构改变.结果 实验结束时,与A组比较,B、C、D和E组的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明显下降(P<0.05);E组高密度脂蛋白(HDL-C)明显升高(P<0.05);C、D、E组大鼠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明显升高(P<0.05);同时主动脉的管壁结构得到明显改善.结论 蚕丝蛋白对高脂饲料诱导的早期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大鼠脂质代谢紊乱具有明显的改善和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32.
目的 建立鸡骨草胶囊中相思子碱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鸡骨草胶囊中相思子碱的含量.色谱柱为Phenomenex-ODS(250 mm×4.0 mm,5 μm)柱;流动相为甲醇-0.5%(体积分数)冰乙酸溶液,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70 nm;温度为室温.结果 相思子碱...  相似文献   
33.
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检测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12种肿瘤标志物(testingmulti—tumor,TM)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蛋白芯片技术(C-12)定量测定6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53例良性肝病患者血清中糖类抗原-199(CA199)、神经原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242(CA242)、铁蛋白(SF)、β-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甲胎蛋白(AVP)、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ree—PSA)、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糖类抗原125(CA125)、人生长激素(HGH)、糖类抗原-153(CA153)等12种TM的浓度。【结果】通过12种TM联合检测将原发性肝癌组阳性检出率提高到了100%;良性肝病组阳性检出率为22.6%;原发性肝癌组的TM测定值明显高于良性肝病组,有显著性差异,其中AFP最为显著(P〈0.001),其次为CA199、CEA、CA125(P〈0.01);CA242、SF、β—HCG(P〈0.05)。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为NSE、Free—PSA、PSA、HGH、CA15—3(P〉0.05)。原发性肝癌组TM阳性检出率由高到低依次为:AFP〉CA199〉SF〉CA125〉CEA〉CA242〉β—HCG〉CA153。【结论】应用12种TM联合检测原发性肝癌、良性肝病,可以为临床诊断提供更多的指标,提高辅助诊断的准确性,弥补单一TM特异性不强和敏感性较低的不足,有效地筛选出肿瘤高危人群,对原发性肝癌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4.
目的探讨下肢静脉血栓及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超声表现及彩色多普勒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浠水县人民医院近两年来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及下肢静脉造影证实的18例双下肢静脉病变,其中左腿11例(5例血栓,6例静脉瓣功能不全),右腿7例(3例血栓,4例静脉瓣功能不全)声像图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检查出的下肢静脉疾病18例,其中下肢深静脉血栓左腿5例、右腿2例;右腿浅静脉血栓1例。共9例深、浅静脉血栓,漏诊左腿股深静脉1例,确诊8例,超声确诊符合率88.9%(8/9)。检查出下肢深、浅静脉瓣功能不全11例,其中深静脉瓣功能不全右腿1例、左腿2例。大隐静脉瓣功能不全右腿3例、左腿4例。左腿小隐静脉瓣功能不全1例,超声确诊符合率100%(11/11)。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下肢静脉病变的准确性较高,无创伤及辐射,可作为首选的辅助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35.
周杨  刘凡  章平升  周秀  石艳  杨林  柴茂 《中外医疗》2011,30(3):165-166
目的 探讨超声伪像在超声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4种常见囊肿、结石、肿瘤及节育环等疾病用B型超声诊断仪进行诊断分析。结果 囊性肿块表现为后方回声增强,结石、钙化灶表现为后方伴声影,球状肿瘤周边表现为边缘声影,节育器表现为混响所造成的"彗星尾征"。结论 超声伪像在超声诊断中有重要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36.
目的 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血清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1(ESM-1)、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水平与支架内再狭窄(ISR)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8年3月—2019年4月于本院行PCI术的202例UAP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随访1年内是否发生ISR将患者分为两组:ISR组56例和非ISR组146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患者PCI术后24 h血清ESM-1、HIF-1α水平。分析血清ESM-1与HIF-1α水平对ISR的预测价值及影响ISR的因素。结果 ISR组吸烟史比例、血糖、LDLC水平、血清ESM-1、HIF-1α水平高于非IS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AP PCI术后ISR患者血清ESM-1水平与HIF-1α水平呈正相关(r=0.545,P<0.05)。血清ESM-1、HIF-1α预测UAP患者PCI术后ISR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13、0.851,特异度分别为87.0%、74.0%,灵敏度分别为82.1%、85.7%;二者联合预测的AUC为0.936,特异度为91.8%,灵敏度为...  相似文献   
37.
引起视疲劳的原因错综复杂。现就本院眼科 1998~2 0 0 0年 12 0例有明显视疲劳症状的门诊病人进行检查 ,统计分析。对象与方法1 对象  12 0例均为本科 1998~ 2 0 0 0年门诊病人 ,有明显视疲劳症状 ,能配合各项检查。其中男 5 2例 ,女 6 8例。最小 16岁 ,最大 72岁2 方法 根据病人主诉 ,进行远近视力屈光状态检查 ,测试眼镜的度数、柱镜轴向、瞳距、眼位。裂隙灯、眼底镜、泪液分泌试验、眼压、复像检查。眶上神经压痛情况。华柯氏位片。并据情况检查血压、空腹血糖、血常规、头颅CT等。结  果1 职业  12 0例中工人 2 0例 ,中学…  相似文献   
38.
周秀 《河南中医》2004,24(10):43-45
腰椎间盘突出症(LIDP)是由于椎间盘退行性变,急性损伤或慢性劳损,致腰椎间盘纤维环部分或全部破裂,髓核向外膨出或脱出,压迫和刺激脊髓、神经和周围组织所引起的以腰腿痛、活动障碍为主症的一系列临床症状的常见病。我们运用中医理论进行辨证施护,实施正确、合理的饮食调护及功能锻炼,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9.
目的:分析高危妊娠孕产妇住院期间的合理护理方式与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3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30例高危妊娠孕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将病例住院期间的护理干预内容以及护理实施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并探讨此类孕产妇的临床护理重点。结果:经住院期针对性护理干预后,本组孕产妇阴道分娩率为70.0%,剖宫产率为30.0%,围产期并发症发生率为16.7%,无产妇或新生儿死亡情况。结论:高危妊娠孕产妇的分娩风险程度较高,临床护理期间综合多方面给予针对性干预措施,以缓解母婴死亡情况的发生。  相似文献   
40.
 目的探讨埃索美拉唑干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GERD)的夜间酸突破(NAB)现象及其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之间的关系.方法GERD患者随机分为5组,每组10例,分别接受:A组:口服埃索美拉唑40mg,1/d;B组:口服埃索美拉唑40mg,2/d;C组:口服埃索美拉唑40mg,早1次,口服高舒达20mg,晚1次;D组:口服埃索美拉唑40mg,2/d,睡前口服高舒达20mg,1次;E组:口服高舒达20mg,2/d.均用药7 d并于第7天早上8时起连续24h监测其胃内pH值.结果5组患者的平均胃内pH值、平均中位pH值、夜间平均胃内pH值和夜间平均中位pH值均有不同程度升高,B、C、D组升高明显,显著高于A、E组(P<0.05);A、E组夜间pH<4.0的时间占夜间监测时间的百分比显著高于B、C、D组(P<0.05);埃索美拉唑2次用药组仅有1例NAB发生(2.0%),显著低于1次用药组(P<0.05).结论GERD患者NAB的发生与埃索美拉唑剂量、用药方法、是否加用高舒达及Hp感染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