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1篇
皮肤病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6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21.
目的 通过观察心搏骤停(CA)猪血浆和心肌氧化-抗氧化指标及心肌线粒体结构的变化,探讨山莨菪碱对氧化应激所致心肌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23头健康雄性家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n=5)、肾上腺素组(n=9)和山莨菪碱组(n=9),用交流电刺激法建立CA模型.在CA前、CA 8 min及自主循环恢复(ROSC)即刻、30 min、24 h留取血标本,ROSC 24 h处死动物留取心肌.采用分光光度法检测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心肌ATP含量;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检测线粒体活性氧簇(ROS)水平;透射电镜下观察心肌组织超微结构,并对线粒体损伤程度进行评分.结果 山莨菪碱组ROSC 30 min和24 h时MDA含量(μmol/L)均较肾上腺素组明显减少(30 min:43.38±8.12比55.47±10.97,24 h:29.96±6.04比37.87±7.85,均P<0.05);24h时心肌SOD活性(U/mg)及ATP含量(μmol/g)也均较肾上腺素组显著升高(SOD:1.35±0.50比0.54±0.19,ATP:4.17±1.06比2.95±0.94,P<0.01和P<0.05),线粒体ROS含量(RFU)水平降低(88.00±17.67比107.00±21.35,P<0.05),心肌MDA(μmol/mg)含量有所减少,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6.66±2.89比19.28±3.90,P>0.05).透射电镜下观察显示,肾上腺素组心肌细胞排列紊乱,线粒体排列及形态与假手术组有明显差异[线粒体损伤评分(分):0.41±0.08比0.12±0.01,P<0.01];山莨菪碱组线粒体损伤程度较肾上腺素组明显减轻(线粒体损伤评分:0.21±0.05比0.41±0.08,P< 0.05).结论 山莨菪碱可能通过调节氧自由基代谢,从而减轻氧化应激所致心肌线粒体结构和功能的损伤.  相似文献   
22.
23.
Spitz痣一例     
<正> 患儿女,3岁。左侧头面部皮疹两年余,于1987年3月来我科就诊。患儿于出生时左侧口角上唇红缘正常皮肤上有一红色小丘疹,8个月后额中部及左眼上睑先后出现米粒大红色小丘疹,一岁半时面部皮疹增多,逐渐长大。无自觉症状,从无破溃出血,也无糜烂渗出史。体检:系统检查未见异常。皮肤科情况:左侧面部见一界线清楚之淡咖啡色斑,其上散在分布数十枚针  相似文献   
24.
杨志刚  巩勇  周满红 《重庆医学》2012,41(9):856-858
目的探讨"集束化处理"方案对重型颅脑外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预防作用。方法将2008年1~12月使用呼吸机的重型颅脑外伤患者作为观察组(n=205),以2007年1~12月使用呼吸机的重型颅脑外伤患者作为对照组(n=222)。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及控制感染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采用集束化处理以预防VAP。结果全年中观察组患者发生VAP人数占使用呼吸机人数的百分比明显低于对照组(t=6.651,P<0.01)。结论采用集束化处理方案对重型颅脑外伤并使用呼吸机治疗的患者进行干预,可有效防止VAP的发生。  相似文献   
25.
目的分析心搏骤停家猪心肺复苏前后体表心电图的变化,确认其为判断复苏后心脏损害的依据。方法采用健康雄性家猪19头,体质量(25.5±0.7)kg,麻醉后制备电刺激法心搏骤停心室纤颤模型,9 min后行心肺复苏术,复苏过程中对停搏前、自主循环恢复(ROSC)即刻、复苏后24 h进行12导联心电图监测并分析。结果ROSC使心率增快并出现再灌注性心律失常。与停搏前相比,ROSC即刻的心率明显增快,QT间期明显缩短,并可见明显T波改变以及S-T段下降,且两时点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苏24 h时心率与QT间期恢复,但仍存在T波改变与S-T段下降。结论体表心电图是监测心肺复苏前后心脏损伤变化的基本依据,特别是T波、S-T段改变反映了复苏后心脏供血与功能的改变。  相似文献   
26.
多发性创伤后血清IL-1β、IL-8、IL-10及TNF-α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满红  裴天容  黄莉  陈美 《贵州医药》2006,30(10):933-935
由一种致伤因子引起两个以上解剖部位或脏器的严重损伤,并足以威胁或加重整体伤情者,称为多发性创伤.它是急救创伤外科常见病之一,其病情危重,死亡率高.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当然很多.而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多发性创伤的发展以及SIRS、MODS等并发症的发生,与机体的一些炎症介质在受伤后的变化密切相关,特别是同TNF-α及一些白细胞介素等细胞因子的产生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五步蛇咬伤中毒后氧化应激及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98例五步蛇咬伤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n=48)和观察组(n=50);对照组给予抗蛇毒血清及支持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乌司他丁,治疗5d,分别于患者入院24小时内、给药后1d、给药后3d及给药后5d检测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6(IL-6)的水平。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患者在治疗后各时间点TNF-α、IL-6及MDA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但观察组下降更明显(P0.01);SOD水平均升高(P0.05),但观察组升高更明显(P0.01);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观察组各时间点TNF-α、IL-6及MDA水平均降低(P0.05),SOD水平均升高(P0.05)。结论:乌司他丁可降低五步蛇咬伤患者血清TNF-α、IL-6及MDA水平,升高SOD水平,减轻氧化应激及抑制炎症反应,因此有利于减轻五步蛇咬伤所致中毒的损害。  相似文献   
28.
目的 观察创伤性休克兔血浆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的动态变化及鸟苷酸环化酶抑制药亚甲蓝(Methylene Blue,MB)的干预作用。方法 选用大白兔18只,分为对照组(6只),生理盐水复苏组(6只),MB处理组(6只),生理盐水复苏组及MB处理组记录休克前(T1)、休克末(T2)、复苏末(T3),复苏后0.5h(T4)、2h(T5)、4h(T6)时间点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及心率(HR)的动态变化,并测定血浆NO的水平,对照组记录相应时间点SBP、DBP、MAP及HR的动态变化,并测定血浆NO的水平。结果兔创伤性休克后,血浆NO水平明显高于休克前,生理盐水复苏组动物复苏后血浆NO进行性增高,于复苏后30分钟达峰值水平,以后逐渐下降,但仍高于休克前;MB处理组动物复苏后血浆NO水平明显降低;对照组各时间点血浆NO无明显变化。结论NO在创伤性休克的病理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应用MB可降低血浆NO的水平,有助于创伤性休克的改善。  相似文献   
29.
30.
心肺复苏(CPR)成功与否与复苏前冠状动脉(冠脉)血流灌注直接相关.肾上腺素可增加冠脉灌注压(CPP),但是冠脉血流以及心肌组织和细胞的血液供应并未因此而增加,相反肾上腺素还可使微循环血流灌注减少或停止,从而不利于CPR[1].文献报道山莨菪碱可增加冠脉血流量,改善微循环[2].有实验证实山莨菪碱能解除冠脉微循环痉挛,明显减少心肌微梗死面积,增加心肌局部血流量,改善心功能等[3].还有实验研究提示,山莨菪碱可通过扩张血管,增加冠脉血流量,改善其微循环,明显提高心室纤颤(室颤)阈值,并增强心肌细胞的电稳定性[4].本课题组既往研究提示,山莨菪碱对CPR有促进作用[5],因此设想在CPR过程中将山莨菪碱与肾上腺素联合使用以减轻肾上腺素对CPR的负面作用,从而达到提高复苏成功率的目的.故本研究拟观察肾上腺素联合山莨菪碱对心搏骤停家猪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电除颤次数、自主循环恢复(ROSC)率及复苏成功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